半梦半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高铁杠

博文

读“大学这家公司”有感

已有 4258 次阅读 2010-9-17 11:38 |个人分类:真人真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公司

 
目前,人们对大学的印象可能越来越模糊,大学的一些做法从某些方面来讲确实比公司还公司,但是如果大学真的像公司那样去运作,其结果不知如何。
实际上,大学的市场嗅觉还是很差的,虽然“中国的大学是“山寨”公司”,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山寨”公司的运行效果,倒是一批一批的学生被挡在了就业市场的门外。时至今日,也仍然有那么多的“理工大学设置文学院、科技大学设影视学院”如此等等。所以,大学公司市场能力较差。
大学公司的运营能力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不管如何,这部庞大的机器里还是具有大量的精英人群,一些人的社会活动能力令人不敢小觑,而且在彼此需求十分旺盛的年代,大学还是影响甚远,强强联合、有点殖民地式的强弱结合、生拉硬拽的中外结合等等,给它的产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招商引资”也好,“连锁经营”也罢,大学永远不会寂寞!
大学的收入和支出,确实最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大学既有政府拨款,又有学生学费”,稍好一点的大学还可以大量举办各类收费班,根据广告和宣传,可以粗算出,一些学校的这类收入就不会少于数亿!那么,这些钱都去了哪里?提高了产品(学生)质量了吗?提高了工作效率了吗?确实,“我们永远看不到它的账单”。
从公司角度考虑,大学的主体不知道应该是什么,是公司的主人(教师),还是公司的产品(学生)。在一些学校大喊“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时,当大学老师在学生面前由于各种原因而唯唯诺诺时,大学公司能够产出好的产品吗?
从公司角度考虑,大学要想出好的产品,必须有极其优秀且高度负责任的员工,如果只考虑让你的员工高效率、近乎完美地工作,而无法激发其创造力与责任心,那么其产品可想而知,好在大学公司的产品和其他产品又本质不同,有自我更新、自我调整能力,否则,后果如何尽人皆知。
注:《大学这家公司》发表于《新周刊》总第325期,《读者》杂志2010年第19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598-363929.html

上一篇:教授不必急于出书
下一篇:双向选择,几多无奈
收藏 IP: .*| 热度|

6 孙学军 曹聪 侯成亚 唐常杰 刘广明 王随继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