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有很多种,既有普及型的教材,又有专业性很强的专著。不论是哪一种,对于我们的大学教师来说,都不应该急于出版。
普及型的教材我们暂且不谈,这里所说的不急于出版的是专业性很强的类专著,所谓类专著,是经过自己多年科研积累的结晶,将科研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而成,但还不能称为专著。之所以说不要急于出版,原因有三:
一、专著是专门于某门学科的著作,一般来说,编写人应该在该学科取得一些公认的成就(绩)。
专著作者应该在该领域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或者是取得了具有显著效益的科研成果。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做支撑,出版一本专著显然没有充足的资本。而要完成这些东西,没有少说五、六年的积累恐怕是难以做到。所以,一些教授的专著要不看起来索然无味,要不就是内容繁杂无序,显然这些专著有急功近利之嫌,和专著名不符实。
二、专著具有很强的专业参考价值。所以专著的内容要专业。
写一本专著,不仅要做很多扎实的实实在在的工作,而且要浏览本专业的大量文献,要理清专业的来龙去脉。一些专业术语要核对,一些定理要推证,一些应用场景要说明,如此等等都是非常具体而繁琐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有的教授在这方面雇佣自己的研究生来完成,显然有些不合适。我并非怀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只是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面,一些研究生并不具备这样的身心素质,所以,在没有做好这些工作的时候,急于出版专著可能会混淆视听,有损于自己名声。
三、专著虽具有很强的时域性,但经典的东西仍然会永远流传。
有的专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有的专著具有很强的时间性。这些不言自明,而且一般来说,当专著已经出版,许多已经成为过去。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一些教授认为,应该赶紧出版专著,否则,再写出来就没有人看了。实际上,科学的发展虽然日新月异,但科技创新的继承性却也不能视而不见,经典的东西会永远流传。所以只要科研成果具有创新性,在一定时间内其生命力依然会光环四射,除非你的专著里找不到闪光的东西。因此,出版的专著要有自己的闪光点,而不必在乎时间上的一朝一夕。一位朋友在某行业耕耘已近十年,收获也颇丰,每每提起出版专著,总是说,再做些工作。
所以,建议教授不要急于出专著。专著写别人的东西太多不合适;专著得不到同行的认可那没面子;专著里漏洞百出、词不达意太掉价;闹不好人们可能将专著当手纸,那岂不是颜面扫地,所以,出专著,等等,再等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598-362830.html
上一篇:
一道算术题,三家悲与喜下一篇:
读“大学这家公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