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谁能改变中国的科技体制?

已有 6698 次阅读 2010-11-10 22:05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科技体制在国人的眼里早就臭名昭著了,在海龟们的抨击下终于名扬海外,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真的是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对科技体制的声讨恐怕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过去没有停止,现在没有停止,将来也不会停止,因为总会有喝不到粥的和尚。真正能以客观的眼光看待体制的人有多少?我无意为中国的科技体制高唱赞歌,事实上,任何置身其中的人对很多事情都心知肚明。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心知肚明,为什么保持沉默?你保持沉默也罢了,为什么反对别人呐喊?”狭义上讲,别人的呐喊与我无益亦无害,所以我无所谓反对与支持,广义上讲,科技体制对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之关心不足为奇。可呐喊能带来什么?真的可以拯救中国的科技于水火之中吗?在我看来,你哪怕是喊破嗓子也未必能撼动如铁板一块的庞大体制,除了可能让群情激奋,改变不了这个世界。

那么,如何才能让中国的科研体制来个翻天覆地呢?这让我想起了李政道先生。众所周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得益于李先生向国家领导人的进言,正是在李先生的倡导下,中国科技人员才有了做研究的资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才有了中国科技的突飞猛进。尽管有许多的不如意,但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为千千万万科技人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如果没有国家资金,中国的科技不可能有今天的进步。我认为呐喊改变不了中国科技的命运,只有当具有决定权的领导意识到需要改变什么时,这个世界才有可能真正发生变化,任何把矛盾公开化的做法除了使内部矛盾激化恐怕难以达到呐喊者的初衷。如果我们真想改变什么,那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指责体制或体制内的某些人,而是认真的分析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与恰当的途径。读过戴尔.卡耐基《人际关系学》的人一定知道“要想对方改变立场,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的著名论述,戴尔.卡耐基不是中国人,他的人际关系学理论也并非中国文化,按照戴尔.卡耐基的观点,争吵、呐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我们真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什么不尝试着从内部解决矛盾,而一定要把问题公开化呢?我相信公开问题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更何况是在没有拿出任何真凭实据情况下的纯理性分析。你认为体制腐败、学术腐败,私底下你怎么发牢骚、怎么骂娘都无伤大雅,但真正摆到桌面上就一定要证据确凿。当然也许呐喊者手中有真凭实据,果真如此的话,你把这些真凭实据直接上呈国家领导人或许效果更好,说不定立马见效,为什么一定要借助明摆着对中国并不算友好的“友邦”呢?

每个中国人都期望中国的科技马上腾飞起来,最好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样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老百姓再不必看洋鬼子的脸色行事,不必仰人鼻息,你胆敢挑衅我,我立马还以颜色。从这点看,官民的目标是一致的,既然目标一致,就有达成共识从而改变体制的可能。问题是,沟通官与民关系的李政道式的人物在哪里?

我们一个劲的在呐喊,可我们提出过多少真正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有人可能会说,大家不是一直在说公正、公平、公开么?我觉得,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脱离现实的任何理想化方法都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就像解微分方程,离开了边界条件或者初始条件谈论解的存在性有意义吗?因此,在我们决定改变这个世界之前,最好先想清楚几个问题:1、问题的症结在哪里?2、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在多大程度上能解决?3、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是什么?如果没有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并研究出比较详细的方案,最好还是先保持冷静。



打破经费分配潜规则(施一公 饶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382479.html

上一篇:与其“吵架”,不如“摊牌”
下一篇:在西安拍美女
收藏 IP: .*| 热度|

29 武夷山 王铮 杨学祥 李小文 肖重发 张焱 刘立 李宁 马丽丹 毛培宏 唐小卿 丁甜 吕喆 黄晓磊 苗元华 李志俊 蔣勁松 李学宽 鲍海飞 丛远新 党晓栋 吕秀齐 黄锦芳 刘庆丰 杨华磊 xd xuqingzheng ffy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5: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