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做事当如李叔同 精选

已有 7688 次阅读 2010-6-2 09:58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据说李叔同(弘一大师)出家前在上海有一好友名叫许幻园(“天涯五好友”之一),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许幻园来到李叔同的家门口,悲伤地对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洒泪而去,连李家的门也没进。李叔同望着好友远去的背影,在冰天雪地里呆呆地驻立许久,随后返身回屋,让叶子小姐弹琴,含泪写下了令人荡气回肠的传世佳作: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送别》曲调取自美国作曲家约翰.奥德威的作品《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曾采用该曲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李叔同根据《旅愁》一曲填写了《送别》。虽说作词作曲谁先谁后没有一定之规,但个人觉得如果先有曲再填词,则填词的难度很大,因为要让歌词的意境与歌曲的意境结合得完美无缺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如果是不同的人分别作词作曲,恐怕先有词再有曲的情况更普遍一些,或者词曲同步进行(先有主旋律,再作词谱曲),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主观臆断,实际情况如何并未作调查研究。一般情况下,也许只有那些侩灸人口的经典名曲会有人尝试着去填词,正因为曲子有名,填好了才不容易。李叔同的《送别》堪称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歌词情真意切、回味悠长,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景象,烘托了萧瑟冷落的气氛,听来让人愁绪万千、百感交集。

弘一大师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丰子恺先生在《我的老师李叔同》中写道:李叔同是一个万事皆认真的人。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我想如果我们做事都如弘一大师,做官时像个公仆,做医生时像个医生,做学生时像个学生,做老师时像个老师,做大师时像个大师,大概就不会有如今的那么多遗憾了,这个社会不需要着意建设也会和谐。

令人遗憾的是,错位在所难免,如今流行小姐喊老板为老师,学生称老师为老板,到底老板是老师?还是老师是老板?曾几何时,在某位高官的倡导下,老师纷纷下海,干起了第二职业,大家各显神通,看谁先能发家致富。如今,下海大概再次成了合法职业,不过不叫下海了,叫什么?你知、我知。其实这也无可厚非,能为社会多创造点价值何乐而不为?问题在于,谁来为我们的教育滑坡买单?也许你会说:“教育滑坡与老师为社会提供服务何干?”真的无关么?如果你脑袋里整天惦记着的是如何通过各种渠道为社会创造效益,请问你的胸中还能装得下区区讲台么?

我不反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事实上,科学技术本来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生产力,问题在于,这种转化需要一个适当的平台,而不是靠老师八仙过海。让人无奈的是,我们的平台似乎作用有限,八仙们宁可各显其能,如今的八仙们比过去聪明了许多,过去常常是赤身裸体下海,无退路可走,现在的八仙们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活得滋滋润润、无忧无虑,一个字:爽!不爽的惟有我们的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331231.html

上一篇:平凡人与不平凡人
下一篇:鬼话连篇--历史是个扯淡的事
收藏 IP: .*| 热度|

38 武夷山 刘玉平 陈绥阳 强涛 罗帆 杨远帆 曹聪 吴飞鹏 钟炳 张焱 王修慧 杨秀海 陈国文 徐建良 刘立 赵鹏 唐小卿 储琪 金小伟 刘畅 杨芳 苗元华 柳东阳 张华 魏玉保 李学宽 赵莹莹 郭桅 申瑞杰 侯成亚 尤明庆 鲍海飞 王有基 丛远新 赵月前 黄锦芳 曹文得 neilchau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