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大学生频繁自杀,大学有没有责任? 精选

已有 15609 次阅读 2009-3-9 16:11 |个人分类:教育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宣告,开学到现在,短短的两个多星期,已经听说了五、六起大学生自杀事件,有四起发生在同一所学校。半年内,发生在身边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已经有了十多起,大多数学生选择的自杀方式是跳楼,其次是上吊。

    

现在的大学大多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我们上大学时肯定没有),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比任何国家都要庞大(事实上,辅导员似乎为我国所特有),可是我们的学生自杀、杀人现象似乎比任何国家都多!难道中国人的心理比外国人脆弱?可是二十多年前为什么鲜有大学生自杀的事件报道?

   

我在过去的几篇博文中谈到过大学生自杀问题,我认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与中小学应试教育,家庭与中小学没有教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与强壮的体魄。那么,大学有没有责任?我知道我的话可能会招来一些老师和辅导员的责难乃至责骂,但我还是要说。我们也许无法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但我们完全可以亡羊补牢,通过我们的努力减少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问题是我们没有真正去做。

   

除了家庭与中小学教育的残缺不全,我以为大学最大的问题是对学生的关爱太少了,我们每个老师扪心自问一下,你真的把教师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了吗?当你站在课堂上,面对那些生理年龄已经达到国家正式公民的标准但心理年龄还很小的大学生们,你心里在想什么?当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甚至打电话、玩手机、吃东西、睡觉时你是怎么处理的?我听到过不知多少次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我们强迫学生一定要按时上课,不得迟到早退,可我们给了学生什么样的课堂?我们可曾想过学生坐在教室里面对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老师是一种什么感觉?我不止一次地听学生说起,上大学前对大学种种的憧憬都随着入学后的岁月渐近地破灭了,越来越觉得这个大学不上也罢。我们考虑过学生的感受么?可能有些人认为我只负责讲课,学不学,爱不爱学是学生自己的事,这里我且冒着自吹自擂的嫌疑谈点感想,在我的印象中,从我当大学老师开始,学生缺我课的情况很少发生,偶有迟到的现象。当然,我上课前会向学生提出要求,请他们不要迟到早退,更不可旷课,否则将按规章制度办事,但同时我也会对学生说:“如果你们觉得我在应付你们,对你们不负责任,或者觉得我的课实在是枯燥无味,你们可以造反,可以向教务处甚至校长反映,我一定虚心接受并改进。”四年以前,我一直给高年级上《实变函数》及《泛函分析》,最近四年一直上一年级的《数学分析》,有人认为,一年级的课比较好上,学生刚入学,好管,于是,本学期我又给三年级上《实变函数》,我想看看,是不是现在的学生真的不好管。然而实际情况是,本学期我的班不仅从第一次课开始就没有学生缺席、迟到(第一次课有一位同学踏着上课铃声走进课室,不能算迟到),课堂上学生没有一点懈怠迹象,思维很活跃,尽管《实变函数》很难学,可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我不敢说我的课是上得最好的,但我敢说学生至少没有对我的课产生厌恶情绪。或许有人认为那是由于我上的是好班的缘故,那么好吧,下次我再上一个在他们眼里最差的班试试,看看到底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多接触些让他们高兴、能激发他们兴趣的事情,是不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避免自杀念头的产生?

   

教师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我们的辅导员平时都在干什么?他们真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吗?我们的辅导员除了与学生干部接触,与普通学生个别的接触有多少?一个星期能去学生宿舍几次?有一次,我去一年级的学生宿舍看了看,那是个星期二的晚上八点左右,我走了差不多十多个寝室,发现很多个寝室的同学上网的上网、下棋的下棋、睡觉的睡觉,完全处于一种毫无约束的放任自流状态。一年级尚且如此,高年级又当如何?这些情况我们的辅导员们清楚吗?管了吗?这还不算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形式上的管理。

    

现在的会很多,这个学习,那个学习,可谓层出不穷,辅导员除了开会、坐办公室、写材料、偶尔召开一下年级会议或班干部会,剩下的就是规划若干年后自己的出路。有哪个辅导员能告诉我他(她)一学期与学生进行了几次个别谈话?帮助学生解决过多少实际问题?你管的学生中有几个有心理障碍?有几个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与人沟通?开会、坐办公室、写材料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显示度较高的工作,而个别谈话是一项弹性很强的工作,你可能做了很多但没有人看见,可它却是学生最需要的。我们花费了那么大的代价建立了一支辅导员队伍,结果却是个花架子、形同虚设,到是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现在很多学校招聘辅导员最低门槛是具有博士学位。可是博士真能解决目前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吗?

    

在我看来,学生自杀不能完全归罪于大学,但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明我们的学生思想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只注重表面文章。如果我们的辅导员在学生入学伊始便着手深入了解,及时发现那些性格比较内向、个性比较偏激的学生并给予密切关注和引导,那么自杀现象是不是可以少些发生呢?问题是,谁来保证辅导员们愿意这么做?一味责怪辅导员也是不公平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体现,我们现在的体制能使辅导员的价值得到体现吗?

   

我当过一年的班主任,时间虽然不长,但我深切感受到,我们的学生大多生性单纯,如果好好引导,给他们补上家庭与中小学期间欠下的“课”,同时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与爱护,相信他们对人生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219286.html

上一篇:文人相轻
下一篇:鬼王虚游记(2)
收藏 IP: .*| 热度|

21 张志东 刘全慧 刘玉平 王秀萍 祖乃甡 马昌凤 刘进平 陈绥阳 杨清明 钟炳 杨秀海 陈国文 杨海涛 马丽丹 迟菲 魏东平 刘畅 王启云 iwesun xd poppelmann

发表评论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