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为什么科技革命没在近代中国发生?
这个问题也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李约瑟主编七卷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他认为西方科学技术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源于中国,却无法回答近代科技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爱因斯坦在回答美国科学家斯威策这一提问时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要是这些发现果然都作出了,那倒是令人惊奇的事。”
1、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精确验证和数理逻辑
中国古代思想家几乎都是文学家,所以传统文化就有形象思维和深奥模糊的混沌性特征。“道可道,非常道”,凡是能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就不是永恒的真理。“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太极、元气、经络、风水、阴阳等等,都普遍存在着“妙处难与君说”的特点,既深奥奇妙,又大而化之不着边际。中医虽然神奇灵验但也玄幽模糊,令外人如坠五里雾中,没有西医的化验验证和精确数据。气功对健身相当有用却也极为杂糅,一时甚嚣尘上;尔后又销声匿迹,气功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精确实验、权威数据和科学原理支撑。《易经》深奥精妙但也掺杂糟粕,例如预测吉凶就违反科学原理,而且只有抽象归纳,缺少逻辑推演。所以杨振宁在人民大会堂作《〈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报告说:“《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科学多为经验总结性的应用科学,虽然注重记录现象,也有直觉猜测,但缺少逻辑推理、数理分析和实验验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未能揭示其原理;有最早最全的太阳黑子和新星爆发记录,却陷入了“天人感应”的臆测而没有建立天文学体系。例如记录哈雷彗星三十多次,却未能探究规律,所以荣誉只能归于英国的哈雷。《黄帝内经》就记载了血液循环,但一直未能精确验证,直到哈维1628年发表《动物心血管运动的解剖研究》,才确立了血液循环学说。明代科学家徐光启谈勾股定律时说:“旧《九章》中亦有之,弟能言其法,不能言其义。”亨利·罗兰一百多年前忠告美国科学界说:“如果我们只注意科学的应用,必定会阻止它的发展。那么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退化成像中国人那样,他们几代人在科学上没有取得进展,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科学的应用,而根本不去探讨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
西方古代大思想家多是科学家,大科学家也多是思想家。所以他们不但致力于构建逻辑严谨的基础理论体第系,而且有研究精微、验证精确的优秀传统。数学是科学之母,柏拉图学园规定“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马克思也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抽象的、不涉及具体内容的知性分析和概念演绎,恰恰以其“无用”而成“大用”。陈景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成果公布后,很多人追问这有什么用?徐迟回答“无价之宝”。
2、小农经济基本不需要任何科学。马克思在批判小农经济时说:“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应用任何科学。”几千年来中国都是自然经济,没有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明清时代的农业科技和秦汉时代的农业科技基本相同。中国历史上虽然科技人才辈出,但没有社会利益驱动,也就失去了发展动力。因此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命运也就可以理解了。如果中华帝国也对外扩张贸易,指南针就不会主要用于看风水,火药也不会主要用于造鞭炮。因为中国重文学而不重科学,所以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浑天仪都失传了,但他那堆砌辞藻的文学作品《二京赋》和《南都赋》,却都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了!倒是西方科学界强调张衡伟大的科学成就,还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那座环形山和太阳系1802号小行星。
3、科举制度扼杀了学校传承科技成果的动力。罗马时代学校课程就有数学和天文学,在黑暗的中世纪,教会学校严格执行“科学是宗教的奴仆”政策,却也只是把神学置于数学和天文学之上而已。在中世纪西方著名大学接二连三创立。这些大学享有极高的学术权威,这就为哥白尼、伽利略等伟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导致最终实现了科学对宗教的反叛。
孔子教学时“六艺”中也有算术,但后来的学校教育却逐渐只剩下“四书五经”。唐代虽有算学专门学校,招生对象却是八品以下官员和庶人之子且只招三十人。明朝八股文让科举彻底进入死胡同,没有任何创新精神,造成无数儒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李时珍三次科举失败才做医生,宋应星五次落榜才做教谕,徐霞客连秀才也没考上,只好寄情于山水。因为学校课程的设置窒息了科技传承,导致祖冲之的圆周率虽然举世无双,但“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是故废而不理,”元代以后竟然失传了。
4、国家正统理论蔑视科学研究。儒家承认科学技术有可取之处,但却强调钻研科技会影响远大事业,“是以君不为也”。既然君子不钻研科技,那么谁钻研谁就是小人!墨家不但倡导“兼相爱,交相利”,而且努力研究力学、光学和声学,社会上出现“墨翟之言盈天下”的繁荣景象,导致“孔子之道不著”,让孟子痛心疾首。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家政策,在扼杀墨家等学派的同时也窒息了科研。传统文化蔑视科学的结果,造成了古代科学自生自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