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H64J98Y99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H64J98Y99H

博文

著名学者郭本禹教授主持专栏并撰万言论文纪念詹姆斯逝世100周年

已有 9453 次阅读 2010-7-27 11:59 |个人分类:杂七杂八|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郭本禹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作为哲学家,詹姆斯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奠基者,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影响。他的哲学著作《实用主义》、《多元的宇宙》、《彻底的经验主义》和《宗教经验种种》均被翻译成中文,并以“世界汉译名著”出版。作为心理学家,詹姆斯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有人以他为界,将美国心理学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詹姆斯之前的心理学、詹姆斯时代的心理学和詹姆斯之后的心理学。作为教育家,詹姆斯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者,如霍尔、安吉尔、吴伟士、桑代克、卡尔金斯等人,他们都是心理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詹姆斯用12年时间写就的百万字巨著《心理学原理》是心理学史上的不朽之作,也心理学史上文笔最优美的著作。该书出版后,赞誉一直不断。海德布来德写道:“《原理》的出版受到国内外的欢呼,人们把它当作是心理学界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它不仅对新的学科领域有全面的看法,不仅对心理学事实有一种新的综合;它本身也是对心理学的一个贡献。从一开始,这本书就不仅被看作是一本心理学的书。由于它的内容新颖而富于活力,由于它的明确态度和激励人的启示,它本身已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事件。”[1]墨菲指出:“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只要心理学为人所知,詹姆斯的名字就会被提到。好几万人读过他的《心理学原理》……有很长一段时间,说詹姆斯是美国最杰出的心理学家,那似乎是废话,因为不论是学者还是一般人都承认,任何仅次于他的人都远不及他”。[2]波林认为,自问世以来,“它的力量尚未稍减,它的见识也未落伍。”[3] 雷克写道:“《心理学原理》可谓无有出其右者。这本巨著,除了具备了科学的细节和哲学的提示之外,它更拥有两股主要的潜力:一方面是生理和行为学的架构,另一方面是内省和现象学的架构。前一种架构在美国取得了发展,后一种在欧洲表现了进步……今日如能回归到詹姆斯的思想,它会提供一种桥梁作用,将欧美的知识界调和在一起,一方面剪除欧洲存在主义的过度,另一方面也减低美洲科学主义的泛滥。”[4]1990年出版的一本《<心理学原理>反思》中对其评价说:“《原理》的确是心理学的杰作,也可能是美国曾经写过的最重要的心理学著作。”[5]

 

詹姆斯在其《心理学原理》中第一次对他以前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整合,建构了一种整合的心理学。这种心理学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等方面都是整合的,但此后心理学的百年发展并未沿着这种整合道路走下去,而是从这种整合的心理学中找到了各自发展的依据,从而造成了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分化和分裂现象。詹姆斯既对实验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等现代科学主义心理学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对精神分析心理学存在—现象学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等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今年是詹姆斯逝世100周年,也是其名著《心理学原理》出版120周年。德国多特蒙德科技大学在20106月开放了詹姆斯中心,美国、英国、葡萄牙分别于2010年的8月、9月和11月举行詹姆斯思想研讨会。我们特以此专辑纪念他对人类心理学思想的贡献。


[1]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143

[2]墨菲等:《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282-283

[3]郭本禹主编:《心理学通史》(第四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页。

[4]李绍昆:美国心理学界,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27

[5]Michael, G J. Reflections on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William James after a centur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1990: xv.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946-347689.html

上一篇:著名学者张乐天教授主持专栏纵论对农村教育的教师支持政策
下一篇:值得质疑的高考作文专家
收藏 IP: 221.226.47.*| 热度|

2 许浚远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