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1979年建立,1980年正式开展定位研究。自1981至1998年,第一、二任站长姜恕、陈佐忠任职期间,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年会,时间一般在3-4月份;会议地点,大多在北京,有时在京外。会议主要议程通常是:站长汇报上年工作、安排当年计划,接着学术交流,而后全体讨论,其间穿插特邀代表讲话,最后站长进行总结。
参加会议的成员主体及其研究主题如下:李博和雍世鹏(植被)、赵献英和姚彦臣(草场资源生态)、蔡蔚祺和汪久文(土壤)、沈长江(家畜)、刘书润(植物区系)、姜恕和王义凤(群落结构与生产力)、陈佐忠、黄德华、王艳芬和黄标(植物-土壤系统物质循环)、盛修武和戚秋慧(群体光合生态与植物引种)、杨宗贵和杜占池(植物光合生态)、关秀清和杜千有(生物固氮)、陈永林、李鸿昌、康乐、邱星辉和范伟民(昆虫生态)、周庆强、钟文勤、陈俨梅、王桂明和宛新荣(啮齿动物生态)、刘钟龄、王炜和李政海(退化草地恢复演替)、仲延凯和包青海(割草制度)、杨持(群落结构格局)、宋炳煜(植物水分生理生态)、陈敏、宝音陶格涛和朴顺姬(人工草地)、廖仰南、张桂枝、王芳玖和赵吉(土壤微生物)、何冬梅、刘永江和梁来荣(土壤动物)、李绍良、陈友军、贾树海和曹升赓(土壤物理与土壤水分)、康师安、关世英和赵玉萍(土壤养分与土壤化学)、李永宏、汪诗平和马琦(放牧制度和生物多样性)、穆天民(造林)、蔡庆华(水体生态)、许柏年、孟慧君和曹广才(社会经济)、郝敦元、刘多森、汪枞生和尹承君(数学模型)、李凌浩(碳素循环)、肖向明、刘先华和梁宁(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等,大约70人。上述人员分属中科院植物所、动物所、综考会、南京土壤所、武汉水生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林学院、内蒙古教育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等单位。此外,还要特邀一些知名学者、领导和相关人员参加。
期间,共召开18次年会,依次记录如下。
(1)1981年年会
1981年1月30日至2月3日,在北京市第四招待所召开1981年年会。特邀中科院学部委员杨含熙、马世骏、候学煜以及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黄文惠、北京农业大学教授贾愼修、中科院生物学部副主任过兴先参会。
首先,姜恕作1980年总结报告。其中讲到:对于各专业交叉点,如:土壤、水分等,不要各单位都搞,应分工协作,资料共享;原始资料是否可抄一份留站;由于目前接待能力有限,所以高峰期不能超过40人,要先报计划再平衡。
接着,进行学术交流。发言者依次为:姜恕、雍世鹏、蔡尉琪、李鸿昌、钟文勤、周庆强、刘举鹏、廖仰南、陈敏、刘书润、赵献英、王义凤、杜占池、陈佐忠。
之后,全体人员讨论研究计划。发言者依次有:蔡尉琪、汪久文、李绍良、邹受益、赵献英、廖仰南、雍世鹏、姜恕、陈永林、朱靖、陈俨梅、沈长江等。
期间,特邀代表穿插进行讲话:
马世骏:要有一个总体规划,既要解决当前问题,也要积累长远资料;人力有限,尽量减少重复工作。
候学煜:草原站所在地区,有草原、森林、农田、湖泊,即农林牧渔都有。既要从群落类型考虑,也要从地学观点考虑,可另外搞些半定位研究,要点面结合,搞点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面上的问题。理论要与实践结合,要研究如何保证畜牧业生产稳定;要与地方结合,一年四季工作都不要停。
黄文惠:工作要坚持下去,草要与畜牧业结合;要以本地优良牧草为主,建立一定的人工草地,提高产草量。
贾愼修:六十年代曾建立草原中心,没能搞下去,在草原上始终没有个立足点,现在看来,没有点是不行了。解放初,“五一牧场”的牧草高达1米,由于利用不当,所以退化严重。制定轮牧方案,没有数据依据,即缺少具体研究工作。现科学院建立定位站,要做好基础工作,加强第二性生产力的研究力量,逐步建立仪器设备;要长期坚持,逐步深入,尽量在下边取得数据。
过兴先着重讲述了定位站的重要性、研究方向、任务和指导思想等问题。其中谈到,草原生态系统研究是长期的、多学科综合性的基础研究,要加强整体观念,加强团结与协作,搞一个五年规划。同时要与生产密切结合,为生产做出贡献;大家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长期办下去。计划搞一个科学管理的副站长,增加定位站本身的科研人员。
最后,姜恕作总结发言。内中说到:我们是在没有整体规划的情况下开始了工作,要尽快补起来。要建设好实验室,配置好站上的人员。同时,要好好研究一下重复工作如何解决,缺门(如:放牧)如何解决,长远的目标是什么。
(2)1982年年会
1982年3月30-31日,在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招待所举行1982年年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中科院学部委员汤佩松、候学煜、马世骏、阳含熙,以及北京农业大学贾愼修、农业部畜牧总局黄文惠、中科院沈阳林业土壤所南寅镐、西北高原生物所杨福囤、内蒙古农牧学院刘震乙、中科院生物学部张经纬、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秘书处刘玉凯、科学出版社于拔、中科院环境生态中心章惠麟等。
植物所所长汤佩松在讲话中强调:生态系统研究是个长期的多学科的工作,三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要强调各亚系统、各学科、各单位的相互结合。
站长姜恕讲道:1979-1981年进行了植物、动物、微生物背景值的研究,水分、氮素、烧草对生产力影响的研究,植被结构及生产力的研究和营养物质积累的研究等。存在的问题是:(1)整体研究方案还没有提出来;(2)还没有进行各系统的综合研究;(3)定位站编制中没有业务人员;(4)体制问题;(5)管理问题;(6)国际交流问题。
植物所业务处长赵星武在讲话中指出:各学科要加强协调,要注意总体题目,既要落实今年计划,也要讨论长远规划。
阳含熙在讲话中谈到:温带草原,在苏联和伊朗也有,但前者不开放,后者在打仗。所以,世界对中国温带草原较重视,草原站很有前途。
然后,进行学术交流,发言者依次有:汪久文、刘钟龄、雍世鹏、王义凤、杨持、姜恕、戚秋慧、杜占池、李绍良、陈敏、宋炳煜、南寅镐等。
(3)1983年年会
1983年3月,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召开1983年年会。本人没有参加。
(4)1984年年会
1984年4月2-7日,在江苏省无锡市第二招待所-锡苑饭店召开1984年年会。共35人参加。
站长姜恕汇报1983年工作,谈今后研究计划。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要加强整体研究,加强预报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加强实验室建设,重视基础研究。站秘书陈佐忠具体谈及草原站课题:现有7个方面24个课题,主要为应用基础研究,其中有应用研究,但要加强,有的可推广。
阳含熙介绍《人与生物圈》(《MAB》)的特点和国际动态。副站长李树森传达中央首长讲话:中科院要大力加强,继续重视,积极开发。副站长苏德那木和李树森分别谈了经费开支和人工草地围栏等问题。
学术交流。先后汇报者有:杨持、杜占池、宋炳煜、戚秋慧、陈敏、盛修武、姜恕、黄德华、仲延凯、姚彦臣、叶韻娴、周庆强、姜恕、钟文勤、穆天民、王征、张桂枝、王芳玖、何冬梅等。接着讨论研究计划、装备、仪器和经费等问题。
内蒙古科协副主席刘钟龄讲话: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党的政策。内蒙古自治区的方针是“以牧为主,多种经营”、“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治穷致富”。尽快恢复天然退化草场十分重要,虽比施肥、种草来得慢,但经济合算。
姜站长作会议总结:会议提交论文28篇,宣读19篇;突出了应用研究;定位站进入了第二阶段-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家畜放牧问题、实验室扩建问题、行政管理进一步改善问题。
会议决定,《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1集6月底交稿,第3集年底交稿;《草原生态系统研究》(内部版,第4集)6月底交稿。
会议期间,前往东亭,参观南京土壤所试验站,并游览了无锡的蠡园、鼋头渚、梅园、锡惠公园、城中公园等景点。
(5)1985年年会
1985年4月2-6日,在北京,装甲兵第一干部招待所召开1985年年会。特邀阳含熙、宋振能、王晨、刘玉凯、王献溥、沙希荣、张应启参加会议。
站长姜恕讲话:建站已5年,总项目是《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功能及生产力的研究》。目前面临转折点,83年以前主要是背景值研究,84年以后加强应用研究,如:人工种草、退化草场、沙地造林、灌溉和施肥效应、锡盟农牧业生产考察、鼠类和蝗虫的防治、栽培植物园等。正在进行研究的有:土壤水分动态、营养元素动态、植被水平和垂直分布、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光合与水分生理生态的研究等,但至今仍缺少家畜这一环。副站长李树森汇报科研与行政经费开支,并传达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关于科研体制改革的说明》: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这是中心任务;基础研究人员要少,要精,要重点保障,避免低水平重复;要改革体制,开拓技术市场、改变拨款制。
学术交流,发言的依次有:姜恕、陈佐忠、杜占池、王义凤、仲延凯、陈敏、杨持、李绍良、廖汝堂、刘永江、廖仰南、周庆强、李鸿昌、王芳玖、杜千有、穆天民、康师安、李绍良、蔡蔚祺等。
阳含熙讲话:在新形势下,在面向国民经济的情况下,要坚持下去,必须长年累月收集数据。以往,生态学的发展是一个演绎的道路,直到目前,多样性、稳定性都没有明确的定义。种群用个体做单位不行,要搞到养分上,化学物质上,即要通过化学成分及其浓度的变化,来找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仪器设备一下子也上不去,我们的光合测定仪器比人家差得多,用数学方法搞,还是不解决问题,别人也弄不清楚。养分循环、物质循环等要继续搞。生物学部是否可下点本钱,给点好的仪器。要坚持下来,千万不要动摇,要走出新路,多搞事实性的,少搞演绎性的。同时要千方百计搞些生产问题,与牧场联系起来搞。
各组交流1985年研究计划,发言的有:李绍良、蔡蔚祺、康师安、陈佐忠、仲延凯、王芳玖、穆天民、周庆强、李鸿昌、姜恕等。而后,姜站长进行总结:(1)背景值研究为总结阶段;(2)各级生产力和能流的研究;(3)物流的研究;(4)提高草地生产力的研究;(5)人工种草的研究;(6)退化草场的研究;(7)割草场的研究;(8)引种栽培牧草与草经济植物。
陈佐忠谈出版适宜:(1)《草原生态系统》(内部版,第5集)交稿;(2)对公开出版物及成果评议与鉴定的格式要求。姜恕谈基金申请问题,题目是《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工程与合理利用改良的研究》。而后讨论。李树森汇报经费支出。
植物所副所长王献溥谈到:各专业协调得很好;要多方面争取经费;沙生植物园与保护区要结合起来;要科研、生产和旅游三者结合。
中科院一局副局长宋振能讲话:我对定位站的工作还是有深厚感情的。谈三点:(1)进一步明确草原站的方向与任务:继续重视生态系统基础研究,加强应用方面的工作和近期对国民经济见效的工作,如:搞草原生态工程,为当地搞调查、区划和规划。“七五”要拿下一批成果;(2)经费问题;(3)要同心协力把草原站搞得更好。
此外,中科院的王晨、刘玉凯介绍了有关情况,内蒙古科委农牧处的沙希荣和锡林郭勒盟的张应启做了简短讲话。
最后,姜站长进行会议总结。
(6)1986年年会
1986年5月11-21日,在四川灌县,四川省林校召开1986年年会。与会者30余人。
站长姜恕主持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李博、仲延凯、黄德华、盛修武、杨宗贵、刘永江、廖仰南、汪芳玖、关秀清、陈敏、钟文勤等依次作学术报告。
分组讨论研究计划。植物所生态室草原组组长姜恕讲到:依据植物所“七五”规划,全所有四个一级课题,生态植物学为其中之一,草原生态又为其中一个二级课题;其下拟设二个三级课题:(1)草原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草原优良牧草、经济植物的引种和栽培、合理利用和生理生态学研究。站与所的规划相互吻合,拟将全站研究项目拢成4个辫子,即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家畜放牧生态研究、提高草原生产力的研究、草原地区合理布局及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研究。关于光合,以前是作为生产力的一个侧枝搞的,与其如此,不如搞草原植物的光合特性。副组长陈佐忠说:1985年全站共24个项目,其中植物所7个,即:(1)白音锡勒牧场主要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2)第一性生产力动态研究;(3)草原植物光合生态的研究;(4)土壤-植物物质流研究;(5)施肥提高草原生产力的研究;(6)草原植物引种栽培的研究;(7)草原植物固氮研究。
全站讨论计划,发言的有李绍良、蔡蔚祺、康师安、陈佐忠、姜恕、陈永林、仲延凯、李博、钟文勤、廖仰南、王芳玖、杜占池等。此外,陈永林和姜恕分别介绍了澳大利亚昆虫考察情况和澳大利亚草地研究项目。
在全体会议上,姜站长讲解草原站的基金申请进展,李树森副站长汇报草原站的经费使用情况等。而后,拟定申报成果鉴定项目:(1)草原区人工草地的建立;(2)植物及其群落光合测定装置;(3)草原生态系统各亚系统基本特征的研究。陈佐忠就出版和报奖事宜进行了通报:(1)出版《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2集,6月份交稿;(2)《草原生态系统研究》(内部版)第6集,年内出版;(3)《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1集,已申报中科院科技进步奖。李博通报:计划明年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国际草地植被学术讨论会》,由内蒙古大学、中科院植物所、《MAB》国家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持。
其后,赴川西考察,路线为:灌县-茂汶-松潘-黄龙寺-松潘-九寨沟--红岩林场--元坝-红原县--米亚罗-理县-汶川-灌县。沿路见到的主要植被类型有:人工经济林、杉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落叶松和华山松林、云杉和糙皮桦针阔混交林、云杉和冷杉林、亚高山草甸、高山灌丛草甸、草甸、沼泽草甸、沼泽、人工草地等。
在红原,四川草原研究所赵副所长介绍情况,并参观了该所的泥炭开采后植被恢复试验点、牧草育种试验地和牧草引种栽培试验地,主要牧草有:多花黑麦草、无芒雀麦、红豆草、波斯三叶草、新疆老芒麦、美国燕麦、披碱草等。游览了黄龙寺、九寨沟、川西高原草甸。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