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jin 同济大学数学系,风险管理研究所

博文

英国的贵族学校Fettes College探秘(中) 精选

已有 12350 次阅读 2013-8-31 15:39 |个人分类:海外浏览|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英国, 学校

   在Fettes College的开放日,所有访客可以自由进出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宿舍,可以和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无拘无束地交谈。我们一进校门,就有一名身穿校服十二三岁的男孩迎上来,很大方地自我介绍说他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自愿为游客当导游。这男孩子很阳光,很热情但不失礼貌,持原则但相当灵活,秉谦逊但充满自信。举手投足无不流露出一种“贵族气质”。我原来就觉得在如此城堡下长大的孩子一定很有历史感,看到这个孩子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表现更是暗自感叹这里的教育不白给。

   小导游听说我是学数学的,便微笑说你一定对我们的数学活动室感兴趣,那我们就从那儿开始吧。我心里想,数学活动室?莫非就是些教科书教辅书习题书罢了,最多有两台计算机。 

   一进数学活动室,果然有不少书,但最抓我眼球的是随随便便放在桌上的一副埃舍尔的渐变画。四面墙上填满了各种数学趣题的小贴纸大海报。

桌上还摆着一个大"puzzle",活动室里的男女孩子和我们热情招呼,向我们解释他们的活动。这里,我们看不到“题海”,只有“趣海”。

  有意思的是,活动室的另一间正在进行“市场模拟”游戏。一位老师充当“坐市商”,用他发行的放在桌上的“纸币”收购剪纸的几何图形,明码标价在老师后面的白板上(如圆片价值250镑),下面的学生认真劳动做手工,正在“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以期和老师“交易”获取“资金”。这些“资金”可以到老师那儿再投资,让“钱”增值。老师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收购时正用模板严格检验产品,不达标不给“钱”!

   根据英国的教育制度,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选修高级数学的,所以学生的平均数学水平不一定高过国内学生,但这里的数学辅助教育让我感到如果学生选修数学一定出于对数学的热爱。刨去了功利因素,尖端的数学水平就会比较高。

   看过数学便去了他们的“科学楼”。走廊迎面而来的是墙报“为什么学物理?”和各种物理现象图片。拐进物理实验室,一群学生正在做各种各样的物理小实验,有力学的,有电学的,实验原理贴在墙上,他们也欢迎到访者自己动手和他们一起做实验。 

   一进化学实验室的门所有人就被要求带上防护眼睛,化学元素周期表贴在墙上,那些穿白色工作服领实验的显然是高年级的学生,校服整齐地挂在一排衣架上。让人吃惊的是他们在鼓励和帮助来访的小孩子亲手做化学实验,那又是火,又是爆,又是变幻莫测的五颜六色的液体惹得孩子们一声声尖叫。

    植物实验室有个小温室,里面养着奇花异草,高年级学生正在给大家解释。

   动物实验室里各种小动物被学生们当宠物般照料,学生们鼓励来访的孩子亲手摸摸,亲近这些小动物。

   但这边一排的学生却没有那么“友好”,一批小动物在那里被大卸八块,解剖分析,让孩子们直面血淋淋的事实,这些学生是未来的外科医生?

   相比之下,窗前那正在作沉思状的人体骨骼的标本要更轻松些。

   来访的孩子们可以在显微镜下一探这些生物的奥秘。

     我一时忘了这些实验室里充满稚气脸庞的实验员只是中学生。他们不是在老师带领下做实验,而是在带领来访者做实验。

   我没有找到机会去听他们一堂完整的课,因此不好评价他们完整的科学教育。但看了他们的实验室却让我感受颇多。原本书本是传播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但不知什么时候起,知识在书本和课堂上却被异化成了教条,失去了其新鲜活泼,内涵丰富的原貌。很多学生为了升学目的,死记硬背,只学会了一些干巴巴的骨条,而失去了科学丰满活力的生命。这个学校大量的科学实验教育还原了科学的本性。我想到这些活动会潜移默化的为孩子们培养浓厚地科学兴趣,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动手能力,我更相信这样走出的孩子如果去搞科研一定会有强大的动力,这样的教育将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学校号称学术是学校重要的一部分,但他们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社会责任感、艺术修养和体格塑造。下集,我们就来看看学校这方面的努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46-721158.html

上一篇:英国的贵族学校Fettes College探秘(上)
下一篇:英国的贵族学校Fettes College探秘(下)
收藏 IP: 180.170.6.*| 热度|

24 曹聪 魏东平 喻海良 贺乐 吉宗祥 董焱章 张能立 孔梅 林涛 罗帆 田云川 梁建华 李学宽 逄焕东 曹广福 陈湘明 周振肖 张玉秀 丁邦平 王桂颖 happyspoon biofans yunmu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