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比风呼啸,吹人眩晕。比,比什么?怎么比?为什么比?我也来凑个热闹,比一比。
比较,原本是个数学概念,因为量化,有了大小,所以有了比较。比较在数学中的地位可谓不低,它研究性质、决定方向、确立优化、规划控制,等等。有专门的不等号来说明关系。然而它也有极大的局限性,即它的关系只能在确定了方向的一维欧式空间里成立。在其它空间里,必须建立一个参照系,约定一种叫“度量”的法则,才能进行比较。换句话说,必须找到空间中的每个成员共有的可度的量并把它映射到一维的欧式空间里才能比较。但我们都知道,这种比较依赖于我们的约定,当度量一变或者参照系一变,比较关系很可能也变了。即便在简单的二维空间,纯粹的比较也是无法进行的,一个坐标变换,就可以颠覆原先的比较关系。而在复杂的泛函空间,只要是定义了度量,比较都可以进行,并在此上进一步作估计、控制以及收敛性研究等工作。当然,其度量往往不是唯一的,在不同的度量下,两个空间元的关系也很可能不唯一。
相对纯净的数学尚且这么难比,那么我们复杂的社会关系就更难比了。可人们还是喜欢比。自古到今,乐比不疲。
有孔夫子教导:“三人之行,必有我师。”
有爱因斯坦箴言:“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不会产生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对于人类和客观事物的热爱也献身精神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有泰戈尔咏唱:“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有毛泽东语录:“高贵者最愚蠢, 低贱者最聪明。”
有雷锋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间去。”
中西文化比较
在比较中人们常有几个误区:
-
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或者相反 —— 在不同度量测度下比较——前者自寻烦恼,后者是阿Q精神,例如下面的鸡鸭相比;
-
将偶然事件作为必然事件比—— 将不同的两个空间中的元素进行比较——盲目相信幸运或倒霉,例如总怨自己手气不佳,摸不到六合彩;
-
预设参照标准,并默认这个参照系统唯一,只将比较对象拉到自己熟悉的参照系相比 —— 将部分性质得比较结果无限制推广到全部,—— 例如,有喜欢纵向比较,将年轻人与自己年轻时相比;有喜欢横向比,把外国人拉倒中国环境下相比;
-
只比较外在的东西 —— 度量定义不能反映空间元的性质 —— 例如比吃,比穿,比化妆品的牌子,比手机的款式,比汽车的马力,比房子的大小;
-
在虚无的假设下相比 —— 将某度量乱放到不合适空间 —— 例如对已发生过的事耿耿于怀,用“如果不那样,或者如果这样,就好了”来折磨自己;
-
将别人的评判作为参照系用来左右自己的行动 —— 在同一个空间里用太多的不同度量进行比较 —— 例如,讨赞扬,忌批评,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可以高兴半天,也可以难过一宿。
-
将成功算在自己头上,而将失误记在别人身上 —— 度量使用不统一 ——例如出了问题怨天尤人,有点成绩只想自己。
鸡同鸭讲:我比你冠高;鸭对鸡说:我比你脚大。
现在,再来看看比较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有下面几点:
1。得到社会肯定
2。在竞争中获胜
3。获取更多的资源
所以,在社会活动中,比较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考试、测验、比赛、评估。于是人们为高考狂,为评奖癫,为SCI疯。不错,这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必须承认并服从这些度量系统,但从前面的分析中也应该意识到,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这些度量并不含括一切。如果你认为什么系统不公平,什么度量不合理,你就去全力改变它,如果你改变不了它,你就接受它,不哀怨,不抱怨。如果你在现存制度里获胜,应该感谢社会,还应该意识到:你是幸运的。
在今天社会中,有一个量似乎可以成为一个度量,那就是金钱。人们有意无意地已经预设了将收入作为成功的一个度量系统,并由此生出许多烦恼。然而这只是一个伪度量,在一定范围里也许有些作用,但决不可以将其放之四海。想想当年大锅饭,收入低下,效率不高的年代,人们的心态似乎还没有像现在那么浮躁。现在收入的绝对值高了,但贫富差距更大,人们却怨气更大 —— 这都是比较惹的祸。
也有人将幸福作为度量,但这个东西很难量化,从而很难比较。然而人们却从各种比较中寻求幸福。这样的幸福,实际上也是伪幸福。
回到博士生与农民工之比。本来是无法比的两类人群,但如果定义一个度量还是可以比一下,或比辛苦,或比收入;或比贡献;或比机会,或比考分。意见分歧在于度量系统不一样,各比各的,自然吵得无结果。事实上,就是比单项,也需要进一步量化:例如,比辛苦需要定义和量化辛苦,用出汗量,还是用伤脑度?但从人的角度来说,两者相等。
比较,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让你长痛苦,可以让你短幸福。将自己从比较中解脱出来,追求自身人格的完善,学习别人的长处,帮助别人的难处,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向自己的理想迈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本文图片摘自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