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理论研究结果能否上升为基础理论的基本判别

已有 3637 次阅读 2015-1-27 12:3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国学者最为关心的是我国能否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贡献,也就是俗称的诺奖层次的研究成果。而科技管理部门对此则有更为迫切的渴望。早发现苗头、早加料,似乎是一种普遍的共识。

      出于这类背景,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不断的在寻求、发展、完善、固化自身的判断办法。我们称这类判决为基本判断,或者是先期判断。

      既然是先期判断,那么缺乏的恰恰是:实验证据、广泛认可(共识,影响因子、引用等指标)、应用价值、科学意义、等,我们最为热衷的“实证材料”。换句话说,如果引用实证类资料来判断,那就把判断等价于证明。之所以是先期判断,就是因为目前还无法切实的证明,从而是非完整的证明(也就是只有少部分证明,缺关键性证明)。如果我们做了一个先期判断,那么反驳的论据份量将是远远的压倒正方的论据。而如果我们抽象的认可此类判断,那么大量的理论将被发明出来,它们将压跨科学的基本原则。这就有了一个尺度的把握问题。

      假定目标定位为物理诺奖。假定全球物理学界理论研究者整体数量为100000(这个数接近真实数量的1/3),如果这类判断被历史所证明为正确的概率为10%,则有10000项,这就太不真实了。下调到1%成功率,则有1000项,还是太高。再下调到10%%,还有100项。有点高了,那就下调到1%%。行了,10项!

      落实到个体,每个理论研究者的成功概率为1%%(万分之一)。几乎无人会接受这样的一个超低概率。所以,毫无例外的,每个人都希望自身的概率为10%左右,至少他个人主观上是如此的。他所能借助的唯一办法就是:前期判决。

      以“实证材料”类依据为判断办法的研究者是追热者,他们的研究结果就是跟风,因为他们没有进行前期判断的能力。

      科学史上,前期判断几乎毫无例外的源于对当前主流理论本身的批判、或是对其发展方向的各类批判、或是对学科关键问题(尤其是实验与理论的差别)的理性判断、以及对主流理论之所以有科学性的深层理性基础的判断。

      目前,在“量子引力”理论界,前期判断所常引用的基本标准为:

1)理论研究结果本身作为一个科学理论的必要条件:完备性。我们一般的共识是,微积分理论是完备性的典范。因此,任何一个“量子引力”理论研究结果,为了达成完备性,数学表述上必须是紧的。从而,其它研究者能在任何一个环节把其正确性或错误性的根源发掘出来。如果不支持进行此类判断(判断者无能除外),则此类研究结果连错误都算不上。俗话说的:自圆其说。

2)理论研究结果与研究背景的独立性。在发展一个创新性理论初期,所基于的实验证据是间接的,所基于的共识性理论是部分有效的,原有理论对实验证据的解读可能是错误的,原有理论的基本立论基础是不恰当的,等等,所有这类东西被称为研究背景。如果理论研究结果与此类背景性论域基本重合,那么独立性为0%。此类理论研究是就事论是,无法成为科学理论建造。以天马行空的方式引出一套完全与研究背景论域无关的理论(有完备性特征),然后由该理论导出研究背景的具体结果,那么此理论研究结果是100%独立于研究背景的。从而,是最可能的科学理论建造。俗话说的:有普遍性,而不是建立在一系列特例上。

3)由理论研究结果导出的可测量量具有客观不变性。用科学界行话来说就是:理论不能对可测量量提出任何要求(如选择观测者)或进行任何改变(导不出特定的可实验观测量就换一个量来代替)。换句宽泛点的话说就是:你不能要求现象(唯象)随你的理论走。一个最为常见的违反客观不变性的例子是:符合实验结果的可观测量被保留(看成是正面证据),而不符合实验结果的可观测量被忽略或修改(隐藏或消除不利证据)。俗话说的:不管是说一千还是道一万,明天太阳照样升起。

4)与其它理论研究结果比,是否更为基础。在满足以上所有条件下,这个判断是一个价值判断。在被前期判决为正确的理论研究结果中,做出最优化(或利益最大化)选择。

      总而言之,对理论研究者个人而言,“前期判决”是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有很多的理论研究者不能批判自身的理论,不能判断自创理论获得科学性的关键条件,而是把理论的正确性判据寄托在:名人点赞,论文被引用,等外在因素上,从而是科学理论建造上的失败者,同时也是一个心理上的失败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863152.html

上一篇:老外是如何论证外空间探测项目必要性的
下一篇:现代基础科学工程应用的钥匙为何?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6 陈楷翰 罗教明 Veteran11 ybyb3929 sijin20120 X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