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证无可证也就不必再证 精选

已有 3611 次阅读 2014-2-23 17:4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什么是形式主义?几乎所有的科学专著、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优秀的讲稿,其论述一般地说是满足形式逻辑推理的要求。这类形而上学的逻辑证明是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掌握的,但是要应用这类形式逻辑推理,对前提条件的内涵及外延的正确把握是基本的条件。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这类前提条件我们一般来说是称之为基本科学理论或者说是基础科学。

      因此,科学研究也可以这样来分类:研究前提条件类的基础科学研究;研究在此前提下用形而上学方法推理而得到的一系列的特定结果,也就是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把某些特定的结果直接的用于实际的具体问题,这类就是技术开发类研究了。

      在现实的21世纪,由个别(少数)人一口气完成这3类研究的可能性非常小。这是不同于前几个世纪的最突出的特征。相反的,这3类研究工作分别的对应3个不同的群体。而且,这3类群体的逻辑推理性也有着深层次的本质性差别。

      基础科学类:基础科学类的研究工作面对的是抽象的理论构造和抽象化后的表象(如经验关系类),他们更多的是使用辩证逻辑,他们反对单纯的形而上学的证明,坚持不懈的引入实验性的证明或是表象类的证明,而他们使用的论述工具却是高度形而上学化的。因此,对基础科学一知半解者很容易的就可以得到结论:基础科学研究就是搞形而上学。这就是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被挤压的哲学思想根源。而事实上,基础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搞辩证唯物主义

      如果对基础科学研究采用形而上学的评价标准,那么这类标准就必定是:发表情况、引用率、认可程度、影响因子等所谓的量化指标。而如果采用唯物辩证法的评价标准,则必须顺序的评价其前提、形而上学、与实践或实验的对比,及与其它理论的内涵或外延的比较优势。显而易见,这是真专家才能做到的。也正是由于基础科学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因此,某个学说一般地说是由某个高校的某个教授建立并缓慢的经由他的学生学习、继承、研究下去的,有的研究(如张量代数)可能100多年后其科学价值才能被认识和广泛使用。因此,高校的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就是给这类基础科学研究提供生存空间。我国高校显而易见的没有这个功能。因此,也就绝对没有一流的基本基因。

      应用基础研究类:应用基础研究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先认定(或假定)某个基础科学理论的绝对正确性。基于对这个绝对性的内涵或外延的理解,用形而上学的逻辑推理得到结论。如果其对所使用的基础科学理论的内涵或外延的理解是正确的,而且形而上学的推理过程是正确的,则其结论被无条件的认定为是正确的。这类论文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展示基础科学理论的内涵细节及最大可能的外延边界,另一个是为技术开发提供直接的理论基础。大多数的所谓工程理论研究是属于这一类的。很多人把这类研究混同于基础科学理论研究。这类论文有高的引用率,高的认可程度,高的影响因子,是研究(院)所的主要研究工作。一般地说,是国家科技投资的重中之重。

      在这类研究工作中,其前提条件:对基础科学理论的绝对正确性的内涵或外延的理解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研究人员的理解是片面的或是根本就错误的,则这类研究工作毫无价值。因此,这类研究工作用发表论文来评价是合理的。然而,如果科技期刊是商业化的收稿原则,放弃了形而上学的审稿标准,或者是审稿队伍本身就对基础科学理论的绝对正确性的内涵或外延的理解是错误的或片面的,那就是灾难性的了。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含部分科研奖励项目)事实上就掉进了这样的一个陷阱。

      技术开发类研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旦某个应用基础研究类的结果表现出良好的工程应用可行性,技术开发类的研究工作也就会跟踪而上。但是,谁也不是傻瓜,在此之前,对其所使用的基础科学理论的内涵或外延的理解是否正确?其形而上学的推理过程是否正确?这两项基本的检查是必定要进行的。如果几乎没有那个结论能通得过这两项审查,那么谁投资谁就是标准的傻瓜。因此,对科技投资的民间资本的缺乏的根本原因就是:国产的应用基础研究类的科研究成果无法通过两项基本的检查。而国家性投资效益低下的原因则是根本就不进行这两项基本的检查(用的是一套标准的形而上学量化指标体系)

      如果应用基础研究类的结果难于通过两项基本的检查,则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对基础科学理论的把握和理解不足,对科学理论的推理性应用基本不把握,对形而上学体系也不会应用,而对辩证唯物主义逻辑推理的应用就更谈不上了。

      这类原因肯定是最终直接的归结为:高校教学质量大幅滑坡。一个闭合的逻辑怪圈形成了。

      是这样的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骨不再,何来皮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770298.html

上一篇:科学进展的困境:由责任意识缺位到利益意识上位
下一篇:科学研究结果与科学研究成果是两回事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7 武夷山 尤明庆 王大辉 武川 隋万美 徐晓 ybtr392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