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不喜欢哲学。搞理论的也常认为:实践证明是很遥远的东西。
仔细的考察现实世界,任何人搞出来的科研结果都被迫的接受社会的实践检验(工业化)。
因而,实践证明的客观性是社会性的,而不是学科内部的。换句话说,实践证明的客观性是由社会来实现的,而不是学科内部群体来实现。
这个认识对我很重要。
过去,我被灌注了这样的观点:如果理论上有了新的发现或结果,要设法用实验证明之。
后来我感到一个理论研究者在实验上一般地说不咋样,应该是没有能力完成实验证明。
社会凭什么在千万个可能的理论上的新发现或结果中选出你的来呢?没有任何道理嘛。因此,原则上是无法搞实践证明的,就是搞了也不是针对你。
也就是说,如果社会实践将会选择某类理论论题进行实践检验(被迫的,如种种工程上的瓶颈难题),而你恰好有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新结果,那你的东西就有可能被检验,从而是证明为真,或为假。
由此可以看出,回避实践证明的客观性的最佳选择就是:远离种种工程上的瓶颈难题,既不搞指向它们的理论、也不搞直接与之挂钩的具体技术。
这样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如何“实践证明”自己的“科学成果”呢?
世界上的“科学家”选择了:在期刊上发表论文。还有一批“科学家”研究期刊上的论文,从而,建立了种种指标体系,把论文的科学性“量化”。
由此可以看出,一条抛弃实践证明的检验原则的主观唯心主义检验方法在科学的大旗下“堂堂正正”的进入了科学研究工作的中心地带:资金和职位。
你对此有不同看法吗?那不行。所有人类历史上的重要科学成果都是发表在期刊(专著)论文上的,不发表就是灭亡(就等同于没有做)。因而,我们判断科学家的标准就是论文。
这有何不同吗?
有!
大多数我们继承下来的科学理论是被后来的社会实践证明的,具有客观性的一般性理论,而还有很多是间接的被证明的(理论证明)。更多的是被检验为假的,或是还根本就没有被检验的(直接的或间接的)。
没有被检验的少数论文在沉默几十,几百年后,也被挖出来而成为重要的科学原创点(如超导,霍尔效应,Clifford几何代数等)。
因而,没有了论文发表的期刊体系(含OA,及地下、或非正规化的“期刊”),科学也许就无法生存。
不仔细的考察很难看出问题:1)接受社会的实践检验(工业化)并被证明为真的那类论文是高正面价值的科学文献,而被证明为假的就是辅助性的科学文献;2)没有接受社会的实践检验的文献,如果间接检验无法判定为假,就是有研究价值的潜在科学文献;而被间接的判断为假的文献就是失效的文献;3)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被检验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就无法列入科学文献(不应出版的)。
这个准则就是社会性的:实践证明的客观性原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