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科学的基本论题为何?不同的学科背景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这类答案有的会归结为同一个更深层次的论题,有的则会相互矛盾、无法在深层次上进行调和。
对物理学,爱因斯坦把最基本的问题归结为:场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而在经典理论中,早就把场分为解为:无旋场和无散场的和。而无旋场的微分几何理论是对称度规张量(对称规范场)体系,无散场的微分几何理论为李代数算子下的旋转不变群下的反对称算子体系。要把这二者统一起来则出问题了:场的和分解并不意味着两个理论的结果或体系可以直接相加。
因而,要在某个层次相加,又不能简单化的相加,这种加法为何?传统的乘法运算(乘法群)由该如何相应的调整?这样,数学问题作为深层论题就暴露出来了。
那种数学体系是合适的呢?当然是由物理学本身的客观规律得到精确描述为准绳的!因而,当前物理学的根本论题也就很自然的集中在这个非常抽象的层面上。
这有应用前景吗?答有的话,难于说出细节,只不过是哲理性的。
答无,很容易指出无具体案例,和利用各种矛盾的观点并存这一事实去否决任何一个具体的方向。看来,答无倒是“有充分的论据”。
这样,在近半个世纪的科学研究中,基础科学理论研究方面表现出非常大的发散性!
这就吓倒了一大批的“权威科学家”。从而,使得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成为不受欢迎的研究工作,而且,有关的研究人员也被看成是“捣乱者”。
不了解这个背景的话,就难于理解理论研究工作为何难于得到支持(大背景下的感性支持和基金支持)。
在力学中,基本的问题更是直截了当:如何定义连续介质?它又可以分解为三个论题:数学上如何描述?物理上包括那方面的物理现象?一旦这样定义连续介质,运动如何描述(物理的、几何的)?力学规律如何表达?等等。
如果不考察这类问题,而又要推动力学的进步,有这样的道路吗?当然有!必要的简化,或理想化,总是可以的。
但是,这样的道路在几乎没有给出有价值的理论成果的同时,却给出了大量的有应用价值的成果。从而,人们自然的热衷于此。
但是,学科则在此背景下越来越步入困境。因为,为了实现必要的简化,或理想化,人为的给出了某种虚假的“客观事物”。这类“客观事物”多了,得到的“客观规律”也就多了。但是,在一个疲劳-断裂现象面前,在一个稳定性面前,在湍流面前,这类“客观规律”表现出了其无能为力。
换句话说,力学的丰富的“客观规律”本身导致了力学的尴尬。
也就是说,回避本学科的基本论题为何?,进而回避现代科学的基本论题为何?是一种掩人耳目的选题方法,也是科学研究上的鸵鸟行为。
我国学术界要在科学上有所作为的话,就必须的进入现代科学的基本论题。而这类研究工作的高门坎性质和百家争鸣的特性是学界必须能够接受的。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个机制!时代在呼唤!
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进步不大,从而,这是我国学术界能够赶上的、科学上的战略性机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5: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