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科学基金的管理目标为:有效地启动工业行业的科技创新, 那就要了解和研究工业部门的关键技术问题所在。而这种了解必定要评价工业部门的人才现状和设备的技术水准。在制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抽象和提炼出基本的科学问题。这样,科研立项问题就解决了。而,在此科研立项成果基础上的具体的工业部门的技术问题则应由工业部门立项和进形研究。
故,有效地启动工业行业的科技创新是抽象和提炼出基本的科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本性上讲,这种研究工作不存在失败一说,这是因为这类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当然,何时解决并不知道。这类研究工作正是科学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因而与科学基金的根本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很遗憾,这类项目很少立项。在我国,一个不言自明的假定是:工程师没水平,学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才有水平,因而才有能力搞科研。如果工业部门的工程师不参加(不搞)技术性的研究工作,而采用买进主义,则技术性的研究工作就要由学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撑担,他们不可能完成抽象和提炼出基本的科学问题的工作,充其量只能是完成已明确的简单技术问题。这种模式下,科研就成为模仿和移植为主的模式。见效是快,但是只是在钱上。宏观上,工业部门没有创新性技术成果,因而还得回到买进主义。这样的事多了,工业部门也就对学校和科研单位失望了。
而学校和科研单位把工程师的工作干了,自身的本质工作也就淡化了。这应是现实情况。至少已有很长时间了。
在这一背景下的中国科技就出现了不平衡的人才流动和分布,本质上的工程师名义上的教授研究员成为科研人员中的主力。但他们不是工程师,因而纸上谈兵的科研成果满天飞,而能转化为生产力的很少。为此,有关管理部门把专利数量列入评测指标。并大谈如何将专利转化为生产力。这令人想到1980S-1990S期间用申请到的专利行骗的各种事件。
专利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创新者的利益而同时推动工业的创新性竟争,它明确提出要打击模仿和变象的偷梁换柱。它对专利申请书只进行形式上的审察,并不代表对该专利正确性、或实用性、或科学性等的肯定或否定。它如何会成为科学研究工作的评测指标?它应当是工业部门的工程师技术研究成果的评测指标!故,可以毫不夸大其词地说:这是学校和科研单位的人在抢夺工程师的工作。
一旦学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抢夺工程师的工作成功,培养人才就成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因而,高校教学质量下滑就成为必然结果。
一旦学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抢夺工程师的工作成功,工业部门的工程师技术性研究机构就关门了,高校生的就业也就受到大的影响。结果:与科研有关的专业不好就业;而操作性专业好就业。推而广之:高校生不如技校生;研究生不如本科生;博士是妖魔鬼怪。尽管目前的博士研究生就业一片大好形势,但这是由高校扩大和行政性干涉的结果。以后的事情不容乐观。
因而,科学基金的管理目标为:有效地启动工业行业的科技创新是一个大局。抢掠工程师的工作最终会导致国家性的科技危机。
我们应当有责任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