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陈年往事:学术争论(6)为何相信某个理论?

已有 3478 次阅读 2016-9-19 11:0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5年,12月,7-9日,慕尼黑召开了主题为“为何相信理论?现代物理中的科学方法论回顾。”的会议。

       会议的辩论主题是:以弦论、标准模型、黑洞、反物质、等为代表的现代理论。

       正方为支持,认为有足够的实验证据;反方则反驳,此类证据为“概率意义下的验证”,并不能上升为经验验证(实证)。

       正方的论据是很充分的,有大量的“实验证据”,其理论论据是几乎无漏洞的。此类论据基本上是广为人知,经常出现在各类媒体新闻上。故本博文略去。

       反方的只要论据如下。

       科学家总是依赖于理性论证来相信理论,而不是依赖于经验论据。科学家选择、发展、和相信一个理论是在发现经验证据之前。这就是现实的科学史。

       一个广为科普的描述是:理论的产生先是偶然的,此后才在经验(实验)基础上来判断其正确与否。

       这个科普是不真实的。因为,理论家是基于最为强有力的理论(而不是经验总结),基于创新的动机,选择和发展理论。因此,新理论的产生是必然的,有迹可寻的,而不是偶然的(随机的)。

       如果没有可以被选择的理论存在,理论家也就无能为力了。理论家为了对现有理论进行评估,大量的使用理性论据(非经验性论据),由此来调整对被评估理论的信任程度。评估结果是大致的分为:基本可信,薄弱。

       然而,多个理论环节的“基本可信”与理论环节被实验所确认是完全不等价的两回事。把理论论证的“可信”上升为实验意义上的可信是个常见的错误。

以弦论(标准模型)为代表的理论有两个致命的缺陷:1)对实验验证的声称是在概率意义下的,而不是经验性的确证。在理论是由一系列的此类概率意义上“可信”的环节组成时,其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不可信的,因为,一系列小于1的概率相乘,最终的极限是零。2)弦论(标准模型)声称这是“理论上的唯一选择”是违反科学理论发展规律的,科学史表明,总是有多种理论选择,无非是被普遍接受的“可信”理论,和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可疑”理论。从而,声称“唯一选择”本身既不符合现实,也没有尊重“经验验证”(实证)原则。

总的来看,反方的论述有理有据;正方的论述多数是借助于名人的断语为证,配合上实质上有争议的但是借助于各类“断言”或“权威”的“实验证据”(一般是独此一家拥有的实验数据)。

反方的弱点在于:不拥有正方的“实验证据”,也无法重复正方的“实验”。从而以思辨性为主。

反方的基本态度可以归结为:理性上就没法信任此类理论,缺乏被实证的理论环节。而正方的基本态度为:这是对“实验数据”唯一的理论解释,一系列的“实验证据”导致这个唯一的理论。

       所以,用实证性实验(经验证据)来判决现代物理理论,而不是使用概率意义下的实验证据就成为双方(正方、反方)的基本共识。

       反方认定能提供致命一击的实验,正方认为定能被实验验证的实验,就成为双方共同推动的“基本实验”。从而被高度的关注,认为此类实验的科学价值(意义)巨大。

       这就是现代物理的基本格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1003711.html

上一篇:有必要背负沉重的学术目标吗?
下一篇:特朗普的科技政策很务实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3 马德义 陈楷翰 ja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