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科研:我们可以相信,我们必须相信 精选

已有 8710 次阅读 2011-8-31 11:08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信心, 信任

   这些年,跟很多老师和同学经常交流,除了学术想法和学界的故事之外,谈的较多的还是科研的生态问题。包括我的研究生对于科研生态的认识,我也多少了解一些。从他们身上,我觉得有些问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否则,科研将受到很大的阻碍。我认为如下问题,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些误区,或者夸大了。
 
问题一、科研有什么用。这个话题对于研究生来说尤其的多见,很多研究生正处于进入科研的门槛上,对于科研的价值如果认识不清,那对于后续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很多研究生经过短暂的入门训练之后,阅读了不少的文献,然后开始怀疑科研的价值,其原因有很多种,一种是,看了很多论文,发现这些论文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二种是,很多论文,尤其是国内的论文没有新意,甚至是编造的;三种是,身边很多老师和同学做的课题并没有直接产生效益。有了上述三种经验,认为科研没有价值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个结论犯了两个基本的错误:一、科研实用论的错误,二、以偏概全的错误。前者是科研必须能用的思想,后者是看到了一部分论文的低质量,而否定整个科研的价值。实用而又有创新的论文显然是非常好的论文。但是,在实际科研中,能做到这一点往往非常的困难。对于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许多年,许多人的连续接力,最终才能得到好的答案。这里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我所熟悉的小波用于图像压缩的领域,产生的论文大概在国际期刊上都要有几千篇,还不算国内的刊物。这些论文99%都不会留在历史上,但是不能否认这些论文的价值。有些提出了一些思路,给别人以启发,有些给出了一个路子,被证明并不是非常好。总之,在通往最终解决的路上,注定有许多论文只能是泥土和铺路石,没有这些铺路石,是不可能产生最终的解决方案。
 
   不错,是有一些论文写得不怎么样,而且也不乏有作弊的,乱写的等漏网之鱼,但是大多数论文的作者是抱着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如果因为论文中存在不好的论文就全面否定科研的价值,那无疑问是方法论上的重要失误。正如,我们不能因为一框苹果中有几个坏苹果,那就否定了整个一筐苹果。这是不公平的。造假和作弊的人固然不对,但是否定全部也不对。我们要相信科研还是有意义的,人类如果没有科研,就不会进步。
 
   科研的价值除了有理论和实用价值之外,对于研究生,还多了一个价值,那就是训练价值。很多同学在大学以前对于什么是研究根本不了解,通过看似简单的课题的科研过程训练,可以使得我们的同学获得宝贵的科研经历,通过这些经历,能够掌握一系列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而这些套路对于这些同学今后一生都是有正面意义的。
 
问题二、科研项目评审是否公平。这些年争论比较大的地方正在于科研项目的评审的公平公开公正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在抱怨评审的公正性问题。我认为,从科研人的基本态度来看,大多数评审人是希望公正的,事实上从大部分学者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结果的肯定能够看出,在中国,是可以做到基本公平评审,至于有些类型的项目不能做到公平评审,我想还是制度稍微落后造成的,不是这个群体的必然表现。当然,对于公正性的质疑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信息不对称。我们当然会认为自己的项目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把竞争对手的本子都拿来,我相信很多人对于结果会有更好的心态面对。不管别人怎么样,我参与的评审基本上都很公正,也许是我参与的经验还不够多吧。当然,做到绝对的公正是不可能的。毕竟存在认识上的差别,存在着偶然因素。比如,就30%可以上,那些绝对好和绝对坏的没有问题,对于边缘的部分,就看评审人的情绪,这些都有偶然的因素。也许那天评审人心情不好,对于某些课题就有情绪,那也在情理之中。
  科研项目的评审是越来越公正的。因为破坏游戏规则的人,就是在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我们要相信大多数学者的责任感。
 
 
问题三、科研评价体制。这里学者们抱怨的最多的一个方面,认为科研评价体系不合理。实际上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绝对公平的评价体制。不管是SCI论文,还是别的量化指标,都不能准确的反应科研成果的价值。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抱怨现有的体制呢?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国科研评价处于整体的焦虑中,巴不得一天就登顶。这是不科学的态度。我们不管拿什么来衡量,都不改变中国科研的整体地位,所有的指标都只能算是临时的措施,不是最终的方案。导致科研评价受到诟病的原因还在于,由于中国非常缺少高级的科研人才,使得一些不够条件的人站到了岗位上,那么在评价的过程中,自然会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结果。但是随着新一代掌握了科学方法的人才充实到科研队伍中,这种现象会慢慢的减轻。
 
问题四、中国能不能做科研。这个问题实际上困扰了中国学者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产生这个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科研始终没有站到国际最高点,以至于整个学术界对中国学术前景的集体焦虑。这个焦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好事,因为大家毕竟在关心中国科研的地位问题。但是不能因为中国科研现在还不够好,就否定整个中国科研。中国科研未来必然有他的应有地位,这是历史决定的,并不取决于有限的几个大家。要想中国的科研能够领先于世界,我们的教育需要提高,我们的科研经验需要增加,我们的信心也需要增加。在中国的今天,我们有了大量的需求,这些需求无疑都给未来的科研提供了广阔的动力,而这些动力总会缓慢的推动中国科研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研要比树人还要艰难。有人说,科研还没有在中国真正的扎根,我想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还需要在文化上,在哲学上,有中国自己的东西,然后才可能去谈中国的科研地位的问题。但是作为存在的今天,我们只能按照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节奏,不断地开拓进取,也许进步是小的,但是一定要坚实的进步。小孩子学习走路,总是一开始有点晃,慢慢走稳了,可以跑了。中国的科研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着急也没用,甚至靠引进几个人才也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
 
  我们要相信中国不光是可以做科研,而且一定能够做到最好。
 
  总的来说,尽管中国的科研有如此多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一些东西,在相信的基础上做我们的科研,因为,即便不相信,我们该做还是要做下去,与其如此,还不如相信。我们可以相信的是:科研是有用的,并且是中国的必然出路所在;科研项目的评审也会越来越公正;科研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地进步中;中国的科研是有前途的,而且是大有前途的。唯有如此,我们国家的科研才能健康的成长。抱怨不解决任何问题,信任能够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481426.html

上一篇:科研中的布局
下一篇:科研:让自己尽可能地闲下来
收藏 IP: 159.226.21.*| 热度|

23 武夷山 许培扬 肇极 吕喆 梁建华 吴吉良 单博炜 易文凯 金小伟 唐常杰 赵斌 刘文 丁凡 曹贺贺 刘用生 蒋继平 张玉秀 吴江 董志刚 Simple2010 ljxm gw12921314 adinaliu

发表评论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