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chang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changZhang

博文

[转载]变化中的北极 北大西洋北极圈附近已没有冰山

已有 1851 次阅读 2021-6-5 08:0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http://tech.sina.com.cn/d/2006-05-24/1830954502.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8:30 国际在线

气候变暖北大西洋北极圈附近已没有冰山


科技时代_气候变暖北大西洋北极圈附近已没有冰山(图)



国际在线消息:随着季节更替,每年春天和夏天的这段时间里,为了保证北大西洋行道的安全,国际观测冰山活动的最大组织国际冰情巡逻队都要定期用飞机在高空观察并记录北极圈附近冰山的活动路线,但是今年以来,该组织却首次在北大西洋北极圈附近找不到一座冰山!北极圈附近的这一异常变化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气候变暖正在给我们的生存家园带来重大影响。

综合俄罗斯媒体5月23日报道,1912年,“泰坦尼克”号豪华邮轮在北大西洋行道上航行时突然撞上巨大冰山沉没,造成1500多人命丧冰海,这艘世纪邮轮因此也书写下世界航海史上的最大悲剧。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914年,在北大西洋从事海运业务的16个国家联合成立了国际冰情巡逻队,负责观察北极圈附近冰山的活动路线,并将这些信息及时通报在北大西洋航行的船只,来保障这一行道的畅通和安全。

  今年竟然找不到一座冰山

每年春天和夏天都是北大西洋航道海运最繁忙的时候,此时也是国际冰情巡逻队工作最紧张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每隔两天,该组织工作人员都要搭乘美国海岸警卫队提供的飞机在空中观察并记录北大西洋北极圈附近冰山的活动情况。国际冰情巡逻队有关负责人迈克尔?希克斯介绍说,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非常有价值,例如,在该组织成立前一年(1913年),因为与冰山相撞,北大西洋航道上共有113艘船沉没。而1946年该组织开始借助飞机在空中观察冰山活动后,当年的船只与冰山相撞沉没事件就下降到只有19起,而如今每年也只有零星的船只与冰山相撞事件发生,与冰山相撞的船只往往是不采纳国际冰情巡逻队提供的讯息,擅自航行。

  虽然国际冰情巡逻队的工作很有效,但希克斯十分担心地表示,在最近两年工作中,该组织观察到非常令人不安的环境变化,北大西洋北极圈附近的冰山数量急剧减少。希克斯说,2003年,工作人员观察记录到927座冰山;2004年,工作人员观察记录到262座冰山;去年的数字下降为11座,而今年截至目前,工作人员却没有观察记录到任何冰山!这样的现象简直太反常了。

  始作俑者——温室效应

  国际冰情巡逻队的观察数据自然引起了世界多数海洋学家的强烈不安。美国有关海洋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分析认为,目前,世界极地地区冰层的融化和消亡是过去几万年来规模最大的,这样的事实不能不引起人类强烈关注。地球大气温度的上升是冰层消失的直接原因,而最近十几年地表气温上升如此之快,则是温室效应的“杰作”。

  温室效应不但影响北极地区的冰层变化,南极地区也在经历着最大规模的冰层变化过程。从1995年到2002年间,由于气温变暖南极大陆冰带中先后解体出两座巨型冰山,其中第2座面积约为3250平方公里的冰山已经超过卢森堡的国土面积。一些环境保护专家在美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阐释温室效应给地球两极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温室效应持续 地球千年后成“水世界”

  英国负责常年观测极地冰层变化的有关科学家表示,在温室效应作用下,极地冰层正以每年30厘米的厚度快速减少着;在过去60年里,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了3.5摄氏度,相当于以往几千年内地球气温的变化值。英国有关科学家表示,最可怕的不是过去记录的数据,而是目前极地冰层快速融化的趋势。照这样的发展趋势,1000年以后(公元3000年),地球的平均气温将比现在上升大约13摄氏度,气温的变化将导致洋面大约上升11米,那时许多国家沿海地区将浸泡在汪洋大海里,例如,英国首都伦敦的大部分街区将被海水淹没,最终人们不得不重新绘制世界地图,地球外表从太空观看更像一个“水世界”。(国际在线独家资讯 付华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59-1289791.html

上一篇:[转载]南极捕鲸血腥极简史
下一篇:[转载]变化中的北极 北极热浪和野火
收藏 IP: 125.210.23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