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进中学,走进上师大附属中学宝山分校,给孩子们科普中国古代的飞行器。
详见:
中国古代飞行器简史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飞天梦从未停歇,古人曾经一次又一次“起飞”,渴望着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院教授沈海军多年来致力于解密远古飞行器,今天,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山校区)诚邀沈教授为大家解密那些各式各样的中国古代飞行器。
沈海军教授简介
沈海军,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飞行器工程研究所所长、兰州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飞机设计、疲劳断裂等。现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航空专业)委员,上海力学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上海航空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主持或参加过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航空基金等多个项目;已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或EI检索,出版有《近空间飞行器》、《航空航天概论》、《纳米艺术概论》、《中国航空史话》等著作/教材10部。曾获宝钢教育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科普贡献奖、上海高校优秀教材奖,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推进公民素质先进个人等荣誉。
近年来,科研教学方面的先进事迹曾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CCTV等媒体报道。曾多次出席《香港卫视》、《上海电视台》航空相关栏目特邀嘉宾。
从“飞天”到舜帝,再到竹蜻蜓
中国人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如佛教绘画中,飞舞的菩萨、天女、伎乐等的所谓的“飞天”形象。“飞天”最初出现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石窟壁画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大多体态丰满,衣袂飘飘,在天上飞翔,动作优美;或弹奏乐器,或散花人间……这些艺术杰作反映了中国古人希望超越肉身,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梦想。
春秋时期,中国人发明了竹蜻蜓。这个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竹蜻蜓外形呈T字形,通常用竹子制作。横的一片是螺旋桨,中间开孔,插入一根竹棍。两手搓转竹棍,竹蜻蜓就会旋飞上天。18世纪,竹蜻蜓传到欧洲,被称为“中国飞陀螺”。
风筝与载人风筝
风筝,古人称之为鸢(yuān)。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便已出现了木制的风筝。据考证,东周人墨翟,曾“费时三年,以木造鸢,飞升入天”。粗粗算来,距今已有2400年。
譬如,公元19年,为攻打匈奴,王莽下令招募异能之士。一日,有人称会飞,王莽很高兴,于是让他当场试验。此人便在长安举行飞行表演。《汉书·王莽传》是这样记载此事的:“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
中国古代火箭
我国最初发明的用火药做的火箭,是靠人力用弓发射出去的。后来,人们又发明直接利用火药的力量来推进的火箭。这种火箭的构造,和现在大家过年放的炮仗--“起火”类似,箭上有一个纸筒,里面装满火药,纸筒的尾部有一根引火线。引人线点着以后,火药就燃烧起来,变成一股猛烈的气流从尾部喷射出去,利用喷射气流的反作用力,火箭就能飞快地前进。
明代还出现过一种被称为“神火飞鸦”的火箭。这是一款用竹蔑扎成的“乌鸦”,它的内部装满火药,发射以后,能飞一百多丈远才落地。
孔明灯与走马灯
说到“孔明灯”,可能很多人会以为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其实至今并没有发现诸葛亮发明孔明灯的史料。孔明灯多用松脂为燃料。早期常用于夜间军事活动传递信息,故又是“信号灯”。现代人则多用其祈愿,故也称其为“许愿灯”。
走马灯相传为五代时期莘七娘所发明。走马灯与孔明灯都利用了热学原理;但不同的是,孔明灯是往上升腾,走马灯是在地上旋转。走马灯利用热对流作用,通过下部热空气上升,带动叶轮旋转,这与现代燃气轮机原理相似,故有人也认为,走马灯便是现代喷气式发动机的鼻祖。
中国古代飞车
元顺帝时期,有一名姓王的漆工,也制造过一架“飞车”。据记载,这种“飞车”两旁有翼,内设机轮,转动则升降自如,上面装置一袋,随风所向,启口吸之,使风力自后而前,鼓翼如挂帆,度山越岭,轻若飞燕,一时可行四百里,愈高飞速愈快。
来源:同创沩徕公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