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沈海军的航空与纳米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沈海军 同济大学 教授Email:SHJ@tongji.edu.cn /SHJ@nuaa.edu.cn 版权所有

博文

《走近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系列(六)(原创.科普)

已有 11064 次阅读 2018-10-19 10:56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写在《走近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书稿完成之际

        《走近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沈海军 著译)书稿终于完成了。该书共分“走近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和“ 玛赫西维曼拿手稿(译注)”两大部分,合计12章,约13万字。

        本书基于一份三千年前印度圣贤的飞行器手稿,讲述了令人称奇的古老印度飞行器技术。这是一本由当代航空专家撰写的古代飞行器的著作。独特的视角,专业的翻译,精彩的注解,为读者层层剥开了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的神秘面纱。

以下为书稿的前言。

《走近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

沈海军 著译

前  言

一、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听到了古印度飞行器“Vimana(维曼拿)”这个词。当时只知道这是一种印度古老传说中的能飞行的机器,于是想当然地认为那只是类似于UFO的东西,并没有太在意。

直至2013年,得知有一本名叫“Vimanika shastra(维曼拿航空学)”的古印度文献存在,才隐隐约约开始意识到维曼拿的重要性。于是,通过互联网搜索已公开发表的维曼拿相关的研究成果,企图知晓更多古印度维曼拿飞行器的情况。为了了解维曼拿到底是什么,我阅读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同时也观看了印度人拍摄的这两本书的连续剧。《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这两本书相传写于公元前1500年,距今3500多年,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世人誉为诗歌体的古印度百科全书,书中描写了多场涉及维曼那(“神的战车”)的战争。通过这两本书,我不仅领略了古印度飞行器在飞行性能方面的卓越表现,也深深地被神秘而又博大精深的古印度文化所折服。

2014年,我设法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了“Vimanika shastra”的英文版本,开始介入该文献的内容。我注意到,不少学者认为,该资料是一位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现代人胡编乱造的伪科学书,因为书内容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总是那么不可思议,有些荒诞,不合逻辑,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但仍有不少人对这本书深信不疑,甚至痴迷,譬如有一位名为“虎哥”的中国网友。他的新浪博客名字叫“古代航空技术研究”,就包含不少古印度维曼拿飞行器的内容。

到了2015年,印度政府组织了印度全国科学大会,当时约有3万人参会,有来自高校、研究机构的,也有来自政府和工业界的,会议相当隆重,规模庞大。会议还专门设立了古印度科学技术的分会场。分会场中,有一位印度航空界的学者发言,宣称飞机是数千年前古印度人发明的,只不过名称不叫“飞机”而叫“维曼拿”,他还呼吁全社会破解此古代航空技术时候。这件事情,让我重新重视起了“Vimanika shastra”这份文献。

这些年,全球学术界对古代印度航空技术研究不屑一顾,就像我当年一样,甚至还有不少媒体对此进行嘲讽。我发现,美国NASA有一些科学家反对研究古代印度航空技术,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古印度维曼拿非常感兴趣,他们甚至根据想象制作了精美的维曼拿动力系统工作原理的视频。

所以我决定静下心来好好研读这本书,试图深入、系统地了解古印度维曼拿背后的科学依据。“Vimanika shastra”(英文版)一书的研读过程是漫长的,书中糟糕的文字读起来很费劲,文中充满了难以理解的梵文专有词汇,枯燥和单调。庆幸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2017年,自己终于仔细阅读完了该书,还组织团队将其翻译成了中文。至此,通过这次研读和翻译,对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看法。

 

 “Vimanika shastra”维曼拿航空学是一本充满神秘感的奇书。

有资料显示,3000多年前的古印度圣贤玛赫西.巴拉瓦贾(Maharishi Bharadwaj,本文简称为“玛赫西”)写了一本关于航空方面的梵文手稿,我们称之为“玛赫西的手稿”,公元10世纪有人对梵文稿进行过重新整理。

1875年,该文献在印度南部的一座倒塌古庙宇内被发现。发现时,资料残缺不全,破旧而凌乱。后来,这本手稿落到了印度高僧和学者Subbaraya Shastry手中。

1908年至1918年期间,Subbaraya Shastry及其好友对手稿进行了系统梳理,整整誊写记录了23本练习册。他们将这份梳理后梵文手稿命名为“Vymanika Prakaranam”,后来分别邮寄给了印度的两个东方学院。一份于是1919年6月寄到了巴罗达东方图书馆,另一份寄到了波纳东方研究所,时间是同年的8月份。由于时间久远久远,两份“Vymanika Prakaranam”手抄本现在已经渺无音讯,几乎没有人见亲眼见到过。

1919年至1923年之间,Subbaraya Shastry邀请了一名工科学校的制图员T.K.Ellappa,为手稿中四种代表性的维曼拿绘制了结构图,并将这些图纸以插图的形式附于手稿中。这四款维曼拿分别是Sundara维曼拿、Shakuna维曼拿、Rukma维曼拿和Tripura维曼拿。这是唯一一次有插图形式载入的梵语手抄本,手稿的名字被改为“Vymanika shastra”。

在接下来的30年里,Subbaraya Shastry去世了,手稿由其养子和好友继承并共同监护,一直保持着手抄本的形式。1952年,该手稿在印度国际梵语研究院举办的迈索尔古玩展上展出,此书才有机会正式被在民众所知晓。

1959年,巴罗达东方图书馆的梵文副本被翻译成印地语版本,并在新德里正式发行出版,书名为“Brihad Vimana Shastra”。在印发印地语版本过程中,印度空军S.N.Goyal准将对该书极力宣传和推广,使得“Bruhad Vimana Shastra”受到了印度北部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后来,国际梵语研究院名誉院长G.R.Josyer先生主动承担了该手稿的英文翻译工作,终于在1973年3月出版了英文版,命名为“Vimanika shastra”。这本书曾也成为不少南印度和国外学者的参考资料。

到此,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该手稿先后出现了“Vymanika prakaranam”、“Vymanika shastra”、“Bruhad Vimana Shastra”和“Vimanika shastra”等三种语言(梵文、印地语、英文)、多个名字的不同版本。各异的书名很容易令读者和研究者产生混淆和迷惑,但这些文献的基础工作均可以追溯到Subbaraya Shastry先生的梵文版本。

在上面几个版本中,梵文版的“Vymanika Shastra”、印地语版的“Bruhad Vimana Shastra”和英文版的“Vimanika shastra”较为完整和系统,更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对比梵文版的“Vymanika Shastra”可以发现,印地语版的“Bruhad Vimana Shastra”和英文版的“Vymanika shastra”之间除了语言不同外,本质区别还在于,印地语版的“Bruhad Vimana Shastra”从梵文版的“Yantra Sarwaswa”中选取了8章2657节,而英文版选取了6章2972节。也就是说,前者比后者少了315节。

造成内容缺失的种情况可归因于长达15年的转录周期、多年手稿在黑暗中库存等。转录和保存过程中,蛀虫、纸张质量、运输过程损失、易手损失等情况均有可能发生。此外,这些古印度本土的作品在英国殖民统治时长期得不到官方认可。拥有此类作品的人统统被官方视为“反英”。于是,这些作品被东躲西藏,也可能发生纸张、手稿的消失或损坏。

 

通过仔细研读和翻译 “Vimanika shastra”,笔者发现,

1)该书应属于工程技术范畴,尽管个别处有类似玄学(炼丹术)、臆想甚至神话的内容,但要却比中国的《山海经》要严谨的多。书中许多飞行器及其装置的工作原理、材料制备工艺流程可以得到现代科学理论的支持和合理解释。

2)从内容上来看,该书基本上都是伯德哈南达对玛赫西手稿的注解,而非玛赫西的原始手稿。有资料显示,伯德哈南达生活在公元10世纪,是一个懂梵文的古印度教徒,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功底。也就是说,玛赫西的手稿可能已经失传,现在看到的几个“Vymanika Shastra”版本,即所谓的“玛赫西手稿”实际上仅为伯德哈南达对玛赫西手稿的注解。

3)1875年在印度南部古庙发现的,以及最早Subbaraya Shastry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极可能也是伯德哈南达对玛赫西手稿的注解,并非玛赫西的原始手稿。尽管如此,为了方便,本书中仍将不同版本的“Vimanika shastra”统称为“玛赫西的手稿”或“玛赫西的航空手稿”。

4)“Vimanika shastra”(英文版)的文字蹩脚而又生涩,读起来很吃力,里面充满梵文专用词汇;描述原理时缺乏理工科专业的严谨性,甚至个别处前后矛盾。当然这可以理解,毕竟其英文版作者G.R.Josyer先生、梵文版作者Subbaraya Shastry都不是工程出身,一个是从事梵文研究的,另一个是一名印度教的婆罗门。甚至连G.R.Josyer先生本人也称自己的译本为“文学作品”。

5)“Vimanika shastra”一书有糟粕也有精华。文字中谈及的隐身、探测等诸多技术细节非常先进,有些甚至放到今天也一点不落后。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些经典名句不仅适用于国家、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亦如此。

 

本书笔者将其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中,主要总结了自己这些年来研读“Vimanika shastra”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感受。具体内容包括维曼拿飞行器的定义、维曼拿与战争、维曼拿的动力、古印度圣贤玛赫西航空手稿的基本情况介绍、手稿的来历与内容,以及是玛赫西手稿的技术细节。此外,该部分中还收录了两样东西。一样是T.K.Ellappa为玛赫西手稿绘制的四款维曼拿飞行器工程插图。另一样是玛赫西手稿(注解)范文版的前十页。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部分的最后一章,笔者还撰写了一款SHAKUNA维曼拿轻木模型的手工制作小教程。该教程是配合本人近些年来开展的《古代飞行器探秘》系列科普活动而撰写的,该手工制作已在上海地区多所中小学中实施推广,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第二部分为笔者的玛赫西航空手稿(即“Vimanika shastra”英文版)的中文译本。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航空科教工作的大学教师,中文译本中笔者在穿插了大量专业的评注。这成为玛赫西航空手稿中文版的一大亮点。

研读和翻译这本书花费了自己大量的精力,从未得到过任何资助,充满了汗水同时也得到了知识上的收获。因此,我真心希望读者能够珍惜它、阅读它和享受它。

最后,通过这本书,让我们携手,一起揭开千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的神秘面纱吧!

                                                            沈海军  2018.10.19

于同济大学

二、美国学者对玛赫西航空手稿的评论

我失去理智了吗?这是我在二手书网站ABEBooks上看到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我听过很多关于这本书的传言,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本像死灵书一样的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书。也许,你可以在亚马逊上买到‘死灵书’,但你知道它不是真的。因为即使你买到了,你也不会像书里说的那样被传说中的多维空间撕裂。

然而,维曼拿飞行器这本书,并不只是一个传说。近年来,我阅读过由Adventures Unlimited出版社出版的古印度和亚特兰蒂斯的维曼拿飞行器的英文文本,里面关于维曼拿的背景材料十分引人入胜。但是,这个版本相对于玛赫西版的维曼拿手册有点过于冗长。并且,它忽略了玛赫西手册的前半部分,约100页梵文,但是在我看来,被省略这部分才是玛赫西手册最精华的部分。因为玛赫西手册原版是几乎没法得到的,我只能购买其第一版,花了约160美元。这本书看起来有点糟糕,可能是1973版的副本,但我没有犹豫。

这本书讲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故事。一个名叫 Pandit Subbaraya Sastry的婆罗门(地位很高的佛教徒)向人们口授古梵文中不为人知的知识,其中包括古印度的所谓维曼拿飞行器技术。他后来把这些工作归结给印度圣人玛赫西和其他吠陀圣人。

该书实际上是一个技术手册,用于建造和使用吠陀传说中的飞行器:维曼拿。由于简介含糊不清,目前尚不能确定该书的内容到底是1923年印刷的梵文版本,还是1973年 Josyer翻译的英文版本。1991年,Josyer翻译的英文版曾被重新整理进入“古印度和亚特兰蒂斯飞行器 ”一书里。

早在20世纪初期,似乎有人写过一本关于希伯来语的飞行器的经书,并把此书署于摩西和其他先知名下。然而,这本书最初是用梵文写的,虽然内容生动但是不具真实性。梵语算是一种活泼的语言,每天在印度教仪式中使用。这本书虽然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但是只要时间充裕,任何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教徒都能写出这样一本梵文著作。

如果你正在探究迷人的古老手稿,你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Vymanika Shastraa 最先被认为创作于1918年到1923年期间,且没有人宣称该作品来自古老手稿。所以,客观地讲,这不是一个骗局。你只需要相信你选择的购买渠道是可信的。

Josyer书的副本寄到了我的手上。 乍一看,这本书(出版在印度)看起来像是一本有缺陷的美国高中年鉴。装订是歪斜的,书很难打开。一排签名印在光滑的封页上,其余的看起来很劣质,并且变成棕色。 由于某种原因,它上面用一根粉红丝绸绑着,整体外观极为奇怪,书脊和封面上都没有字。坦率地说,没有书店会进购这本书两次。难怪大量的1973年的印刷品被扔到了班加罗尔的一个地窖里(也正是这样,让这本书变得极为稀缺。

那么,这本书完全不值钱吗?当然不是。书里介绍的维曼拿的功能很吸引人,特别是一些我们现在还特别关注的战略设备,比如:远程监控、主动伪装和声波武器等。书里针对很多种不同类型的维曼拿,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论述。还有关于大气层结构、航空安全和飞行员饮食、服装的章节。有趣的是,里面关于人类飞行历史的讨论:在最早的时候,人们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飞上天空。

另一方面,书中并没有出现任何航空理论的阐述,更不用说反重力了。简而言之,它没有解释维曼拿是如何在空中飞翔的,显得头重脚轻,但却列举了很多奇怪的物品。比如猴皮、鹰喙、海绵,以及许多用梵文命名的物品。而且这些物品的成份通常是植物、动物和奇特物品的混合物,并且涉及将这些混合物放在青蛙状炉子中煮的方法。令人难免会问这到底是冶金工艺还是炼金术。 书里描述的系统有蒸汽、电力甚至太阳能驱动的机械装置,还写到烟雾和数显技术。

没有东西是科幻作家想不到的,但是他没有提及任何异域元素或者先进的施工技术。1923年版的技术性图书Vymanika Shastraa十分荒谬,因为里面没有涉及任何空气动力学。里面描述的机器看起来像是一个婚礼蛋糕,尖塔,巨大的翅膀或者螺旋桨。换句话说,它们看起来像是典型的20世纪印度风格的幻想飞行器。这些插图不像现代的UFO,就这一点而言,它们也不像古代的维曼拿。

然而,即使这本书是一本现代作品,它里面关于维曼拿的奥妙依然值得我们探索。因为在真正的古代文献中,比如 Ramayana、Mahabharata和Kalidasa等古印度贤人都对维曼拿有相关的描述。它们不是隐喻或者夸张的想象,也不像其他神话里那样描绘的只有上帝才能驾驶。这本书里,维曼拿被视作工业产品,即使是飞行的房屋,也有悬浮的神奇力量对其解释。有时候,它们只是作为一个交通工具,从印度的一端快速到达另一端,有时候,它们作为武器出现。在我看来,那些对印度古代武器的描述也非常有说服力,比如炮兵、机械化步兵、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核武器,都与现在的一些武器有相似之处。所以,像印度维曼拿手册这样古代的文献里还有很多神秘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

那么,我们现在了解到了那哪些信息呢?

1)这本书确实存在。

2)书里有大量梵文内容,创作的时间似乎并不久远。

3)英文部分全部是关于维曼拿的。

问题在于:这本书的梵文里究竟包含着什么?由于我没有能力解读梵文,所以我在等着有人将这个作品翻译成英文。还有一个问题是:这本书的版权到底归属于谁?事实上,这本书在美国、印度以及其他国家都受到版权保护。当然,这只是故事的一半。我决定冒险一把,亲自去询问接触过这本书的人。与David Hatcher Childress先生的谈话让我倍受震惊。他说,从1991年没经过任何许可他出版了Josyer的作品以来,没有任何人以版权问题找过他。他还说Josyer甚至不反对将其放到经书里面。

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被人遗忘的版权。这也并不奇怪,因为Josyer 在1973年出版这本书的时候已是81岁高龄(死于2005年),而他的大儿子也在书出版之前久不幸去世了。综上种种原因,我决定破例,继续这本书的写作以延续它的文化意义。

John Bruno Hare

2005年 4月21号写于加州圣克鲁斯

 以上文字来自“Vimanika shastra”英文版的前言。

 三、玛赫西手稿的来龙去脉

1952年8月25日,印度报业公司驻迈索尔代表斯里兰卡N•萨斯特里(Sri N. N. Sastry)接受世界新闻媒体采访,并公开发表了以下讲话:

“迈索尔国际梵语研究院院长G.R.Josyer先生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展示了一些古代手稿,这些手稿是由学院收集的,他认为它们是由古印度圣贤Maharshi Bharadwaja和Maharshi Narada等在几千年前所写,不是宗教的产物。这些手稿对人类的和平、战争和国家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这些手稿涉及建造各种民用和军用航空飞机,向我们展示了Rukma, Sundara和Shakuna三种维曼拿的建造细节。其中涉及不同的构造、金属材料的选择和制备、结构设计、尺寸和重量,以及其应用于不同领域。Josyer先生还展示了一些垂直起降货载飞机的设计图纸,图中对携带可燃物和弹药,载运400至500人的多层甲板客机进行了描述。

“在制备和选择飞机金属及其它材料的资料中,详细规定了飞机(这些金属是16种不同成份的合金)必须是不被破坏、防火且不能被切割的。飞机隐身功能的相关细节在书里也有提及。

“除了飞机制造,手稿还介绍了能使飞行员发现敌机的方法,这与现代的雷达技术原理相似。该手稿共有八章涉及到飞机制造,包括了空中飞行、浮在水面和潜入水下的三种飞机。手稿中有关于飞行员训练的描述:‘特殊的人对飞行员进行技能培训。这些古老的飞行器装备有必要的暗箱以察觉敌人的来袭。还有另一群工作人员专门为飞行员提供食物和衣服以保持飞行员良好的状态……’Josyer曾声称他会翻译成英文并出版这些手稿。

“还有一些由Maharshi Narada 编写的手稿,专门介绍印度的古建筑,对建筑的功能有详细的阐述。里面介绍了各种建筑材料的选择,甚至有15层高的建筑,并提供了截面图。这些手稿主要是工程师用于指导工程施工建设的,包括像村庄、城镇、堡垒宫殿和庙宇等。

“G.R.Joyer先生声称读过一篇涉及仿制钻石和珍珠制作的古代手稿,他还向我们展示了一本奇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分类供给残疾人,青年和老年人的食品加工情况。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支持、指责,各种态度的信件从印度飞来。其中一个是来自“与世界同行”组织的,叫James Burke。他问G.R.Joyer先生是否可以亲眼看看那些手稿,。G.R.Joyer回答到:请先汇款1000美元,您就可以过来了。James Burke很吃惊,但仍旧表示非常荣幸能通过‘与世界同行’组织收到回复。但之后便没有了James Burke的音讯。后来获悉,James Burke先生去世了,‘与世界同行’组织也不知去向,人在时间面前总是多么渺小!

“记者Jean Lyon 来信说她要来访问。她来了,参观了那些手稿,并把整个采访过程记录在她《Just Half a world Away》中的“佛教科学“一章里。后来她谴责G.R.Joyer犯有狂妄的民族主义,试图颠覆吠陀时代的一切!

“记者的判断总是让人匪夷所思,因为G.R.Joyer认为:不管是印度人还是其他人,试图推翻吠陀文明的都荒谬之极;我们既不狂妄,也没带有民族色彩,上帝创造了地球,地球所有文明构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地图上地球可以分做两个半球,但如果真的分裂了就意味着世界末日;我们不是民族主义狂热分子,而是遵守世界人道主义的公民,所以Jean Lyon女士完全是反应过度了。

“当然,还有其他情绪激烈的来信者,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探照灯》主编S.M.Sharma先生曾写道:‘作为一位著名的梵文学者、迈索尔国际梵文研究学院院长,G.R.Josyer在发现维曼拿手稿这一事情上做出了杰出贡献。已经有70多位先生效仿Josyer,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像我一样希望尼赫鲁政府全力保全手稿。据悉,这份手稿独一无二。’后来 Sharma主编也去世了。”

 ********************************

1951年6月28日,迈索尔王公(印度地位很高)为迈索尔梵文研究院揭幕。在这一神圣的时刻,我们共同见证了学院驰骋全球的国际名声。

一位来自班加罗尔的嘉宾Venkatrama Sastrye带来了一份手稿,是玛赫西(Maharshi Bharadwaja)“维曼拿飞行器”(“Vymaanika Shastra")手稿的前几页。我震惊不已,于是我把这份手稿与自己收集的其它手稿一起展示给了迈索尔王公以及随行的官员。

在手稿展出之后,我把它还给了提供手稿的Venkatrama Sastrye。据悉,手稿的真正主人是Subbaraya Sastry先生,Venkatrama Sastrye仅是手稿的监护人。后来,我们联系Venkatrama Sastrye表明我们想尽最大努力发表它们,Venkatrama Sastrye给了我们一份手稿的副本。同时,印度Trust出版社也提供了很多相关信息以供参考。当时,支持者的信件络绎不绝,其中也包括来自印度宇航学会、科学和文化事务部、印度民用航空局和印度斯坦飞机有限公司的邮件。

开始,我们用梵文印刷原文,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突然收到一封Venkatrama Sastrye 的来信。信中指责我们利用这些稿件牟利。我们当然没有想过谋私利,所以回复他:‘如果您不情愿,可以收回稿件,我们停止印刷。’

之后,我们也收到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支持者们的信件。他们大多是对手稿感兴趣,希望从手稿里得到一些启示。后来又有三家出版社希望出版我们的手稿,出版意愿很强烈。迈索尔王公在一次和我们的讨论中提出,建议把手稿给印度科学家Thacker 博士看看。我们表示,梵文手稿不是用来满足好奇心的,我们必须先把手稿翻译成英文,再通过研究论证,然后才能给公众看。印度班加罗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也赞成我们的观点,并替我向王公做了解释。

在整个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小插曲。同时,我们也需要全世界人民善意的帮助,来完成这个伟大而繁重的任务。

为了体现手稿的价值,在读者们的强烈要求之下,出版时里包括了部分梵文原件、英文翻译以及对维曼拿草图的说明文件。就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即将在大家的期待中走向世界。

最后,81岁高龄的我已经把技术性的梵语手稿翻译成可读的英文,仔细审阅了梵文和英文的印刷,完成了繁重的校对工作。整个过程耗费的资金相当多,但我没有接受任何资助,只能依靠自己微薄的个人积蓄完成设备采购和人员雇用。最后,在发布日,一个神圣的日子,这部酝酿了多年的巨作终于诞生。

 

玛赫西(Maharshi Bharadwaja)“维曼拿飞行器”(“Vymaanika Shastra")手稿共有将近6000行文字,3000小节介绍如何制造维曼拿飞行器,梵文内容表达清晰。在作者高超的技艺和梵文灵感结合下,这部作品对工程的描述宛如优美的诗篇。

Maharshi Bharadwaja是一个印度圣人,在印度文明的精神、人文和科学领域都有他的名字。他把知识传播到印度的各个角落。那些书写在桦树和棕桐叶等介质上的文字,即使是被时间和自然侵蚀了,仍然可作为连接现在和过去的一道神奇的桥梁。大量的吠陀经、奥义经等都没有完整的资料,但是它们仍拥有一万多年的历史,这是整个人类的财富,等待着被人们彻底发掘出来。

为我们提供珍贵手稿(包括"Vymaanika Shastra")的Subbaraya Sastry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对他赞赏有佳。他就像一位苦行僧式的智者,有些像苏格拉底,过着贫穷的生活,却一心想把知识传授给后人。

1885年,B.Suryanarain Rao先生第一次见到Subbaraya Sastry时,就被他的学识所折服。1911年,Rao先生在马德拉斯创建了一个名为"Bhowthika Kalaa Nidhi,"的杂志,发表了这个古老手稿的一部分。

1908年,Subbaraya Sastry开始向好友Venkatrama Sastry先生口授“维曼拿飞行器” ("Vymaanika Shastra")手稿,由后者记录。直到1923年,共整理记录了整整23个练习本。

该整理工作使得马赫西维曼拿飞行器手稿的轮廓逐渐形成。随后,Subbaraya Sastry聘请了一名制图员为手稿中的各种维曼拿进行配图,使得这些图片成为手稿不可或缺的部分。1923年,印度在英国的殖民之下,甘地的不合作运动加剧了社会矛盾,据说 Pandit Subbaraya Sastry在那时被捕入狱。好友Yeoman保释了他,但是他的活动仍受限制。1920年,Pandit Subbaraya Sastry曾写信给北比哈尔王公,希望后者帮助出版手稿。但未得到王公的回应。最终,30年代初,Subbaraya Sastry带着失望和伤心离开人世。

20年来,他的手稿一直被封禁,由他的子女及Venkatrama Sastry 先生保存着。但后来手稿开始在民间一些地方流传,最终被官方解禁。将玛赫西“维曼拿飞行器”(“Vymaanika Shastra")手稿呈献给世人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在此向马赫西以及尊敬的Subbaraya Sastry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

感谢上帝,感谢Mr.Venkatrama Sastry 先生,是他向我们捐赠了玛赫西的手稿。

感谢我的大儿子,G.S.Josyer,是他联络 Venkatrama Sastry先生,将手稿提交给了出版社,同时编辑了部分手稿。但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了。

 感谢我的小儿子 G.N.Josyer,是他帮助我对手稿进行了校对,还要感谢手稿出版顾问团成员Sris. Alwar Tirumaliengar、M.A.Tirunarayan、M. N. Srinivasan、M. A. Tirunarayanan D.Sc教授、Sris M.C.S.Chari、 B.Sc.N.Narasimhan、B.E. R. T. Krishnan、B.E.Pandit K.Ramaswamy Iyengar、Mr.N.N.Sastry 等,感谢他们的大力支持。

梵文和英文作为我们认识世界的语言,把这个独一无二的手稿呈现在世界面前。作为世界文学永恒的宝藏,我们希望大家能喜欢它并享受阅读。

可以说,20世纪有两个历史性的发现,一是人类从月球带回来了石头,另一个便是从未知的过去带给世界的“维曼拿飞行器”手稿。月球的石头只是石头而已,而“维曼拿飞行器”是一个飞机制造的珍贵手册,泛美航空的所有人都感到惊叹。如果加以研究,我相信这将是一种造福人类的新的飞机制造技术。

                                                   梵文研究所G.R.Josyer 1973年3月15日,

                                                               写于印度迈索尔

附:书稿目录

 《走近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

沈海军 著译

目    录

第一部分 走近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

第一章 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

一、什么是维曼拿?

二、玛赫西的手稿

三、维曼拿与战争

四、维曼拿的动力

第二章 古印度圣贤的飞行器手稿

一、玛赫西手稿的来历

二、玛赫西手稿的内容

三、维曼拿的演化历程

第三章 古印度圣贤飞行器手稿的技术细节

一、飞行员的能力、饮食与服装

二、飞行环境

三、关于能源与动力

四、维曼拿的材料

第四章 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手稿插图

第五章 《维曼拿飞行器》梵文版前十页

第六章 SHAKUNA维曼拿轻木模型手工制作

 第二部分 玛赫西维曼拿手稿(译注)

第一章 维曼拿与飞行员

一、玛赫西、伯德哈南达与维曼拿

二、维曼拿的定义

三、飞行员需要知晓的32条秘密

四、飞行环境:空域与航线

五、维曼拿的零件

六、飞行员的衣着

七、飞行员的饮食

第三章 镜子

一、外部视图镜

二、能量/力吸收镜

三、变形/变换镜

四、Kuntinee 镜

五、太阳镜

六、Guhaa garbha darpana镜

七、Roudree-darpana镜

第四章 动力

一、“七动力”说

二、“五动力”说与“唯一动力”说

三、又一种动力说

第五章 机械装置

一、通用观察反射镜

二、能量/力吸收装置

三、光晕制造机

四、折叠收缩装置

五、扩大装置

七、熄风装置

八、Kuntinee能量装置

九、空调装置

十、避雷镜与5根管道

十一、探雷装置

十二、黑暗创造装置

十三、火焰保护伞

十四、抗突风装置

十五 Vidyud darpana 装置(抗闪电装置)

十六、吸声装置

十七、Vidyud-dwaadashaka 装置(抗彗星闪电装置)

十八、Praana-Kundalinee装置(烟雾/闪电/风能利用装置)

十九、Shaktyudgama装置(星际不良气流/力量对抗装置)

二十 转移装置

二十一 电力开关控制装置

二十二 Shirah-Keelaka装置(照明系统防雷击装置)

二十三 Shabdaakarshana 装置(声音探测装置)

二十四 旗语预警机制

二十五 Dishaampati 装置(阵风防护装置)

二十六 Pattikaabhraka装置(星际火灾防范装置)

二十七 寒气吸收装置

二十八 毒气烟雾散布机

二十九 抗风制动设备

三十 Vyshvaanara-naala装置(烹饪生火装置)

第六章 维曼拿的种类

一、Yuga世代中出现的三种类型维曼拿

二、维曼拿飞行器的变种

三、SHAKUNA维曼拿

四、SUNDARA维曼拿

五、RUKMA 维曼拿

六、TRIPURA 维曼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56-1141688.html

上一篇:荣获名课优师称号
下一篇:老爸生日参加中小学课题咨询会
收藏 IP: 111.187.8.*| 热度|

6 黄永义 张小元 黄仁勇 刘洋 张云扬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