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天空和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liantuo    无线电海洋学工作者 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监测理论与技术

博文

叶公节先生 精选

已有 7703 次阅读 2009-3-16 16:36 |个人分类:做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叶公节, 电离层

   有时候对一个人的怀念会持续好久,在尊敬的回忆中伤感会一丝丝地提醒:他已经走了!

   近一段时间在准备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申请人简介中要写发表论文情况。把以前文档当中现成的列表拷贝过来,十年前的论文已经太旧了,一条条地删掉——一些求学、研究历程和合作关系就此隐入历史了,这其中就有博士期间导师徐继生老师与叶公节先生合作关于电离层无线电层析成像方面的论文。博士毕业后我换了个方向,继续做以前的无线电海洋学研究。那天突然间感到好久没有叶先生的消息了,上网搜了搜,大吃一惊,在台湾中山大学的网页上发现“工學院成立「葉公節教授紀念受贈款」”的消息,打开看到:
 
“為表達對已故前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院長葉公節教授無限的追思感念,及延續對學生的關懷提攜精神,工學院成立「葉公節教授紀念受贈款」並在7日舉行第一屆獎學金頒獎典禮,葉師母榮懋緒女士、千金葉懿卿博士、公子葉卿愷博士親自出席,校長張宗仁、工學院院長鄭木海及多位教授共同與會。葉師母特別勉勵學生珍惜讀書機會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社會貢獻心力。”
 
   又搜到一篇IEEE AP Vol.45(3)上由叶先生在UIUC和台湾的学生、同事包括台湾中央大学刘兆汉教授和中山大学林根煌教授写的"In Memoriam:K.C.Yeh"才知道叶先生早已于2003年6月27日因病去世!一时觉得岁月无情,心中怅然若失。
 
   我不是叶先生的学生,甚至仅有一面之交,那是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徐老师课题时听过他的一场报告。当时叶先生主持建立了国际上第一条低纬电离层无线电层析观测台链(LITN),横跨上海、温州、中坜、高雄和菲律宾的碧瑶、马尼拉,大陆这边的观测和数据处理由徐老师负责。1997年5月叶先生和几位台湾教授来武汉大学讲学,内容有关磁暴或日食(?)的电离层响应问题。当时正逢“中山”舰刚从长江金口打捞上来,因此报告之后叶先生一行提出去瞻仰“中山”舰。徐老师做好安排,我们一起陪同去参观。“中山”舰在武昌船厂的船坞大修,在锈迹斑斑的舰艏前,叶先生久久伫立,凝望铭牌上那依然清晰的“中山”二字,沉思良久。在"In Memoriam: K.C.Yeh"那篇文章里提到,叶先生的中学时期在战乱之中先后辗转就读过十六所中学,也许“中山”舰的沧桑让他联想起了他少年时经历的磨难,这种磨难让他对当年民族所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
 
   后来我们一起去鄂州西山游览,叶先生体型较胖、年近七十但步伐有力,一路谈兴甚浓。我问到他与刘兆汉教授合著的经典教材《电离层波理论》。我知道叶先生的名字就是从这本书开始,当时“叶公节”这个名字给我印象很深,因为不象常见的大多数人的名字,一般都是表达对平安、仕途、财富、智慧的追求,而他的名字则透露着文骨古风的意境。他说那本书他们从1959年开始写,之后由于空间探测竞赛的时代背景使无线电科学和电离层探测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他们不断对原稿补充修改,一直到1970年代初才完成。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有一句话表达了这个意思:“...有时候,想与当今发展并驾齐驱的企图难免受挫,而在我们走完黑暗隧道看到光明之前总会有一些未能预料的曲折”。1959年叶先生刚拿到博士学位不久即开始了该书的写作,他的研究方向是利用当时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的信标探测电离层不均匀体的结构和运动特征。之后他倡导发起和参与了众多利用全球各地观测台站组网探测电离层的活动,担任众多学术性职务。八十年代参加筹办台湾中山大学工学院:
 
“1958年獲史丹福大學電機博士學位。當時正逢人造衛星蓬勃發展時期,他回母校伊利諾大學展開長達四十年的電波傳播學術教育生涯。
 
受中山大學創校校長李煥感召,投入無比的心力協助創立電機系並擘劃工學院,先於1981年接任電機系主任一職,在相關師資非常缺乏的情況下極力奔走聘任專業師資,將當時工學院唯一學系所需的課程一一開設,才在一年後放心交棒返回伊大。1992年在第三任校長林基源邀請下,再度回中山並接任工學院院長。擔任院長期間,他擴充工學院的系所規模、興建電機資訊大樓、編輯研究成果。在學術研究上,主辦台灣第一屆無線電科學研討會、國際性日全蝕觀測數據的Workshop、及領導跨國性電腦斷層的電離層觀測、研究台灣緯度特有的赤道異常區電離層等。
 
    游览回来的路上,叶先生看到一处中学的校门上挂着“文明学校”的牌匾,十分不解,说“学校就是文明之地,为什么非要多此一举?难道还有不文明的学校吗?”。是啊!我们的教育太专注于如何让学生得到过度教育,却在一些基本常识和基本逻辑层面的东西上表现出惊人的失职和无知!作为一名教师,上述工学院网页上是这样评价的:
    
“校長張宗仁表示,當他任教於理學院,曾與葉教授共事一段時日,從葉教授身上不但感受到理工學者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特質,而謙沖自牧,待人處世誠懇仁厚,更教人十分欽佩。”
    
“工學院院長鄭木海說葉教授不僅是傑出的研究學者,同時也是極受學生愛戴的人師,雖然生命隕落但精神仍長存於同事與學生心中。”
    
“受教於葉教授最深的電機系教授林根煌,憶起往日恩師諄諄教誨與提攜之恩難掩激動情緒,久久不能平復。葉教授雖然待人客氣謙虛,但對教學品質的要求嚴格卻絲毫不能打折扣。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葉教授擔任電機系主任,林教授在他門下作研究,因系上某老師授課內容不理想而向葉教授反應,葉教授除了要求學生仍對該老師應有的尊重外並查明原因,經查證屬實後立即撤換該老師授課科目,由葉教授親自授課。”
    
   AP上那篇文章的结尾是:"K.C.Yeh's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generosity, and gentle demeanor have inspired many collegues and students throughout the world. His contribution will continue to do so for many years to come." 我想我也算受到叶先生科学精神激励的学生之一吧!
   
    叶先生生命的长河浩浩荡荡,曾有一朵小小的浪花飞溅到我的身上,我珍视它并籍此寄托对先生的尊敬和追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38-220662.html

上一篇:《海角七号》的表白
下一篇: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
收藏 IP: .*| 热度|

3 陈绥阳 周春雷 李宁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