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kysdc 地球科学苑-地学科普与地质灾害

博文

博主—编辑—读者:由三角关系走向恋爱关系

已有 8154 次阅读 2012-1-12 16:03 |个人分类:实话实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主, 科学网, 编辑, 恋爱, 读者

    本人注册科学网是在2008年的3月,但基本属于潜水状态。真正加入科学网应该是201111月从野外回来时。边向大家学习,边发了若干篇博文,得到了多位博主和编辑部的肯定。其中还有若干篇被“加精”。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近日接连看到周可真老师休博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6&do=blog&id=527990、许培杨老师关于编辑和科学网的关系等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527923,心中不免一惊。这是包括本人在内的许多博友不愿看到的现象,为什么?

以下为本人的考虑结果。为说明方便,并显得“科学”一些,也附庸风雅,试着做了一个图示。如果让大家见笑,就当是笑话了。

一、一定要摆正博主与编辑的关系:博主与读者是网络存在的基础。

传统媒体时代,读者与作者之间基本上是通过编辑和出版社进行交流的,甚至没有交流,所以我用灰色表示,这个时候编辑的作用很大,但仍然是以读者和作者为基础的,并不是高高在上(图1)。

 

         读者—博主—编辑:三角关系图

 

网络时代,读者、作者与编者(网站管理者)之间呈现为三角关系,彼此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突出表现在读者与作者(例如博主)之间的互动关系更为顺畅和直接。但网络上良莠不齐,内容杂七杂八,所以用黄色表示(图2)。

相对于普通的网站来讲,科学网要干净得多,所以用绿色表示。但是我觉得通常那种三角关系也有较大的变化。特别表现为科学网博客的博主基本上是读者,读者中很大部分又是博主。读者与博主几乎到了合二为一的地步,通常的三角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时,编辑必须从心底里不能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我完全同意许培阳老师的观点:科学网的基础是博主

大牌博主们也不能因此而牛气烘烘。

二、博主们要珍惜科学网这个平台

论人气,科学网在国内远不如综合性的网站,如新浪、天涯等,但是那些大网站之间大多雷同。科学网有明显的特色,绝大部分是科学家或从事与科学有关的人员。这个平台使大家聚到一起实在不容易,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

现在的科学演化到如此庞杂又深入的阶段。学科众多,编辑部不可能掌握所有学科的动向与潮流。因此,难免有博主被忽视的情况发生。

各位博主的博文在科学网上的认可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网的科学性和各位编辑辛苦。编辑部手中“加精”的权力也很容易或难免生出不公。各位博主要尽可能理解。

我的观点:不小心或内容多而引发的忽视、出错可以理解,如果蛮横无理绝对不应该。

三、有待改进之处

在使用科学网博客过程中,本人认为急待改进的地方:

1、加精的问题:应该建立一个有效可行的机制

这是我感觉最大的问题。

在科学网上混了一个多月,体会到了编辑部加精的重要和矛盾。以我本人的博文为例,我认为应该加精的没有加精,不太重要的反而被加精。

前面已经分析过,现在的专业太多,科学网不可能每个领域和众多专业都有专门的编辑值守把关。因此我建议建立科学的筛选、推荐、自荐、申诉和举报的机制。可以找唐常杰老师想办法。

具体来说:编辑部可以筛选,众位博友可以推荐、博主自己可以自荐、觉得有误或不公可以申诉和举报。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并要有适当的惩戒措施,应该是可行的。前提条件是要相信绝大部分博主是诚实可信和平等的。平等这条特别重要。

另外可以考虑各大的专业领域挑选一批志愿者作为编辑部的技术支撑,不一定非要有报酬不可。

2、具体的技术性问题

我体会主要有三个。

1)评论和回复的窗口应该适当加大,不然写两三行字就找不到位置了。

2)评论和回复应该可以增加用图片的方式。许多情况下,用照片或图片能轻易说明的事,用文字要费很大周折。甚至不得不另发博文来补充。有时出于对比、参考需要,照片是唯一的方式。

3)发表博文照片时,增加一个科学网的LOGO选项,发图时作为可选项,可加可不加,这样科学网博文中的图片有一个统一的标志,即使被别的网站盗用,也很容易识别。就不用各位博主们搜肠刮肚想办法了。

四、对博友和编辑部的呼吁

科学网要体现出平等、公正和科学。这里只想说一下科学。不是说非要有公式和图表才科学,科学表现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首先是内容:应该多些各学科的精华和想法,少一些扯不清、扯不完的八卦。最好能彼此给人以启迪、以力量、以欢笑、以轻松、以美感。当然也要敢于揭露假丑恶。这需要博友们和编辑部共同努力。

其次,科学网各种统计行为要科学。这方面大家都明白。

博主们之间、博主与纯读者之间、博主与编辑部之间多一些宽容之心、理解之心。对于个别极端的言论、评论可以先放一下再评论或回复,或许会把气氛缓和许多。

我衷心希望休博的各位博主马上回到科学网修博

希望博主们与编辑部之间由不良的“三角关系”变成良性的“恋爱关系”,直至到永远。

以上是我的想法和建议。不妥之处,请广大博主们拍砖扔石头,或者把你们的宝玉贡献给编辑部和众博友。

 

此文恰为本人的第80篇博文。是为志。

2012.1.1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17-528349.html

上一篇:老鹰的巢—露宿戈壁—红柳:第五次赴新疆的经历
下一篇:阿尔金—红柳沟—河流地貌:第三次新疆考查记
收藏 IP: 61.149.104.*| 热度|

34 曹聪 杨月琴 鲍海飞 张玉秀 吕喆 张志东 陈小润 吴飞鹏 李伟钢 王涛 刘洋 罗汉江 张骥 孟庆仁 刘昶 曾新林 刘庆丰 吕洪波 杨晓虹 肖振亚 许培扬 唐常杰 曹小晶 黄锦芳 庄世宇 何学锋 沈晓雄 任胜利 赵丽莹 zzjtcm zhangcz07 crossludo qiongfeng lixuke200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