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第一兼通信作者的第二篇BAMS论文《Comparisons of time series of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for China since the 1900s: Observations, model simulations and extended reanalysis》被接收。
关于中国的气温变化曲线,近30多年来,有十多个团队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但由于采取的气候资料、应用的统计方法以及对资料的时空处理等差异,10多条序列在1950年之前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因此,迄今为止,尚没有广为接受的一条中国区域百年气温变化序列。
这篇文章通过将观测、模式模拟和再分析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对比,证明了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对于中国气温序列的构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经过资料的均一化,20世纪40年代的偏暖时期的偏暖幅度大大降低,而这和CMIP5的气候模式模拟,以及20世纪再分析数据(20CR)反映出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是一致的;文章也分析了1998年以来中国气温变化的“hiatus”现象的真实存在。
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了一条新的1900-2015年中国气温变化曲线,基于该曲线得出,1900-2015年,中国气温变化趋势的最优估计为0.121±0.009°C/10a,相对于基于原始序列(未经均一化)构建的曲线得出的变暖趋势(0.107°±0.010°C/10a)相比,略有增加,这和全球气温序列以及其它国家序列的结论非常一致。
文章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东部序列和西部序列在年代际变化和趋势变化上体现出较为相似的特征,但又不完全一致;中国气温变化序列中,40年代(41-50)的不确定性水平大致为0.10°C,低于30年代的0.15°C和1900年代-1920年代的0.20~0.22°C,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于西部气象资料的覆盖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