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般要求
要写好“绪论”这一章,第一要务是做好文献搜索、收集和研究。有了文献工作扎实的基础,就有了对课题的清楚了解,就有了追赶课题最高水平的明确目标, 就可以掌握开展研究的各种工具和手段。从本质上说,第1章是作者文献工作的成果。也就是说,第1章也是研究,不研究完不成第1章的写作。
文献工作的任务,一是为了清楚地了解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二是为了调查研究课题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本课题的当前水平, 三是了为决定博士论文研究中需要展开的内容和执行的研究。与此相应,博士论文的第1章,一要写好研究背景和意义,二要写好课题的历史和现状,三要说
2 历史和现状的调查
不论作什么样的研究题目,动手研究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调查清楚这个项目的历史和现状。
2.1 调查要有提纲,以下是这个提纲的可能的内容。
(1) 近几年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现在正在做着什么?
(2) 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 怎样解决的? 还有什么问题?
(3) 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关键是什么?
(4) 已经得出了哪些结论? 这些结论可靠吗?
(5) 已有的研究工作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6) 别人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手段、设备、方法和技术路线? 做了什么样的实验? 需要哪些仪器、设备、装置、样品?
(7) 在已知问题中,哪些属于现象性的、或者是方法不合理和设备不准确所至?哪些是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
(8) 已有的实验揭示了什么新的事实和现象? 解释合理不合理?
2.2 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式
文献工作的原则是穷尽不漏。文献工作的最大益处是从文献开始交同行朋友。“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与自己课题一样的同行是谁呢? 这就属于文献工作的范围。系统地了解和熟悉以下内容是十分有益的:
(1) 最近一年里有多少文献与这个课题有关? 最近二年、最近五年、最近若干年呢? 本课题最初一年的文献收集了吗? 最早的文献是哪篇? 里程碑式的文献有哪些? 标志性文献有哪些? 基础性文献有哪些?
(2) 这个课题现在有哪些研究者, 叫什么名字? 这些研究者的相关文献收集全了吗? 这中间, 谁是一般研究者? 谁是学术带头人(课题负责人,博士生指导教师)?
(3) 这些研究者属于哪些机构? 这些机构的相关工作和文献收集全了吗? 哪些是一般机构? 哪些是重点和著名机构? 高等院校有哪些? 研究院所有哪些? 企事业研究机构有哪些?
(4) 这些机构分布在哪些国家? 这些国家相关机构的工作收集全了吗?
文献工作不仅仅是找一些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尽管我们经常是这么做的。这就涉及到了文献工作的对象。一般说来,文献调查要全面, 以下几类文献都要去查一查。
(1) 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
(2) 学术专著、编著及其他相关著作
(3) 专利文献
(4) 科技报告
(5) 学术会议论文集
(6) 产品说明书、技术标准、工艺图纸和流程等企业文献
如果对后几类文献不熟,你就应该补一补“文献课”或借阅文献检索的教材看一看。
从收集到的文献, 动手整理整理, 是文献研究的重要任务。从一开始,就准备在最后要整理若干份清单或名单,是一个很优秀的想法。文献调研的核心任务是要做好课题历史、现状、进展、水平的归纳、分类和整理工作。也就是要产生这些清单。清单的初稿应该及
(1) 经常刊登本课题的学术期刊有哪些? 哪些是一般刊物? 哪些是影响大的刊物?
(2) 经典的学术专著是哪些? 作者是谁? 作者是一般科学家? 还是著名科学家?
(3) 有参考价值的综述性文献有哪些?
(4) 本课题涉及的专利文献的类目是什么? 同一类目的专利文献都收集了吗? 专利文献的检索刊物查阅了吗?
(5) 有哪些科技报告体系与本课题有关? 是什么机构编发的? 同类科技报告查全了吗?
(6) 本课题已经召开过的学术会议有哪些? 谁组织的? 哪些是系列学术会议? 下一届在哪里召开?
搞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 是为了提高研究水平、启发攻关思路、了解发展趋势。注意, 在回答以上问题时, 重要的是克服“时间陷阱”,养成马上整理相应的清单或名单的习惯。有
有一个问题值得强调,即“用什么方式作文献调查工作呢?”有几个原则如下。
(1) 不能完全靠检索光盘数据库查找文献。对某些课题,用电子手段查阅文献在目前大约只能查到用手工方式获得文献的三分之一左右。
(2) 请教本专业有经验的专家、老师给以指导,了解哪些期刊杂志或文献种类对自己最为重要。
(3) 充分利用文献索引、文摘和书目等检索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是查找相关文献最好的检索性期刊。其他有《EI》、《ISTP》、《CA》以及美国政府四大报告(AD报告、PB报告、NASA报告、DOE报告)。
(4) 通过阅读已经收集到的资料,再进一步有选择地收集每一篇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资料。如此积累,好象“滚雪球”。
(5) 如果你进入课题以前, 导师及课题组已经进行了若干年的研究,从导师及学科组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完成的学位论文开始文献调研是最明智的。有意义的是自己动手总结出一份这些文献的清单。(本文附件一给出了一个例子)。
(6) 要做好文献卡片。想一想, 即使将来自己博士论文有300篇参考文献, 三年时间中, 也只是平均三天做一张文献卡片, 工作量是很小的。文献卡片的好处是便于作纵向、横向各种统计, 既可以长期反复使用,又方便到图书馆借阅自己手中没有的图书资料。
3 注意事项
收集相关文献, 是为了博士论文研究。认真阅读,反复阅读,充分熟悉文献的背景、方法、结果、目标、路线、手段等内容才会有利于开展研究。
(1) 往往谁最有思想,谁手中的文献最破、最旧、最烂。
(2) 博士生应该把查阅文献,如同每天看报纸一样,养成习惯。越是勤奋研究的人,越重视最新的文献。
(3) 时常“居安思危”。越是充满追求的人,越体会到这样的“风险”:即使漏掉一篇论文,也可能使自己的研究浪费很多时间。
(4) 写好第1章的每一句话,特别是导引性的话。
(5) 反映当前研究水平时,少用看起来“简明扼要”的报纸式的时政式的语言,多用科学语言。科学语言就是符号、公式、概念、定义、规律、定理、表格、曲线、照片等。
(6) 参考文献要多用权威的文献,经典的文献,最近几年的文献,被引用多的文献,少用教材,少用随意和无意中得到的或没有经过筛选的文献。
(7) 少用、不用“第二手文献”,要用自己经常参考的,手边放不下的,研究中最有用的文献。“第二手文献”是指自己没有复印,或者没有看过读过,只是从文献上看到的“参考”文献。实际上,这种文献你根本就没有“参考”过,你仅仅了解了这个文献的存在。想一想,为什么不去找一找这个文献?
(8) 要养成一种习惯,就是随时带着思想,做“有心人”。一遇到有价值的资料,就立刻记下来。即使已经完成了研究工作,在撰写论文草稿之间,也不要忘记一件事: 到图书馆查一查最新文献。在撰写第1章以前,要动手再次作近期文献的收集补充工作。
(9) 文献综述的主要对象, 应该是近年的, 特别是近一、二年的。文献综述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搞清楚最有发展价值的研究工作和方向。
(10) 文献综述中要介绍自己学科组的先期工作。有了这些, 工作才算有基础。有了这些,才能使学科组的工作得以继承和发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