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教什么?
2022年4月7日 星期四
研究生是专业教育的定向和凝练阶段。经过完整的研究生训练之后,在所在专业领域是专业人士了。
上周刚完成硕士生入学复试,博士的审核录取招考也很快开始。
硕士生复试要求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基础知识,另外可能附带问攻读研究生的设想等无关痛痒的问题,复试知识范围宽泛一些;博士生复试要求考核与自己将来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问题,知识范围将更加聚焦。
按照人才培养多元化要求,硕士生有学术学位(学硕)和专业学位(专硕)两个类型,博士生也有这两个类别。入学之后,研究生们将要完成一个学期或者最多两个学期的课程学习,然后要花大部分时间在这两个类别上做各自属性的学位论文。也就是说教研究生课程知识之后,研究生就处于学位论文框架范围内的科研训练和知识创新阶段。
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已经是专业领域内的专业人士了,应该在专业范围内做知识创新工作、扩大专业的知识边界。但目前社会上把硕士生当成了五六年级本科生、或者是本科生的扩大版。社会需求导向很难轻易改变,我们能做的是改革研究生教学内容。现在的通病是硕士生毕业时,面上的专业基础知识忘记得差不多了,掌握的就是与自己学位论文相关的那些知识范围和专业能力。社会需求的是扩大版的本科生,知识范围更宽泛,专业能力稍微有所提高、但又不需要学位论文体现出来的局部高度。毕业生的工作极少与学位论文相关,但极大可能与专业课知识和做论文过程中培养的知识运用能力相关。
建议硕士生教学要加强课程训练、弱化现在拖得过长的学位论文阶段训练。现在硕士生基本三年毕业,大部分高校只有半年的基础课学习,其余时间在做论文,还要求硕士毕业前必须有若干的论文和专利、工程应用等成果,而社会需求与毕业论文的相关性又很低,真正的知识创新又有博士生来承担,硕士生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地位,这无疑带来很大的资源浪费。国外很多高校的一年硕士也说明了社会需求与对硕士生要求的统一。在三年学制硬约束条件无法更改的前提下,硕士生教育更要强化课程训练和知识传授、相对弱化学位论文的地位。
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肯定是专业领域的高手,尤其是在学位论文的狭窄领域,应该是超过导师水平的顶尖高手。博士生的来源有完成硕士学位课程学习之后筛选出来的长学制学生(与国外很相似)、完成硕士学位论文之后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向全社会招考的学生等。知识和工作经历背景不同,但培养要求是相同的。博士生一般要花4年及以上时间才能完成,主要包括一到两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和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在现在评价体系中博士学位论文是获得博士学位的一部分内容,还要基于博士学位论文发表若干篇期刊论文或者获得工程应用。社会对博士毕业生的期望是领域专家,拥有“一招鲜”的绝活,在该领域能独当一面,对该领域出现的问题能在限定时间内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博士毕业生大部分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否则投入的前期成本就意义不大了。由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受训练不够或者所在领域的难度太大,一些博士毕业生觉得自己毕业之后还没有能力自立门户,于是还会继续做一段时间的博士后研究,由合作导师提供研究条件和研究经费,在大树之下锻炼强健之后再寻找正式职位,独立自主干事业。
相比于发达国家完整成熟的博士培养体系,我国发展至今四十多年的博士培养体系取得长足进步和令人瞩目的成绩,很多自主培养的博士生已经具有与洋博士一较高下的能力、甚至在个别领域还能屡屡胜出。但在整体面上的差距是不能否认的。首先是导师水平能力不够和导师敬业精神不够,另外给博士生提供的科研条件保障和薪资差距太大,整体学术氛围和国际合作需要进一步活跃。由于硕士阶段的课程基础不扎实和博士阶段课程学习的流于形式,博士生的基本功底例如数理功底偏弱,需要大大加强课程学习力度,并严格资格考试。博士生在独立科研能力、主动解决问题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摆脱依赖心理。
研究生教什么?硕士生,教专业基础;博士生,教专业能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