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本博刚开始学习土动力学不久,便对弄清饱和土地基中P波的传播速度会高于水中波速(常温下约1450m/s)的机理抱有兴趣。1985年初在由硕士生转直接攻博时,征得正、副两位导师(分别为美国西北大学早年硕士、密执安大学新科博士)同意,将博士学位论文研究自选在饱和土中弹性波的传播速度及其应用上。
当时经查阅有限的欧美英文文献,得知国际主流认识是饱和土中P波传播速度与水中的相同,其数值与土的工程性状之关联性,远不如S波传播速度的敏感,S波速度特性及其测试技术研究那时更为热门。但由于S波速度低于P波速度,在现场实测S波速度便需解决在实测信号上可靠识别S波首至点的问题。那时欧美书刊乃至延续至今的说法是,在正、反两次激振下,将同一测点实测的两次信号绘制于同一时间轴的图上,两次P波信号基本重叠,而两次S波信号会反向-由其起点便很容易确定S波的首至。
本博当时对此曾有疑惑,但直到最近在开展桩的旁孔透射波检测原理研究中(2011年度NSFC立项资助课题),才请直博生张敬一同学采用三维有限元加无限元边界处理方法,对下孔法检测地基土波速信号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如下图所示:均匀地基,在地表水平向正、反各作一次激振,输出的是在离此水平距离1m处沿竖向几个深度处地基土的水平向振动信号。由图可见,地基土的P波、S波的相位均随激振方向而变,而非几十年来书刊上所说的仅S波信号所特有。
在实际测试中,由于S波振幅明显比P波的大,适当压缩图形的纵坐标比尺以减弱P波干扰,再结合正反两次激振下S波信号的反相位特征,便可以确定一个合适的S波首至;在利用不同深度S波首至点连线斜率(图中虚线)确定土层S波速度的情况下,由同一规则下确定各深度S波首至点即使有一些误差,其对S波速度的影响也是可以被抑制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70-603439.html
上一篇:
请教植物学者:这是矮牵牛吗?下一篇:
起步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