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百年来,梦一直是困扰人类的神奇事件,哲学、神经学、心理学、生理学等都试图给出某种理解和解释。原始人可能分不清梦与现实,可能在现实中杀死梦到的试图杀死自己的人。古代人更看重梦的象征意义和预测价值,中国周公解梦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周公对梦到的事物进行分类,指出其在现实中的吉凶和寓意。现代人大都认为,梦是由外部物理刺激或内部生理、心理因素引起的,是在睡眠中发生的具有周期性特点的一种异常精神状态,是大脑记忆中的信息在睡眠状态下进行无序组合而构建的虚拟时空镜像。对梦的真正的形成机理和价值研究面临太多的困难,不仅是对梦本身,很难有清晰的概念体系对它的形成机制进行描述,再扩大到梦游、即视现象等,更没有简洁的理论将它们纳入统一的概念体系之中。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手段对梦进行理解和诠释,我们的前期知识储备和现有技术制约着我们对梦的理解范围,而梦本身是比现实更难把握的,它忽隐忽现、飘忽不定,时而模糊,时而清晰,时长时短,时凶时吉。在未来,哲学和科学的任何突破都可能对梦学研究产生深刻影响。
目前,基于量子力学的平行世界理论和逻辑哲学的可能世界理论,我提出一种新的梦学理论。这个理论预先假定平行世界的存在,任何平行世界都是现实世界,任何世界中的个体在其它每个世界都有一个对应体,对应体的跨世界同一性由对应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确定,这个世界中的“我”唯一地和其它世界中的“我”发生信息交流和互动。这个世界中的“我”只是自我的一个碎片,在活动状态下记录、存储和发射这个世界的信息,在睡眠状态下接收其它世界的“我”的信息,从而形成这个世界的“我”的梦境。自我结构规定的信息流动路线或通道以及来自对应体的信息与这个世界的“我”的处境的异同导致梦、梦游和即视现象等。平行世界遵循四大宇宙法则,即对应法则、有限法则、差异-趋同法则,爱与恨的法则。通俗地说,对应法则是说这个世界中的“我”在其它每个世界只能有一个对应体;有限法则规定了平行世界和“我”的数目并非无限;差异-趋同法则规定了“我”在不同世界的选择和处境必然不同但又趋同;爱与恨的法则规定了自我的碎片统一为精神实体后所处的状态,表征了人生的终极价值。
对梦的这一理解将产生很多有趣的推论,特别是,在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梦具有治疗和预测价值。例如,梦游并非疾病,由多世界的差异-趋同法则可知,其它世界的清醒状态中的“我”的某些对应体的活动状态恰巧完全一致,并且所处环境与这个世界中的睡眠状态中“我”所处环境完全一致时,这个世界中的“我”就出现梦游现象,好像被一种神秘力量操纵而成为木偶,自己却全然不知。治疗梦游的办法很简单,如果是轻微的梦游,只要调整床的位置,换一个房间就可以;如果是严重的梦游,则要考虑搬家,换一个乡村或城市了。总之是有意识地增加差异性。由于多世界的趋同效应,如果“我”的对应体所处的世界发生大的地震,当下的世界也极有可能发生同样的地震,当下的“我”很有可能梦到地震。汶川地震前,很多幸存者都梦到地震就是这个道理。在某个地区,在极短时间内,如果大数据观测有很多人梦到地震,那么该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将是很大的。因此,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建立一个网络梦库,收集人群的梦的内容,再做出归纳和分析,就具有预测价值,对未来行动极具指导意义。
参见论文“多世界、自我和梦”:http://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7825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