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夫子 默而不鸣

博文

【转载】期刊收费——被误读的“国际惯例”

已有 4446 次阅读 2008-7-29 16:3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期刊收费, 误读, 国际惯例

 

牛春颖 /文

2008年07月28日 10:18:00  中国新闻出版网 


    关于期刊能否收费的争执已经持续了20年。1988年,中国科协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建议各学会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通知》,通知说,目前学术期刊因纸张、出版、发行费用剧增,绝大多数期刊财政上都有亏损,且亏损额日益增大,许多编辑部承受着很大压力。因此,建议各学会的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

    自从这一纸通知下发以来,就成了赞成收费者的最有力的“救命稻草”。去年,中国科协又发布了一组数据称,目前国内科技期刊总收入的36.2%来源自文章发表费(版面费),为期刊收入的一笔最大来源。收取论文“版面费”历来是公众争议的“潜规则”话题,此次发布相关调查数据是首次。科协负责人认为,收取版面费属于“国际惯例”。于是,这一发布又将话题引到收费的“国际惯例”上来。

     决不是“国际惯例”

     “不能说这是惯例!国外大部分期刊是不收费的呀!”世界报业协会唯一中方工作人员、中国教育报高级记者陈中原告诉记者。他说,国外收费的比较少,美国稍微多了一点,现在我国发论文收费的情况有点太“美国化”了。他告诉记者自己接触最多的一本国外杂志是《传媒经济学》,这是在国际上公认的媒介经济学的“老大”,“在这上发表文章是研究媒介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的一份荣耀,而这本杂志是从不收取任何发表费用的。”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长秋一直是版面收费的坚决抵制者,为此还与学界持相反意见的人士“口诛笔伐”过。他表示,“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一般不收费。”对于“国际惯例”一说,他的态度非常强硬,“不少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总是‘言必称希腊’——不要说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实际上根本就称不上是什么国际惯例,即便这一现象真的是一个国际惯例,我们拿来用之也未必就是什么好事。”

     在学界,支持刘长秋观点的大有人在。而相关部门也一直在为这种不好的“苗头”采取了相应措施。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发布过《关于禁止收费约稿编印图书和期刊的通知》:任何出版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手段向供稿个人和单位收取任何费用,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在近些年里,新闻出版总署也公布了许多非法期刊的名录,其中就有借刊发论文之名大肆敛财者。

     决不是“钱稿交易”

     据了解,国外的确有一些刊物发表论文是收费的。但其收费与“花钱才能发论文”不是一个概念。

    国外学术期刊向作者收取的论文发表费用主要有版面费、超版面费和图版费三种。对于版面费,收费标准最低的每页10美元,高的100美元,极少数高达150美元,一般在60~80美元。还有一些刊物,其收费标准随作者人数而不同,如知名的《商务评论》对单人署名的论文收498美元出版费,双人署名的增至688美元,三人署名的788美元。

    超版面费是因为刊物对论文篇幅有统一要求,超出规定篇幅后即予征收超版面费。如日本的《植物学杂志》(Botanical Magazine)要求每篇论文(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应限制在16个印刷页之内,每超一页收取2000日元。图版费的收取因黑白图和彩图而异。著名的《科学》杂志不对黑白图及图版收费,但对于彩图或彩版,每篇文章的第一幅彩图要收费600美元,其余各幅每幅收400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收费在美国等国家的存在并未降低这些国家学术论文的质量,也未导致“钱稿交易”等问题。陈中原告诉记者,纽约有一个机构,叫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它每年会公布核心期刊的“引用指数”。虽说在美国的核心期刊很多,“引用指数”公布后也没有强制的退出机制,但对其声誉、地位是有影响的。同时,英、美等国实行期刊登记制而非审批制,创办新的学术刊物不存在政策壁垒,因此学术期刊市场始终保持着一种新竞争者可随时进入的态势。这种竞争与压力使得任何刊物都不敢在质量上“开玩笑”,否则,绝对是“自杀行为”。

    “在国外,如果你因经济压力而交不起费用,你可以向编辑部提出申请,只要论文质量好,编辑部仍会刊登。”曾到英国华威大学留学、目前在奥组委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决不指望收费过活

    记者拿到一本由科技部主管的《××文摘》2008年度1-2月的合订本。厚厚的一本杂志有350页,而其中发表的论文达300余篇,也就是说,平均每一页就可以挤下一篇3000字的论文。记者看到,纸张很粗糙,使用小6号的字,一些配文的图表已经看不出模样。张先生今年打算发一篇论文,他去了这家编辑部,工作人员告诉他,文章可以发表,240元/千字。

     我们不妨算一笔账:每篇文章3000字,240×3=720元。

     720元×300篇=216000元。

     也就是说,这本杂志的单期收入已经有20余万元。

    可见,收费发表论文足以养活这个编辑部。“在国外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陈中原告诉记者,“国外的专业期刊几乎都是由出版公司出版,发行是其主要收入。”奥组委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国外的核心期刊,尤其是顶级的,定价一般都比较高,最高可达每册千元,主要是供专业人员、机构、图书馆使用的。“我留学的时候曾问过老师,他说许多定价高的期刊,只要卖到几百册,就可以盈利了。走绝对的精品、小众路线。”他说。

    “另外,国外的员工开支会比较少,因为编辑多是来自业内的兼职人员。”陈中原介绍道,编辑主要是看稿件的质量,删删减减一类的文字处理是作者自己的事情。如果修改量太大,编辑会把意图说明,交由作者本人修改。《传媒经济学》编辑部只有一个人,而且这个人是负责管理4本杂志的。

     



中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杂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776-33636.html

上一篇:我错啦,中国科协的新标识
下一篇:【转载】美国、加拿大高校学术出版考察印象及启示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