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博《Zn真的有+3价的氧化态吗?--评一篇JACS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弗吉尼亚的 Puru Jena课题组提出的具有强吸电子效应的“超级卤素”配体的概念,和他们据此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预测的一种含Zn(III)氧化态的配位化合物: Zn(AuF6)3。(因为Zn的最外层是4S2轨道,因此一般最多II价)。虽然Jena他们并没有从对称性和轨道占据上找到直接的证据,但还是依据 (AuF6)-配体的强吸电能力和在Zn周围的近均匀分布特征,提出其中的Zn应该是从未被发现的Zn(III)氧化态。
最近,JACS刊登了一篇质疑他们结论的文章,认为他们给出的 Zn(AuF6)3是不能热力学稳定存在的(is not a thermochemically feasible compound),即使该化合物能够被合成,其中的Zn也不会按任何合理定义呈现所谓Zn(III)氧化态。此文来自德国柏林科技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的Sebastian Riedel. 我们来看看号称严谨的德国人是如何质疑这篇文章的。
Riedel上来就先反驳其实验依据,即同族Hg被发现有IV价氧化态HgF4。HgF4只在稀有气体矩阵(rare gas matrices)的低温条件下发现,其中确实是IV价。后来发现的 [Hg(III)(cyclam)](BF4)2中的Hg被发现其实是Hg(II)价态。该族从未被发现有III价态。Hg的超过II价的氧化态之所以能出现是因为Hg(II)与强电负性配体(强吸电)形成的化合物中的相对论不稳定性。这种效应不可能在Zn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