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依据多本数学家传记里的重复度和大众的熟悉程度,以国内权威的《数学辞海》(第六卷)里的“中国数学家”栏目为蓝本,汇总出如下“中国古今数学家九杰”,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以七字概括.他们代表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文化.
1.赵爽(约3世纪初,三国吴国人)——千古“弦图”证勾股
注释《周髀算经》,创“弦图”证勾股定理,该图成为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
2.刘徽(约3世纪,魏晋山东人)——富含极限“割圆术”
“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数学家”,注释了《九章算术》,创 “割圆术”求得“徽率”π≈3.1416.得到“刘徽公式”V(牟合方盖)/V(内切球)=4/π.
3.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江苏人)——七位圆周精诚致
求出3.1415926<π<3.1415927,得到密率335/113(现称“祖率”)和疏率22/7.与其子祖暅利用“祖暅原理”求得球体积公式.著《缀术》五卷. 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星”.
4.秦九韶(1202-1261,南宋人)——“众人皆醉我独醒”
著成世界数学名著《数书九章》,标志着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水平. 书中创造的“大衍求一术”,即现代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组解法,等价于西方1801年德国高斯的同余理论,被西方誉为“中国剩余定理”.书中还创造了求任意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等价于1819年英国人霍纳的同样解法.给出了多项式求值的“秦九韶算法”.创造了解线性方程组的“首图—终图法”,等价于高斯消元法.给出了求三角形面积的“三斜求积公式”,等价于古希腊数学家海伦于公元50年给出“海伦公式”.
5.李善兰(1811-1882,清朝浙江人)——饱学之士贯中西
“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数学家”.通古达今,学贯中西,官居三品,1968年任京师同文馆(今北京大学)算学总教习直至逝世.证明了“费马小定理”,提出了著名的“李善兰恒等式”,1945年著《方圆阐幽》提出“尖锥术”.1852-1859年,与伟烈亚力合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后九卷、《代数学》13卷、《代微积拾级》18卷,创造术语:微分、积分、函数、方程、切线、法线、渐近线等.
6.苏步青(1902-2003,浙江人)——百年热血献教学
1931年获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32年任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78年任复旦大学校长,1980年任《数学年刊》主编.研究方向:计算几何、微分几何.先后发表论文150多篇,著有《计算几何》(1981)、《仿射微分几何》(1982)等专著9种.1991年起设“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奖励中学数学教育或教学研究的杰出工作者,该奖是国内数学教育的最高奖项.2003年,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会设立了“苏步青奖”,该奖是首个以中国数学家命名的国际数学奖项.
7.华罗庚(1910-1985,江苏人)——中国数学掌门人
1985年6月在日本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时突发心脏病去世.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期间提出“华罗庚不等式”.1938年任西南联大教授.1940年完成巨作《堆垒素数论》.1946年访问苏联,同年秋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1951-1983年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7年著《数论导引》.1965年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1978年任中科院副院长.1980年在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作工作报告.1982年当选为美国全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1983年得出“华罗庚定理”.培养了陈景润、王元、潘承洞、龚昇、严士健等著名数学家.1991年起中国数学会设立“华罗庚数学奖”.
8.吴文俊(1919-2017 ,上海人)——机器证明显神威
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大,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任北大教授.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7年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1970年代对中国古代数学史进行了系统研究,1976年起逐渐完成了定理机械化证明,其算法被国际称为“吴方法”,1980年任中科院系统研究所副所长.1983-1987年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86年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报告(中国数学史).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1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席.发表论文100多篇,有《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1984)等专著.
9.陈景润(1933-1996,福建人)——哥德巴赫“1+2”
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56年由华罗庚调入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79年升为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研究方向:解析数论.对华林问题、圆(球)内整点问题、塔林问题等著名数论问题作了改进.20世纪60年代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之“1+2”,被国际誉为陈氏定理,至今仍是最好结论.1982年他与王元、潘承洞共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著作有《初等数论》、《1+1除外集》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