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你介绍一款文献可视化工具,帮助你轻松高效地筛选领域重要文献。切记学问须下真功夫,千万不要用它来偷懒啊。
给研究生上课的时候,有一回的作业,是让他们就某一个具体领域做文献分析。这个作业基本上就没有完满而愉快地完成过。
学生们常见的做法是拿一个关键词去文献数据库里面搜索。如果得到的结果是个位数,则大喜过望。把文献都下载下来,一一阅读,然后手动做个统计图表,展示出来。
如果搜到的文献数量超过3位数,学生们的做法往往是双手一摊,告诉我:“老师,文献太多了。读不过来,就没做。要不然您告诉我哪几篇文献重要?我马上去看,下周展示。”
我时常被这种创意答案气乐了。
实际上,这个任务训练学生将来做毕业论文时如何综述文献。他们的答案并不全错。大部分情况下,你找到一个想法,一个问题。只要一搜索,就会发现相关文献如长江之水滚滚而来。把全部文献都看一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便把存量看完,数量更多的增量文献又涌了出来。你很快会陷入深度抑郁。正如《庄子·内篇·养生主》里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你的时间和注意力是有限而珍贵的。因此你必须对文献歧视对待,选择重点文献来阅读。大部分文献都会被你丢弃不读或者只是扫读(skimming),你大可不必为此羞愧甚至自责。
哪些文献是重点文献呢?这个问题你必须学会自己解决。而不能坐在那里等着老师喂给你标准答案。
学术期刊、会议和大部头著作构成的知识大网,跟你熟悉的网络论坛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常逛论坛的话,你应该对如何选择阅读内容有很深刻的体会。
常见的做法是去找那些精华帖和热帖先来看。精华帖很重要,因为其质量被高度评价、而且推荐。热帖未必质量好,可能只是当下人们关心的某个话题;或者作者的某些提法极富争议,因而吸引眼球。更常见的,只是纯粹的“标题党”而已。
一般论坛都会有专人来负责维护,去粗取精。然而学术文献里哪篇是精华?你就很难直接看标签来识别了。
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是把文献之间的关系可视化。
这样,你就可以看见哪一个主题(文献)下面回复(引用文献)的人更多,或者帖子的主题(文献聚类)有哪些。
有了这些线索,你就可以在浩如烟海的检索结果里锁定那些重点文献了。
这个工作,当然可以手动来做。拥有方便的计算机辅助工具之前,这可能也是不得已的唯一办法。
但是,现在如果你还去手绘,效率就太低了。文献可视化工具有很多。从功能和易用性综合权衡,推荐VOSviewer。
第一步,需要采集感兴趣的全部文献。采集某个领域文献的时候,应该找一个合适的入口。其中储存的文献信息不仅要全面,而且文献间的引用关系也得完整保留。
常见的入口包括Scopus和Web of Science。注意这两个平台都有访问权限控制和单次下载文献信息的最大数量。请使用校园网IP地址登录操作,根据需要下载文献信息,并存储为合适的格式。为了VOSviewer可以正确打开,请选择用TAB分割的文本方式,文献记录要包含全部字段和引用信息。
然后你就可以在VOSviewer中进行分析了。例如你可以选择生成术语地图(term map)。不同主题的文献会自动聚类,用不同颜色表示类别,文献之间的关联一目了然。
有的主题词汇比其他的词汇更大,这表示了相关文献数量的多寡。一下子,你就能找到在你关心的“论坛”里面,哪些主题是人们更感兴趣的。
你可以放大细节,了解某一个主题内部具体术语之间的关联,以把握更为细致的脉络。
主题只是文献多种描述标记中的一种而已。因为在采集数据阶段,我们保存了全部的元数据。因此,你可以分析更多自己感兴趣的角度。
假如你关注期刊的联系,那么不妨采用共引(co-citation)关系来看期刊之间的关联网络。
不同领域的期刊采用不同颜色标记。你会清楚看到不同领域期刊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的。
如果你的观察角度更为宏观,还可以用作者们所在国家作为节点,看不同国家作者间的合作关系。
这张图很明显告诉我们,当今的科研活动早已不是闭门造车、独立发展了。与国际学术界的协作关系越紧密,获益就越多。看看那些大节点的位置和链接数量便一目了然。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请阅读以下参考资料,一步步学习如何使用VOSviewer:
如果你是个视频学习者,可以看VOSviewer作者的官方视频教程。作者的英语口音有些重,但是内容绝对权威而清晰。
如果你偏好中文视频资源,这里刚好有一份教程。是选修我课程的研究生用工作坊模式完成的。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除了VOSviewer,你还知道哪些文献可视化工具?相对VOSviewer,它们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欢迎留言,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如果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欢迎点赞,并且微信关注和置顶我的公众号“玉树芝兰”(nkwangshuyi)。
如果本文可能对你身边的亲友有帮助,也欢迎你把本文通过微博或朋友圈分享给他们。让他们一起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