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hai

博文

人际网络

已有 859 次阅读 2024-4-27 11:56 |个人分类:思考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08-11-04 07:35:22)

        春秋末叶某年,深秋季节某天,老子曾多次指点孔丘其人,可孔丘不听,老子无奈,叹曰:“此乃天炼吾已”。

    二十一世纪八年,隆冬十月一天,吾苦口婆心劝诱学生,常曰:“读吾文章,借来智慧。写汝论文,知汝自己。执着两极,究竟其中。简单汝吾,复杂生活。”

    老子少时好学,博闻强记,职业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据史料记载,老子其人生,没有太多姿多彩,其悟道历程,也不会有多么浪漫曲折,可见人生悟道非伟大,懂理非光荣,只需生而思之既可也。

    孔子曾为老子之助手,而今谓之助教。古时官员,如能看天观地则为大也。然而,孔子学老子天道自然,效老子地道有惑,法老子人道无常,故生儒道之礼,真可谓是有过之而不及,后人称之为孔孟之道乎。

    何为孔孟之道乎?人之交往,自然礼尚往来,心之妄想,自然编织网络,正所谓是“人际网络”也。人既是网络之节点(穴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是网络之边(经络),“仁义礼智信”既是网络之基础信息结构(Infrastracture),人际关系既是网络之(nexus)连结(宏观拓扑结构)。身处人际网络之中的人,如果没有连结,则为封闭、孤立、死节点,如不开放则被视而不见。

    互联网就像一个复杂而玄妙的生命体,吾与吾之博士研究生的不少论文都是在研究其生命特征这个玄妙的问题。互联网是由计算机构成的迅速繁荣的生态系统,渗透到人类生活、工作之中,迅速改变原有的很多格局。它与细胞中的分子网络,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网络,以及社会组织中的人际网络等非常相似的。从天体宇宙到星际规律,从分子细胞到社会结构,这些系统复杂而又如此相似,印第安那州圣母大学的医生Albertlaszlo Barabasi感叹道:“好象是同一个人设计了它们”。

    人际网络意味着人际必然交往,人际交往意味着必然存在一个信息结构,富人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善,勇者送人以力,智者送人以慧。老子曾送孔子以言:“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辨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未来每一个人,除了在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外,在网络上也有一个自己的代表,在网络上能够体现你的个性、你的思想、你的各种信息,同时别人也可以随时与你沟通交流。每一个人成为互联网的一个“节点”。互联网是全新的,但是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可能不一定超出传统理论框架,社会网络就是其中之一。

    在人际网络之中,以认为节点的关系为连结的集合构成的圈子可以被看成是自治域,不同的关系属性可以被看成是不同的维度,善哉!

    以复杂理论和社会网络为切入点,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计算机高手们,因为有着严谨的理论功底和相对成熟的理论模型,说着让人似懂非懂的理论套路,就像老子教化孔子的故事,威力不小。早在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就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1974年,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弱纽带的力量”。2003年,年轻学者瓦茨的《小世界》和《六度》,变成了21世纪两本社会网络的研究专著并成为其中最耀眼的明星,《自然》杂志的评语:“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是同类入门著作中的佼佼者。”

    天道无欺,表达了星球之间的某种耦合;地道有惑,揭示了地球上矿物、植物和动物之间的某种依存;人道无常,暗示了人际之间所编织的某种无形的网络。孔子曰:“名是天下的公器,不能多取贪得;仁义,不过是圣人先王的旅舍而已,只能暂时留一宿,而不能久居;人有仁义之名而行迹昭彰,则必然会受到许多责难。”

    老子,李耳对孔子曰:“道源于天,始于地,用于人。”王者“假道于仁,托足于义。”圣人“不闻天下多乱世,只悟人生智慧书也。”故后来才有,孔子则潜心思考仁义礼智信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25-1431656.html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变化与运动
收藏 IP: 175.164.18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