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席瓦西度规并没预言黑洞一定存在---------黑洞不存在的一个.doc
席瓦西度规并没预言黑洞一定存在---------黑洞不存在的一个简单证明
1916年,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发表后不久,施瓦西推导出爱因斯坦场方程的一个准确解——施瓦西解.这个解给出了对静态球对称黑洞,即施瓦西黑洞的描述,这标志着用广义相对论研究黑洞的开始.1930年,印度学者钱德拉塞卡(Chandrasekhar)提出了恒星演化过程的临界质量的概念,钱德拉塞卡证明:白矮星仅当其质量小于1.4倍太阳的质量时才是稳定的,任何恒星在演化结束时的质量若超过这个数值,将会继续塌缩下去,现在人们将这个数值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1932年,朗道(Landau)也独立地得到了钱德拉塞卡极限,并进一步推测恒星内部可能存在着中子核.这个工作直接导致了奥本海默(Oppenheimer)的中子星理论.1939年,奥本海默等人提出了天体演化中可能存在中子星,并根据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推测,当某个时空弯曲得非常厉害的时候,光线将不能从这个区域逃离到远方,在远方的观测者看来,这个区域将是一颗看不见的“暗星”.【3】奥本海默的“暗星”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黑洞.无论是施瓦西对黑洞的数学描述,还是奥本海默对黑洞所做的物理预测,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许多物理学家,例如爱因斯坦和爱丁顿,都对黑洞表示过明确的反对.1939年,爱因斯坦在一篇文章中专门论述了施瓦西黑洞在物理时空中不可能存在.在这篇文章里,爱因斯坦利用狭义相对论的一个规律——任何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解释了施瓦西黑洞不能存在的原因.虽然,用今天的眼光看,爱因斯坦的论述并不完美,然而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一个思想,即施瓦西黑洞如果存在,必然与狭义相对论中任何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这一规律相矛盾,这一观点对我们今天研究黑洞仍有重要的价值.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多数物理学家们都持有与爱因斯坦相同的观点.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们对黑洞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脉冲星的发现.1967年,脉冲星的发现表明奥本海默对中子星的预测是正确的,于是人们开始对他的另一个预测——黑洞产生了兴趣.第二个原因是奇点定理的证明.在1965年至1970年之间,彭罗斯和霍金证明了几个奇点定理,他们得出:在广义相对论中奇点是不可避免的,即只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正确,并且因果性成立,那么任何有物质的时空,都至少存在一个奇点.
由于上面两个原因,导致一些物理学家开始改变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奇点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与奇点密切相关的“暗星”有可能是存在的,惠勒还给“暗星”起了一个新名字“黑洞”.自此之后,黑洞逐渐成为物理学的一个热点.从1916年至今已将近100年了,回顾黑洞研究的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50年,大多数物理学家并不相信黑洞,他们的一个理论依据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是正确的,任何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并由此得出在真实的物理时空中,不应该存在黑洞.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50年,大多数物理学家又改变了观点,他们相信黑洞存在,其理论依据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根据这个理论奇点不可避免,于是得出与奇点密切相关的黑洞似乎应该存在.现在又出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在黑洞问题上会产生矛盾,宇宙中真的存在施瓦西黑洞吗?
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同时也是物理学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虽然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但是,爱因斯坦本人却拒绝接受这一结果,1939年,爱因斯坦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论述施瓦西黑洞在真实的物理时空中不会存在.【1】然而,最近几十年,一些理论物理学家,在黑洞是否存在这一问题还没有确定的情况下,从数学上推导出黑洞的许多性质.用霍金的话说:“黑洞是科学史上极为罕见的情形之一,在没有任何观测到的证据证明其理论是正确的情形下,作为数学的模型被发展到非常详尽的地步.” 【2】
我们知道,对于静态的球对称物质,其引力源外的度规是 (1)
是固有时,即固定在该质点上的钟的记时.因为度规应是连续的时空坐标的函数,所以(1)应能适用于引力源边界上的质点.因此对于半径为R的引力源边界上的一个静止质点来说应有 .因此必有.所以对于在引力源外()沿径向运动的光子来说有
, 即,
这说明源外的光速不能为零,静态黑洞不存在.对于沿径向振荡的源来说,其边界上的点必有静止的一瞬间,同样有,因此振荡的引力源也不导致黑洞.收缩的源边界上的点总有静止的时后,因此收缩的源也不会导致黑洞.膨胀的源最终解体也不会导致黑洞.总之席瓦西度轨并没真正地预言黑洞一定存在.以往忽视了引力源的作用,才出现了有黑洞的错误预言.
参考文献:
【1】Einstein, A., On a stationary system with spherical symmetry consisting of many gravitating masses. Ann. Math. 1939, 40, 922-936.
【2】 霍金 S W. 时空简史. 许明贤,吴忠超,译.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Oppenheimer J R, Snyder H. On continued gravitational contraction. Phys. Rev. 1939, 56: 455.
简单说来,黑洞就是空间中的一个点,它的万有引力趋于无限大.在距离黑洞中心一定范围之内,它的引力大得连光都无法逃脱,这个范围就是所谓的“视界”(event horizon).1974年,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量子物质能够以某种“狡猾”的方式逃出黑洞.他认为,粒子-反粒子对有一定的随机几率能够瞬间以实物形式“跨”于“视界”之上——其中一个坠入黑洞,另一个则将能够自由.这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Hawking Radiation).这一理论表明,黑洞并非只进不出,它可以缓慢地释放出一些物质,被吸入黑洞的一切事物都最终能在几十亿甚至几万亿年后“重见天日”.
这样看来,黑洞就成了一个矛盾体:即“密不透风”,又有所疏漏.这个两难的问题已经困扰了科学家40年之久.
在最新的研究中,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物理学家Lawrence Krauss和同事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能够证明黑洞并不存在.Krauss表示,公式的关键在于引入了爱因斯坦提出的时间延缓效应(relativistic effect of time).
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指出,飞向黑洞的宇宙飞船中的乘客会感觉到飞船在加速,而在黑洞外部的观测者看来,飞船的速度却在变慢.而当飞船到达“视界”时,这个速度可以慢到观测者认为飞船似乎会永远停在那里,但永远不会被湮没.Krauss表示,时间能够在那个点上停止下来,这就意味着时间对于黑洞而言是无限的.如果黑洞会不断向外释放物质,质量逐渐减少,那么它们在形成之前就已经蒸发消失了.他说,这就好比是向一个没有底的瓶子里倒水,永远倒不满.
Krauss表示,没有人真正见过黑洞.科学家会认为宇宙中遍布着黑洞,可能是由能够产生巨大引力的特大质量恒星遗骸引起的类似效果.实际上,Krauss不是第一个这样认为的人.2005年3月,美国天体物理学家乔治?钱普拉因表示,宇宙中没有黑洞,所谓的黑洞是由“暗能量”组成的巨大星体(参见更多阅读4).而在2006年7月,另一位美国科学家席尔德也发现了一个一直被当作黑洞的类星体(参见更多阅读5).
NASA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的天文学家Kimberly Weaver评论说,人们对黑洞和宇宙的认识不会如此之快.尽管她十分欣赏凯斯西储大学科研小组所描述的结论,但问题是人类目前的观测还没有找到任何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事实证据.Weaver说,天文学家确实在银河系中央的超大黑洞附近观测到星际物质毫无踪迹地消失.不过,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人真正探测到“霍金辐射”,找到黑洞蒸发的证据.(科学时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