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路的 “电荷-磁通二象性”表明,一个电路,既可视为电荷传输系统,也可视为磁通传输系统。电路的“一体两面”,分别用基于电荷和基于磁通的系统模型描述。
一个电路通过“哪一个面”实现功能,就选择对应的载流子传输模型进行分析。《电路的载流子流图示例(17)——PN结电路与约瑟夫森结电路对比 》一文,用PN结电路和约瑟夫森结电路的典型示例,展示了两种载流子传输模型及其分析方法的应用。
两种载流子传输模型使用的基本元件与变量,如图1所示。其中,电流(i)是电荷(Q)的一阶导数,电压(v)是磁通(Φ)的一阶导数。因此,描述一种载流子传输模型,只需两个变量:
1)电荷(Q)和电压(v),用于电荷传输系统的描述。
2)磁通(Φ)和电流(i),用于磁通传输系统的描述。
图1. 电荷传输模型和磁通传输模型中的元件与变量
实际应用电路,大多是相位无关(Phase-independent)电路,它们只关心电荷的一阶导数——电流,或磁通的一阶导数——电压。分析相位无关电路时,两种载流子传输模型,都使用电流(i)和电压(v)作为变量,但变量的含义是不同的:
1)在电荷传输模型中,电压(v)关联的是电荷(Q)聚集所含的势能,电流(i)代表的是电荷(Q)的传输速率,关联的是电荷流动所含的动能。
2)在磁通传输模型中,电流(i)关联的是磁通(Φ)聚集所含的势能,电压(v)代表的是磁通(Φ)的传输速率,关联的是磁通流动所含的动能。
相应的,电路元件在两种载流子传输模型中的功能也是不同的:
在电荷传输模型中,
1)电容是存储电荷的容器,在两端节点电势差的驱动下,按其电容值存储一定量的电荷;
2)电感是动能储存元件,用其耦合的磁通,转化节点间流动电荷的动能;
3)电阻是耗能元件,在电压驱动下传输电荷。
在磁通传输模型中,
1)电感是存储磁通的容器,在其所在回路环流的驱动下,按其电感值存储一定量的磁通;
2)电容是动能储存元件,用其存储的电荷,转化环路间流动磁通的动能;
3)电阻是耗能元件,在电流驱动下传输磁通。
可见,在不同电路模型及其电路方程中,同样的电流(i)和 电压(v)变量,描述的是不同载流子的物理状态;同样的二端子元件,执行的是不同载流子的传输与存储功能。
载流子传输模型和载流子流图,明确了载流子的物理实体(电荷或磁通),阐明了电路变量的物理意义,实现了集总电路和电磁场理论的结合。
---------------------------------------------------------------------------------------------------------------
电磁场通量分配模型(Electromagnetic-Flux-Distribution Model)[1]是一种以电荷和磁通为载流子,分析电路,特别是相位相关(phase-dependent)电路(如约瑟夫森结电路,相滑移结电路)的通用模型;其对应的 磁通流通图(Magnetic-Flux-Flow diagram,MFF diagram)[2][3]和电通流图(Electric-charge-flow diagram,ECF diagram)[4] 是描绘电荷和磁通传输的新型交互式电路图,能帮助我们更直观地分析载流子的电磁场相互作用,加深对电路功能的理解。特别的,MFF图以磁通为载流子,直观地诠释了 具有宏观量子效应的超导约瑟夫森结电路 的工作原理。
[1] Y. L. Wang, "An Electromagnetic-Flux-Distribution Model for Analyses of Superconducting Josephson Junction Circuits and Quantum Phase-Slip Junction Circuits,"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vol. 32, no. 5, pp. 1-6, Aug 2022.
[2] Y. L. Wang, "Magnetic-Flux-Flow Diagrams for Design and Analysis of Josephson Junction Circuits,"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vol. 33, no. 7, pp. 1-8, Oct 2023
[3] Y. L. Wang, "A general flux-Based Circuit Theory for Superconducting Josephson Junction Circuits," arXiv:2308.01693, pp. 1-35, 2023.https://doi.org/10.48550/arXiv. 2308.01693
[4] Y. L. Wang, " Electromagnetic-Field-Based Circuit Theory and Charge-Flux-Flow Diagrams," arXiv:2403.16025, pp. 1-40, 2024.https://doi.org/10.48550/arXiv.2403.1602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