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ruansiy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inaruansiyu

博文

论文那么多,哪有那么多创新? 精选

已有 5287 次阅读 2024-4-17 16:26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论文那么多,哪有那么多创新?

 

 

研究生,从其字面意思来说,就是以研究为生活的学生。以研究为生活,那就区别于一般的不以研究为生活的学生,特别是本科生。这就对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研究问题,要分析问题,要解决问题。而要做到这一切,需要研究生具备不同于一般的本科生的研究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科研创新精神。

有一种观点认为,每年有那么多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毕业,也就意味着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研究生论文。要每一个学生的论文都有所创新,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特别是硕士论文,几乎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甚至还有一种摆烂的心理,反正我的论文就这样,最后老师怎么都会让我过的,创新不创新无所谓。“论文那么多,哪有那么多创新?”估计不少导师都听到过这句话,甚至被学生直接这样怼过。问题在于,果真如此吗?研究生论文真的不需要创新吗?

每年的毕业季也是答辩季,导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个论文有什么创新?导师们在评审论文的时候或者参加答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篇论文是否有所创新?如果没有什么创新,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要让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通过外审或者答辩?或许这是不少参加评阅或者答辩的老师们的共同遭遇、共同难题和共同心声!

于是,我们需要讨论如下问题:何谓毕业论文创新?为什么要进行毕业论文创新?如何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创新?为了表述的方便,在行文时,有时候会用论文创新来代替毕业论文创新,把毕业论文作者成为研究者。

 

一、何谓毕业论文创新?

关于研究生论文创新,指的是论文在研究问题、研究资料、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等方面与前人的研究有所不同,能够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推进,能够呈现出研究者的一些新的创见和新意。本文所谈的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过去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博士研究生要有创新意识,按照现有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整个研究生水平的提升,硕士研究生也应该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当然,对于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博士研究生的要求自然要高于硕士研究生。

当然,不可能要求研究者在所有方面都有所创新,只要能够在其中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能够有所创新,也就不错了。一定要让读者,特别是评委老师对你的论文的新意有所发现,能够读出你的文章的一些亮眼的地方。这些亮眼的地方,或者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往往就是你的文章创新的地方。

研究生论文创新,是评价研究生论文的重要标准。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创新,没有作者个人创见的论文,在外审、正式答辩、毕业后的学位论文抽检中往往都比较“危险”。因此,一般有经验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论文的时候,都会要求学生做有些新意的选题。一般都不会让学生做那种没有新意的选题。但是我们学生经常会自己去选择那些没有什么新意的选题,这样的结果就是整个论文很难有所创新。即使整个文章没有太多创新,不过至少选题要有些新意。那些完全没有什么新意的选题,在外审、正式答辩和答辩后的抽检环节,被视为不合格论文的概率极高。

 

二、为什么要进行毕业论文创新?

研究生论文要有所创新,特别是学术学位论文要有所创新,这应该是一个基本的共识。不过在一些人看来,包括老师和学生,好像研究生论文没有必要强调那么多创新。所谓“论文那么多,哪有那么多创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样的论断经不起仔细推敲。

毕业论文创新,这是学术研究的需要。所有的学术研究都需要有所创新,否则,就是简单的重复,这就不是研究。简单重复别人的观点,这就涉嫌抄袭。所有的学术研究,一定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一些新的发现,新的创见,新的增长,新的突破,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研究。所以,学术研究不是一般的人所能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为。它一定是与“创新”联系在一起的。当然,这里的创新,可以是理论创新,也可以是实践创新。理论研究文章,关注的自然就是理论创新。

毕业论文创新,这是培养新时代研究生的需要。培养研究生,需要培养其创新意识,包括实践创新和学术创新。学术论文写作,就是学术创新的体现。新时代研究生,必须要有理论创新意识。这是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一个巨大的区别。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必须要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有自己的一些观察和思考,提出与一般的人、非研究者不同的、而且必须是基于专业的学术性的看法和观点。否则,难以体现研究生的研究水准。

毕业论文创新,这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研究性人才的需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所有工作,都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这种研究能力,未必是写成像硕士论文或者博士论文那样的理论文章。即使这样,你也要对相关问题有所洞悉,有所分析,必要的时候还要写出相关的文章,做出PPT,向别人介绍。至少需要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包括这个行业发展情况如何,本组织在业内所处的地位、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未来发展态势,等等。特别是我们不少同学将来都未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者你所从事的工作与大学或者研究生所学的专业未必完全相关,你如何在新的行业新的领域取得快速发展和个人成长,实现你的发展预期。这就需要你具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凡是那些善于跨界的人士,往往都是研究能力极强的人。简言之,今天评价人才,专业人才固然重要。不过,如果能够跨专业而且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能够取得突出成就,这样的人才必定更加备受器重。

 

三、如何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创新?

论文如何创新,如何写出有新意的论文,这是所有的研究者都很关心的问题。从我这些年指导研究生论文来说,我的一个感受,论文创新,首先是选题要创新。选题创新,这是论文创新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题目本身没有新意,要想做出新意,确实很不容易。

论文创新,往往是研究者自觉创新意识的成果。研究者在写作的时候,往往有意识要有所创新,也会努力从上述诸多方面选择一个方面来进行创新。所以,研究者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意识,我这篇文章与别人的文章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我如何有所创新?我能够找到新资料吗?我能够提出新观点吗?我能够采用新的理论来分析我要研究的问题吗?我在论证逻辑和思路上能够有创新吗?写作过程中,需要这样不断去追问自己,追问得越多,创新也就慢慢能够形成。只要在上述任何一个方面有所创新,都值得肯定和称赞!研究者必须要有一种高度的研究自觉,尤其是要有这种自觉创新的意识。

论文创新,往往是研究生学习成果的体现。研究生教学不同于本科生的地方在于,往往有很多的讨论和交流,这些讨论和交流,往往是产生思想火花的地方,也是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所以我一般在上课的时候,说的特别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问题可以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实际上,不少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受惠于我的课程。比如,今年我们专业有一个毕业生LZK,他写的是广东汕尾市的疍民身份构建问题,这就是他在上我的政治哲学课程讨论的结果。我们的课程有一个专题讨论身份政治,当时他在上课发言时提到他的家乡的疍民群体的身份问题,听完他的发言,我就说,这个问题很有趣,你可以围绕这个问题做一个研究,甚至可以作为毕业论文选题,一定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题。后来他就果真以此作为选题。从现在的完成情况来看,总体还是不错的。这个学生不是我带的研究生,不过只要我认为不错的选题,我都会建议他(们)认真考虑相关选题。研究生教学,应该秉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哪怕不是授课教师直接指导的研究生,都要建议他们尝试去做相关研究。对于我来说,只要对于他们选择一个新的有意义的题目,对于他们的研究有帮助,我都会给他们相关选题建议。

论文创新,往往是实地调研后的延伸和拓展。我带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由于是政治学专业的,我往往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来选题。一个是从我们调研的实践来选题,另一个是从基础理论研究来选题。也就是说,可以做基础理论研究,也可以做我们前期有调查研究的问题。因为我每年都会带学生开展田野调查。比如,我带的2020级陆燕娟同学的论文,就是我们去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调研的区域化党建的问题。当时,我就说这个题目可以做毕业论文选题,你们谁有兴趣可以考虑。同行的其他同学没有这个意识,但是陆燕娟记住了,后面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她就说,她想做这个问题。所以后来我就让她做了这个问题。从实际完成情况来看,也还是不错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实地调研来的问题,而且是地方最新的创新的成果,值得深入研究,当然也是有一定的新意。

总之,研究生论文一定要有所创新。在这个方面,不应该有争议或者非议。要摆脱一些不恰当的认知,比如,本文要反思的这种观点:“论文那么多,哪有那么多创新?”要努力呈现论文的创新性。研究生论文创新,这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术研究代际传承和学术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对于研究型人才的需要。研究生论文创新关键是要把好选题关。在这个方面,学生自己或许能够发现一个有新意的选题,不过主要还是要导师把关。选题是学生的事,也是导师要关心的事。每一次上课,每一次调研,每一次组会,每一次研讨,都可能孕育新的选题。学生要做有心人,要记住导师们提醒的那些可以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题目,因为那些题目往往具有一定的新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7820-1430096.html

上一篇:努力做一名为公众做好高质量服务的优秀人员
下一篇:导生关系关键在于厘清研究生学位论文师生责任
收藏 IP: 183.63.97.*| 热度|

17 杨正瓴 王涛 郑永军 汪育才 张俊鹏 崔锦华 杨光 郭战胜 黄永义 王从彦 熊有威 刘伟 李东风 王安良 冯兆东 姚伟 guest333293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