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物理学上发现了实体的原子,科学家们就把它当成是死寂不变的砖块,尽管后来的科学发现了质子、中子、电子,可科学家们仍然没有认识到它是一个生命系统,只是机械地认为电子在围绕着原子核在旋转,并机械地用强力和弱力来描述其内部的运动。
实际的原子运动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用中国的气理学说来描述一下:
气一元论认为,无限的宇宙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它们并不是死寂不变的,而是充满着紧张和生命力,因此,组织现象无所不在。而原子就是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一种暂态结构,它和万物一样是在反抗周围物质的不对称运动中存在的,反抗能量的产生是它持续运动的基础。
阴阳学说则告诉我们,万物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它们的本性都是反抗,扩张,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可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万物要想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不断寻求与它在变化上的统一,万物的变化和外在世界的变化是一一对应的,可以看成是外在世界变化的一个缩影。
原子也是一样,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星体空间中的混沌物质层次相错巨大的挤压力中涡漩而生的。地球也如此,它也可以在空间中混沌物质的巨大挤压力中涡漩而生。不过,相对于地球的力量来说,原子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这就集中体现在所有原子的运动都是引力波周期的整数倍。如果不是整数倍的话就只能衰减,直到达到整数倍为止。
五行学说则告诉我们,原子空间存在着五种不同的运动形式。
第一种运动就是组织,即原子是在旋转中存在的,在它的空间中的混沌物质存在着层次相错,正是在这种压力下,大量粒子不断涡漩而生。
第二种运动就是扩张,随着大量粒子在原子内部不断涡漩而生,它们彼此之间的挤压力变大,这会导致大量粒子不断向周围空间扩散,使原子不断向外扩张。
第三种运动就是压缩,即所谓的吸引力。由于粒子的物质密度大,而它在混沌状态下密度小,当占有空间大的混沌物质不断被组织成有序粒子的时候,就产生了相空间的压缩,使连续在周围空间中的混沌物质不断向原子中心涌动,而引力就是这种不对称运动的表象。
第四种运动就是控制,亦称普遍联系。粒子都在竞争中存在的,顺应中心意志的粒子不断在原子空间产生,违背中心意志的粒子不断在原子空间灭亡,在粒子的周期产生与灭亡之中,普遍联系方式就产生了,它就是电磁波,它通过连续在空间中混沌物质的周期组织与离散传递开来,控制着它空间中所有粒子的生死存亡,保持了原子的秩序。
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原子是层次分布的,越接近中心物质密度越大,越远离中心物质密度越小,直到与它所依赖生存的空间相平衡。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是电子在围绕着原子核在旋转,其实不然,在这里,电子并不是稳定的粒子,而是由连续物质周期组织与离散而呈现出的一种现象。更重要的是,这些物质运动的周期都是原子基础频率的整数倍,越接近中心,倍数越小,越远离中心,倍数越大,直到边界走向混沌。
第五种运动就是离散,这是由于物质只有一种,彼此之间只有排斥力,而不存在吸引力,因此,走向物质分布的平均化和能量的平均化是一种必然,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的就是这种不对称运动。
以上五种运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保证了整体的动态平衡,并使原子不断与所依赖生存的引力空间相平衡,保持了系统的秩序。
过去,我们认为电子在围绕着原子核在运动,还用强力或弱力来机械地描述原子空间。其实,这里的电子并不是稳定的粒子,而是由连续物质周期性地聚散所呈现出的一种现象,聚使它表现出粒子性,或者说,这里的电子寿命极短,它迅速产生,又迅速灭亡,周期变换,能量是通过这种方式一包一包地传递的。至于强力和弱力,大家是不是也可以用物质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