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cdu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ycdut

博文

砂岩中杂基与似杂基的显微特征 精选

已有 4024 次阅读 2024-3-4 17:0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杂基是指填充于碎屑颗粒之间的细小机械混入物,一般为粉砂和粘土物质,还有细粉砂和碳酸盐灰泥,粒度小于0.03mm。杂基应属原始机械沉积产物,但在陆源碎屑岩的粒间孔隙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在成分和产状上与杂基相似、并非原始机械沉积成因的细粒物质—似杂基

一、杂基

识别杂基不能只依据矿物成分,其结构是更重要的鉴别标志。根据是否经历了成岩后生变化,杂基可分为原杂基、正杂基。

1、原杂基(图1):原始沉积结构的保存是鉴别原杂基的可靠标志。原杂基一般对砂粒不产生溶蚀交代作用,砂粒的磨蚀边和氧化铁质圈清晰可见。黏土质原杂基具泥状结构,细粉砂边缘清楚,黏土矿物本身的光学性质常不清楚。

2、正杂基:正杂基有不同程度的溶蚀交代砂粒边缘的现象。

1)黏土质正杂基中,黏土矿物光学性质很清楚,结构由泥状结构转变为显微鳞片结构或蠕虫状结构(图2);分散在其中的细粉砂边缘变得模糊不清,当重结晶强烈时,可变为绢云母正杂基(图3)。

2)灰泥、云泥正杂基强烈溶蚀交代砂粒边缘(图4),由原始的颜色较暗的泥屑结构变为色颜较浅的微-细晶结构,其中粒屑也因重结晶而轮廓消失,整个杂基中碳酸盐矿物的粒度显得不均匀,晶粒间呈齿形边接触。

3)火山灰正杂基

通常,火山灰杂基在单偏光下常可见大量微粒状不透明矿物,其在正交偏光下全消光。不过,火山灰杂基一般不稳定,在成岩期间常发生蚀变,如收缩形成粒间孔隙(图5)、溶蚀形成粒间溶孔(图6)、胶状伊利石化(图7)、高岭石化(图8)、绿泥石化(图9、图10)和脱玻化(图11)等。

二、似杂基

似杂基不能反映沉积介质的流动特点。似杂基按成因可分为淀杂基、假杂基和外杂基。

1、淀杂基(图12:实际上属于黏土胶结物,常见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等。它们填隙的砂岩多为颗粒支撑,共同特点是干净明亮,不含陆源粉砂,并具世代现象。世代现象是鉴别淀黏土极为重要的标志,世代现象可以由色素不同而显示,也可因成分不同或排列方式不同而显示。

  2、假杂基(图13、图14:假杂基以不均匀的斑状产出为特征。在泥质假杂基中,泥质原有的颜色、成分和结构不发生变化,仅形态改变成填隙状,或者呈火焰状、束状体分布于坚硬砂粒之间的孔隙中;由于挤压流动使黏土鳞片平行砂粒边缘分布,显示假塑性流动构造特征。砂粒棱角可嵌入假杂基,并切断泥质岩的层理构造。当不同类型柔软岩屑挤压形成假杂基时,杂基部分的颜色、成分、结构等方面会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假杂基不能被统计到杂基当中。

 

 

3、外杂基(图15:外杂基的外貌特点与原杂基的类似,呈污浊状,具泥状结构,也可含有细粉砂,但分布局限。外杂基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具有示底构造:孔隙下方充填黏土或灰泥外杂基,孔隙上方充填化学胶结物,上下二者之间直线接触;相邻孔隙中外杂基与胶结物之间的接触界线彼此平行或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胶结物成分与砂岩的主体胶结物成分一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8728-1424063.html

上一篇:显微镜下石英碎屑对物源信息的指示
下一篇:石英砂岩的显微特征
收藏 IP: 117.176.185.*| 热度|

5 尤明庆 苏德辰 郑永军 王成玉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