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致变色超级电容器(EC-SCs)作为一种双功能器件,在柔性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尽管最近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合理设计和开发具有理想稳定性的高性能EC-SC材料仍然具有挑战性。
基于上述背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柔性电子创新研究院张革副教授、卢宝阳教授和青岛科技大学聂广明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氟化策略,通过一步电合成3-氟噻吩来开发具有坚韧氢键交联分子间聚合物网络的高性能EC-SC材料聚(3-氟噻吩)(PFT)。PFT薄膜同时具有高电致变色性能(在560 nm处透过率为42%),良好的电容性能(290 F·g−1, 1 A·g−1)以及出色的循环稳定性(20000次循环后降低2%)。
该团队选择了结构简单、成本低、电子/电化学性能好的经典聚合物聚噻吩构建高性能EC-SC材料。在聚噻吩链上引入氟原子(F),与相邻共轭链上的氢原子形成动态氢键,从而形成坚固的分子内网络。此外,F的半径仅略大于氢原子的半径,不会产生额外的位阻,从而通过氢键使聚合物链更紧密,并为电子在链间传递提供了途径。因此,具有较强分子间网络的PFT之间的距离会比其他CPs短,这可以增强电子和离子的传递,提高聚噻吩的综合性能。
图1 具有氢键交联分子间聚合物网络PFT的设计。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PFT薄膜的表面形貌,与聚噻吩薄膜相比呈现出多孔网状纳米线形态。原子力显微镜(AFM)成像观察到PFT膜的膜粗糙度约为24 nm,进一步表明PFT膜的多孔网状纳米线形态。这种形态可能是由电聚合过程中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引起的,有利于EC-SC材料的机械、离子传输和电学性能。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确定了聚合位点和构象。从优化后的分子前沿轨道来看,电子云主要分布在噻吩的C2和C5位置上,表明氧化聚合主要发生在α-位置。
图2 具有氢键交联分子间聚合物网络PFT的结构表征。
通过引入动态氢键,提供了更快的电子传导,并减少了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收缩。PFT在20000次掺杂/脱掺杂循环中仍保持98%的原始电化学活性,其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甚至可与PEDOT相媲美。其光学对比度超过35%,在560 nm处达到42%,响应时间为0.8 s和1.2 s。当电流密度为1 A·g−1时,聚合物的比电容为290 F·g−1,当电流密度增加到10 A·g−1时,聚合物的比电容为270 F·g−1,拥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图3 具有氢键交联分子间聚合物网络PFT的电化学性能。
基于PFT优越的性能,利用PFT和PEDOT构建了非对称FESDs。器件的颜色在充电时由紫色变为蓝色,放电后又变为紫色。在550 nm处的透过率为8%,在750 nm处为19%。最大能量密度为8.65 Wh·kg-1,功率密度为7965 W·kg-1。由于PFT薄膜的分子内氢键网络,该器件显示出优异的稳定性,在1000次充放电循环(电流密度为2 A·g−1)后,该器件保持了80%的电化学稳定性,透过率仅下降1%。当器件以90°弯曲500次时,电致变色性能基本保持稳定,550 nm处透过率从9%降至8%,750 nm处从21%降至18%。在不同的弯曲角度(45°、90°和180°)下,CV曲线几乎保持不变,电活性保留率大于97%。可以在弯曲状态下工作,对其电致变色和电容几乎没有影响,有望为可穿戴电子产品提供视觉能量存储和传输。
图4 基于PFT的FESD制备与性能表征。
该工作发表在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上。该工作以博士研究生杜春晖和徐昱华为共同第一作者,张革副教授、卢宝阳教授和聂广明教授为通信联系人。
原文信息:
Tough Hydrogen Bonding Crosslinked Poly(3-fluorothiophene)Network via Electrosynthesis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ochromicSupercapacitors
Du, C. H.; Xu, Y. H.; Li, H.; Wu, Z. X.; Yang, H. J.; Liu, X. M.; Lu, B. Y.; Nie, G. M.; Zhang, G.
Chinese J. Polym. Sci.
DOI: 10.1007/s10118-024-3175-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