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p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Open

博文

mLife | 多光程动态加权法解决高浓度微生物测量难题

已有 546 次阅读 2024-12-30 16:55 |个人分类:mLife|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1.png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谷立川教授团队的文章“Measurement of optical density of microbes by multi-light path transmission method”已在mLife 网站正式上线。微生物浓度测量这一简单实验长期以来是困扰整个微生物学界的难题。原因是测量所依赖的比尔-朗伯定律只在低浓度下成立,浓度较高时数据会严重失真。该团队发现采用多光程动态加权法可以使比尔-朗伯定律在高浓度下仍然成立。基于这一原理开发的新型微生物浓度检测仪与配套耗材可将线性测量范围提高到OD600 10.0以上。

2.png

微生物浓度的测量在微生物学研究和相关产业中均为非常常规的实验。由于直接进行细胞计数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具备可行性,光密度(OD600)通常用来表示微生物培养液中的细胞密度。标准的做法是利用分光光度计让一束波长为600纳米的单色光通过10毫米的微生物培养液,通过比较入射光与出射光的强度变化获得OD600读数。分光光度计是测量微生物浓度的理想工具,它们提供了简单、高效、廉价的测量手段。

这种方法背后的原理是比尔-朗伯定律,该定律指出,在相对较低的细胞密度下(OD600<0.5),OD读数与细胞密度线性相关。然而,随着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密度的增加,OD读数与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逐渐偏离线性。在高浓度时,OD读数(表观OD)可能比线性关系预测的值低得多,甚至低一个数量级。这意味着细胞密度可能被严重低估。当在高浓度下需要精确的OD值时,必须在测量前稀释培养液。

该研究发现使用较短的光路测得的OD值等效于测量对应倍数稀释的细胞培养液的OD值。基于这一发现,该团队通过测量三种不同光程的OD值并将其加权平均,可以轻松地实现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广大范围内准确测量微生物培养液的OD值(WOD600)。与仅使用10 mm光程测量相比,该方法测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毕赤酵母的生长曲线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此外,基于该方法设计了L-型比色皿和相应的微生物浓度检测仪,大幅度简化了测量过程(图1)。这也为非侵入式精确测量奠定了基础。

3.png

图1 多光程动态加权法原理以及配套仪器耗材

(A) 测量原理图;(B)L-型比色皿;(C)大肠杆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毕赤酵母生长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到与传统方法相比,测量范围大幅度提高。如果只用10 mm光程测量生长曲线会严重失真。

引用本论文:Wang H, Gu CM, Xu S, Wang H, Zhao X, Gu L. Measurement of optical density of microbes by multi‐light path transmission method. mLife. 2024.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mlf2.12147

图片.png

第一作者

王宏伟  助理研究员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作者简介:硕士,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调控机制的研究及微生物检测技术开发。发表论文十余篇,申请专利6项,其中1项已授权。

图片.png

通讯作者

谷立川  教授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作者简介:博士,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长期从事病原微生物生物被膜耐药及调控机制研究。先后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已有7项授权。

mLife

期刊简介

mLife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中国微生物学会为合作单位)的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第一本综合性高起点英文期刊。mLife瞄准全球微生物学领域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前沿进展,报道内容覆盖微生物学各个学科。mLife的办刊目标是打造微生物学领域综合性国际旗舰期刊。目前,mLife已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ESCI、PubMed Central、Scopus、CSCD、DOAJ、CAS等收录。2024年6月20日,mLife首获影响因子4.6,位于Q1区。

期刊网站:

http://mlife.im.ac.cn/

https://wileyonlinelibrary.com/journal/mLife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097-1699

投稿网站: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mlife

扫码关注mLife

10.jpg

mLife@im.ac.cn

010 - 6480705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63286-1466634.html

上一篇:极端制造 | 磁辅助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研究进展:结构、材料和自传感系统
下一篇:极端制造 | 增材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概述:制备、性能与挑战
收藏 IP: 166.111.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