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默念着陶渊明的诗,在这初春光景,乍暖还寒,听说甲型流感仍在肆虐,还是防着点好,于是戴上大口罩,拿起相机,到公园走一走,拍一拍“淡状浓抹总相宜”的湖面蓝天,录一录“最喜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宁静与惬意,那返璞归真的平实而美好犹沐春风化雨吹散了尘沙雾霾,又像有一股清流流入心田涤清了自怨自艾,舒爽而清润;在这一刻,我不禁大胆的(依靠口罩)做一个深呼吸和伸展四肢的运动,还想起了“文科生的美丽的下午啊”那首歌,竟然生出些许“今昔是何年”的感叹。
陶渊明的诗是我的最爱,那里既有“随寒花飘游”老庄遗风,也有“悠然见南山”平实美好,既有“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吾道不孤,孤且弥坚的信念,还有“桃花源”里的返璞归真的遗世愿景,留给人们的是追求心中美好愿景的无限遐思。
我生而开朗,容易快乐,我妈说我这种“永远不识人间烟火”的倾向叫作“慧根”,其源自我外祖父那高山仰止的人格品质和像遗世独立的神仙一样受到我们家族每个人的拥戴。我喜欢从陶渊明诗作里面找寻心灵慰藉和自信的力量源泉。避世确实是有效途径,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世俗势利和尔虞我诈又怎奈我何;当我寄情于畅游大好河山而流连忘返,当面朝大海却并没有春暖花开的时候,世俗之精于付出与获得的算计好象离我越来越远,我就越来越开心快乐。
只有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和一颗追求美好的心灵,来自美的力量才能感染到自已,美的影响才能留存于世而散播四方,但我知道,人格高贵和审美境界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动从天上掉下来,那是不屈不挠地修炼得来的。
我国的古老格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君子自强不息不正是陶渊明一生的生动写照吗?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纷乱却有着无尽浪漫遐想的年代,仿佛能够看到,陶渊明们那样的孑然独行却百折不回地陶冶高贵情操、锻炼君子品质,才能养育出欣赏美、鉴赏美、珍视美的审美境界和意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8 0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