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缤纷斑斓的盛唐诗坛上,杰出诗人王维作为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以其对自然风光的独特体验和优美表现,丰富了盛唐之音的时代内涵,开拓出诗歌艺术的新颖境界,为唐诗的繁荣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他早年曾有经世致用之志,写下《从军行》、《使至塞上》、《观猎》等边塞诗的名篇,表现出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抱负。中年以后,经历诸多人生变故,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中不幸身陷伪职,成为终生之憾,人生况味愈趋平淡,更多的是在优美静谧的自然风光的抒写中,寄托自己独特的心灵体验,从而形成了清幽淡远、空灵明丽的艺术风格。他与好友孟浩然齐名,时称“王孟”,被认为代表着唐代(以至于中国古代)山水诗歌的最高境界。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王维不仅精于诗歌创作,律诗、绝句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且擅长绘画艺术,特别在山水画的创作上卓然成为一代大家。《旧唐书?文苑传》王维本传云:“(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纵措思,参于造化。”后来人们常以王维的艺术创作为范例,来说明诗画相通的艺术规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论述,当属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而最能代表王维山水诗空灵悠远的境界、体现诗画相通的艺术规律的作品,则无疑是他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
王维曾在陕西蓝田的终南山下购置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宁静生活,长达三十多年。《山居秋暝》一诗,就是他描绘山间的清幽景致、抒发心中的独到感受的名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二句,以叙述的笔调,不露痕迹地点明了地点(雨后的山间)和时间(秋天的傍晚),分别照应着诗题“山居秋暝”四个字,为全诗的景物描写定下基调。开篇一个“空”字,当然是大山深处空旷宁静的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同时不也正是诗人自己空寂淡泊的内心情致的自然表白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接下来,颔联二句则细致描绘出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皎洁的月光,透过茂密的松林,稀稀疏疏地倾洒下来;清澈的泉水,顺着陡峭的石涧,淙淙潺潺地往前流去。这两句,紧承首联秋雨过后、暮色降临的特定景色,具体点出明月、松林、清泉、石涧等的鲜明意象,凸现出此时此地的自然山水独有的风貌,显示了诗人同时兼为画家所独具的对于光线、色彩、形态的独特体验,并把瞬间的感受定格为优美清新的诗歌语言,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正如清代吴乔《围炉诗话》所云:“右丞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极是天真大雅。”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如果说颔联两句还侧重于单纯的写景,那么颈联二句则把写景和写人融汇起来,通过人们的活动,使画面更富于动感,进一步细腻描绘了山间傍晚的优美景色:幽深的竹林中,远远传来喧声笑语,原来是浣纱的女子们结伴归来;绿色的荷叶,在水面上轻轻晃动,原来是一条条渔舟满载而回。律诗的通常写法,往往是颔联写景,颈联则转入抒情。而诗人这里却超出常规,在颔联以细腻的笔触继续深化着景物的描写。这种富于动感的描写,勾画出一幅优美宁静、和平安详的山间生活图景,显示了诗人细腻而独到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令人不由联想起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的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两处描写,虽然详略不同,但在精神气质上,却是极为相似的。而对于在现实风浪中经历了太多颠簸的人来说,这是多么充满魅力、令人神往的美好境界啊!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二句,既是收束,更是升华。春来春去,花开花落,四季转移,物候变化,本是自然规律,而由于山间的景物是如此清新美好,令人留连忘返,所以诗人在尾联中流露出长久隐居于此地的心愿,即使春去花落,也不会为之改变。显然,前边三联的春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而“春芳歇”则是以后之事,是虚写。这里虚实结合,相互辉映,更好地凸显了诗篇的主题。汉代曾有人写下著名的辞赋《招隐士》,其中两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那是替淮南王刘安招纳隐士的文辞。而此处诗人则反用其意,以对山间美好景色的细致描写为烘托,深切表明了自己归隐山林、不与世事的心愿。事实证明,这的确是诗人一贯追求的人生境界,也是他在自己的诗篇中反复咏唱的主题。如《送别》一诗云:“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所谓“王孙”,乃是借喻诗人自己。这两首诗的结尾,一个是以肯定句作结,一个是以疑问句作结,形式略有不同;而其中所表达的隐逸情怀,却是始终如一、不曾改变的。这也恰恰反映出中国古代士大夫在面对世界与自我的关系、进取与退避的取舍之时,亘古长存于其内心深处的一个基本趋向。
总之,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真切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优美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特别是其中富于画面感的鲜明清丽的景物描写,与诗人淡泊宁静的情志融为一体,形成清幽淡远的意境,不仅充分印证了人们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的普遍共识,也为深入理解诗画相通的艺术规律,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艺术范例。
(原载《古典文学知识》 2012年第4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