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TSOF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MATSOFT

博文

Discovery Studio(Help-Tutorials) 采用QMMM的方法对配体结构在活性位点中进行优化

已有 2092 次阅读 2022-11-2 10:26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目的:采用QM/MM的方法对配体结构在活性位点中进行优化。

所需功能和模块:Discovery Studio Client, DS CHARMm。

所需数据文件:1UZE.dsv

所需时间:1小时


介绍

本教程中,对一个配体分子将对接到human testicular 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中,采用QM/MM的方法来优化对接所得到的结合模式。利用CDOCKER将配体分子对接到受体中,计算RMSD值,然后选择第一个Pose进行QMMM优化。

1. QM/MM优化对接得到的配体位置

打开IUZE.dsv,在窗口中选中Zn离子以及与Zn离子配位的配体,两个HIS和一个GLU氨基酸,点击鼠标右键,选中Group…选项,命名为QMgroup。

                                            微信截图_20221102100220.png

选中1UZE中非配体外的所有原子,然后点击Tools | Simulation | Setup Constraints | Create Fixed Atom Constraint,

我们在接下来的QM/MM优化中只优化配体的空间结构,而保持金属蛋白的构型固定。在这里,我们默认晶体中金属蛋白的位置是准确的,而CDOCKER得到的配体位置还需要refine,我们就沿用半柔性对接的思想,在QM/MM优化中,将金属蛋白的位置固定,而只优化配体的构型。金属蛋白上每个原子的位置不进行优化,但是在计算能量的时候还是包含了整个体系。(注意:QM的区域不仅包含配体,还包括Zn离子,两个HIS和一个GLU氨基酸。)

可以看到金属蛋白上蓝色的小球代表了位置上被束缚的原子,在1UZE下面能看到定义的名字“Fixed:fix_1”。

微信截图_20221102100321.png

在Protocols浏览器中展开Simulation文件夹,双击Minimization (QM-MM)流程,流程对应参数在参数浏览器中打开。

在参数浏览器中,点击Input Typed Molecule参数,从下拉列表中选择“1UZE:1UZE”。

点击Quantum Atoms参数,从下拉列表中选择“QMgroup”,指定QM区域。

展开DMol3 Settings参数,点击Functional参数,从下拉列表中选择“BLYP”。(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偏好的密度泛函)

展开Advanced下面的Minimization参数,点击Minimization Constraints参数,选中“Fixed:fix_1”

展开Advanced下面的DMol3 Settings参数,点击Charge参数,输入“0”(QM 区域的总电荷数)。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QM区域的总电荷,Zn离子电荷为+2,配体为-1,GLU氨基酸-1,所以总的电荷是+2-1-1=0。同时设置Expand Quantum Atoms参数,在下拉菜单中选中“False”。当我们设定了QM区域的charge之后,这一项必须选为“false”。(如果设为“true”的话,DS会自动根据QM区域内每个原子的电荷来算出总的电荷数)。

选中Advanced下面的Number of Processors参数,输入“8”(需要进行并行计算的核的数目)。(这个需要根据具体机器来设定,由于QM计算比较耗时,我们推荐使用尽可能多的核来做并行计算。)

 微信截图_20221102100518.png


点击流程工具栏(Protocols toolbar)中的按钮运行作业,等待作业完成。这个作业用8核并行计算,大约需要花一天的时间。   

 

2. 分析QM/MM优化配体后的结果

在Report.htm的Summary中,我们可以分别看到QM区域,MM区域的能量以及QM与MM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点击Output Files中的Output Molecules,查看QM/MM优化后的配体结构。

微信截图_20221102101812.png


同时打开先前保存的rmsd.dsv文件,在1UZE.dsv中选中ligand,然后将它复制到rmsd.dsv窗口中,如下图所示,将优化后的四个配体分别一一复制到rmsd.dsv窗口,并赋予名字Pose1。

微信截图_20221102101854.png

用之前介绍的计算配体关于晶体结构中配体位置的RMSD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Report,

微信截图_20221102102000.png

我们列出了QM/MM优化后配体构型关于晶体结构中配体位置的RMSD(单位为埃)与CDOCKER的结果对比。在用QM/MM优化后,平均的RMSD由2.07埃降到了1.25埃。从这个案例看出,基于从头计算(ab initio)量子力学的QM/MM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精确的对接模型,为我们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科学网名片.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36821-1361958.html

上一篇:Discovery Studio官方教程(Help-Tutorials) 构建基于分子共同特征的药效团模型
下一篇:预测蛋白质序列性质(PTM、抗原表位、亲水疏水性等)
收藏 IP: 124.6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