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螺类美食,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便是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螺蛳粉——一道以螺蛳等为汤底原料、酸辣鲜香、口感滑爽、气味鲜明的广西美食。
而在广西北海,还有一道深受当地人喜爱的特色美食——胡椒煲沙包螺:沙包螺味道鲜美,汤汁醇厚,融合了胡椒的浓郁香气,辛辣恰到好处,一口汤下肚,暖意从舌尖一直蔓延到胃,在秋冬时节享用,那叫一个舒坦。
沙包螺虽然名称中带“螺”,但却不是螺类,而是一种双壳贝类。由于过度捕捞,沙包螺的自然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促进资源恢复,科研工作者对沙包螺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进行了不懈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这种贝类及其养殖模式。
以“螺”为名:钝缀锦蛤的风味与特色
在两广地区,人们习惯将带坚硬外壳的软体动物称之为“螺”,比如象鼻螺(学名施氏獭蛤)、花甲螺(学名波纹巴非蛤)、包子螺(皱纹蛤)等。与象鼻螺、花甲螺等一样,沙包螺也不是螺,而是一种海洋双壳贝类。它与花甲螺是“兄弟”,均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目、帘蛤科。
沙包螺的学名是钝缀锦蛤 (Tapes dorsatus),广泛分布于西南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海区。在日本、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沿海浅滩和泥滩地带均有发现野生群体,而在我国常见于东海、南海、北部湾地区与台湾岛海域。主要栖息于海区潮间带中、低潮区至潮下带及浅海3~15 cm的泥沙底质中,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要食物。
在北部湾沿海,沙包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中大型经济食用贝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品质优等特点,成体体质量介于50~200 g。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是一种适合人工养殖的优良贝类种类。
从外形上看,沙包螺与花蛤螺(学名菲律宾蛤仔)、皱纹蛤有些相似。不过,沙包螺明显要大,它的贝壳略呈长方形,壳腹缘钝,表面黄褐色,具有4条断续的三角形栗色色带,以及锯齿状浅棕色的花纹。仔细对比,基本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在口感上,沙包螺肉质紧实,韧性大,有咬劲,慢慢咀嚼,能细细品出它的鲜、香来,别有一番风味。
▲ 沙包螺、包子螺和花蛤螺对比|邓正华 供图传统养殖模式——底播养殖近年来,由于海区环境恶化和无序捕捞,导致钝缀锦蛤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捕获量逐年下降。开展钝缀锦蛤人工育苗和增养殖研究,实现规模化生产,对于满足市场不断攀升的需求,实现资源的恢复与保护,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3年以来,广西、广东等地高校、科研机构对钝缀锦蛤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进行了积极探索,先后实现了钝缀锦蛤人工苗种繁育成功,并形成了一套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体系。不过,目前钝缀锦蛤的人工养殖规模较小,仍处于探索阶段。
▲ 钝缀锦蛤幼贝|杨凌 供图
广西北部湾浅海区是钝缀锦蛤养殖主产区,其以底播养殖为主,养殖面积超过66 700 公顷。养殖场地以风浪小、潮流畅通、流速缓慢、地势平坦、低潮区中、下段滩涂为佳。以沙为主的沙泥质滩涂,适宜养殖。
随着钝缀锦蛤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传统底播养殖方式出现养殖成活率低、采捕时贝壳破碎率高、劳动量大、回捕率低等问题。
筐式、吊养:养殖模式新探索
为探索钝缀锦蛤更为高效且方便管理的养殖模式和适宜的养殖密度,近期,广西大学潘英教授研究团队联合防城港市渔业技术推广站裴琨团队开展了钝缀锦蛤在广西北部湾3个海区的中培与养成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他们采用筐式养殖在北海、防城港、钦州3个海区开展钝缀锦蛤中培和养成期不同养殖密度的生长比较研究,并首次在防城港白龙珍珠湾进行钝缀锦蛤养成期网笼吊养。
▲ 钝缀锦蛤中培、养成阶段筐具和吊养网笼
实验结果表明,筐式养殖钝缀锦蛤在北海海区中培期成活率可达78.23%,海区养成成活率可达95.00%,并且筐式养殖采收方便。因此,筐式养殖模式可作为钝缀锦蛤在北部湾海域高效的海区中培和养成模式。
▲ 北海、防城港、钦州海区养殖实验场地
滩涂调查表明,北海海区大部分滩涂平缓,退大潮几乎全部露空,北海网箱养殖一般都设在浅海区,不在滩涂低潮区。钦州竹筏式吊养牡蛎的海区为半咸淡水,盐度偏低,不适合钝缀锦蛤生长。防城港白龙珍珠湾滩涂低潮区常年浮排网笼吊养马氏珠母贝,吊养水深合适,且盐度高,适宜钝缀锦蛤生长。
网笼吊养可降低风浪以及退潮露空时间对钝缀锦蛤摄食及生长的影响。与筐式养殖相比,网笼吊养使贝类摄食、呼吸等不受退潮露空时间影响,可以缩短养殖时间,且其排泄物更容易扩散,避免了排泄物沉积对其生长环境的污染,同时采用轻便的浮石作为基质替代海沙,产品加工时不需要进行吐沙处理,可提高钝缀锦蛤的品质。
研究结果显示,网笼吊养钝缀锦蛤成活率均在90%之上,最高可达96%。
▲ 防城港海区网笼吊养实验浮排
筐式+吊养模式
为解决中培筐被海浪冲翻、毁损等问题,研究团队还在养殖海滩进行了“筐式中培钝缀锦蛤+吊养马氏珠母贝”防风浪养殖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海滩0~20 cm 深的底质受波浪的影响有变动,变化剧烈程度为砾>粉砂质黏土>细砂>粗砂>中砂;防浪格内的钝缀锦蛤中培筐无掀翻、移位的现象;吊挂的缆绳和马氏珠母贝笼存在下垂、变形,甚至坠地情况,风浪过后,没有发现有缠笼现象。防浪格内外钝缀锦蛤的壳长、壳宽和平均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但防浪格内成活率显著高于格外 (P<0.05)。
▲ 筐式中培钝缀锦蛤+吊养马氏珠母贝防风浪养殖模式示意图|裴琨 供图
小结与展望
钝缀锦蛤在广西北部湾3个海域低潮区适宜采用筐式进行海区中培和养成。其中,北海海区适宜的中培密度为2 000粒·筐−1、养成密度为40粒·筐−1,防城港海区适宜的中培密度为1 500粒·筐−1、养成密度为40粒·筐−1,钦州海区适宜的中培密度为1 500粒·筐−1、养成密度为20粒·筐−1。
北海中培和养成效果优于防城港和钦州;此外,在防城港海区开展大规格钝缀锦蛤网笼吊养是可行的,各个密度组生长指标及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且成活率均在90%以上。
作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双壳底栖贝类,钝缀锦蛤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受到青睐。未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生态友好的养殖实践,将推进钝缀锦蛤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民众带来更多质优味美的海产品。
参考文献[1] 彭银辉, 陈瑞芳, 王志成, 等. 钝缀锦蛤的人工育苗方法: 103125415A[P]. 2013-06-05.
[2] 曾志南, 巫旗生, 文宇, 等. 一种钝缀锦蛤的种苗规模化培育方法: 105075938A[P]. 2015-11-25.
[3] 张柯馨, 罗泽鑫, 张元, 等. 钝缀锦蛤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 南方水产科学, 2023, 19(3): 51-59.
[4] 聂振平, 彭慧婧, 邹杰, 等. 钝缀锦蛤选育群体F2生长性状相关性及遗传力分析[J]. 广西科学, 2020, 27(3): 241-247.
[5] 杨凌, 曾尚伟, 韦朝民, 等. 钝缀锦蛤海区中培筐式养殖及马氏珠母贝吊养养殖防风浪模式分析[J].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3, 38(1):52-59.
杨凌, 刘一鸣, 徐炳杰, 王超奇, 吴韬, 邢清淦, 裴琨, 韦朝民, 曾尚伟, 潘英*. 钝缀锦蛤在北海、防城港、钦州海区的中培与养成实验[J]. 南方水产科学, 2023, 19(6): 38-50.
撰文|荣 辉
编辑|艾 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1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