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fsckx 发布海洋生态和渔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和科普文章

博文

[转载]养殖工船|养殖“航母”里的溶氧浓度早知道

已有 702 次阅读 2023-8-18 10:3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01   养殖工船的前世今生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就进行了养殖工船的概念设计,提出了包括浮体平台、船载养殖车间、船舱养殖以及半潜式网箱工船等多种形式。例如,法国在布雷斯特北部的布列塔尼海岸与挪威合作建成了一艘长270 m、总排水量10万吨的养鱼工船;挪威NSK船舶设计公司2015年发布了其设计的3艘大型深海养殖工船,总长430 m、型宽54 m,单船可以养殖1万吨三文鱼成鱼或超过200万条幼鱼。


我国虽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便提出了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的设想,但直到近十年才真正付诸实践。

2017年7月,我国首艘养殖工程“鲁岚渔61699号”在山东成功交付,可满足冷水团养殖鱼苗培育和养殖场看护要求。2020年10月,全球首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舷侧开孔式养殖工船“民德号”成功交付,该船由普通散货船改装而成,具有鱼类养殖、饵料加工、活鱼运输等功能。2022年5月,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该船采用电动推进双桨,总长249.9 m,型宽45 m,型深21.5 m,设计吃水12 m,排水量13万吨,载重量约10万吨。

2022年9月,“国信1号”养殖的首批大黄鱼开捕上市,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装备产业步入快车道。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养殖工船”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image.png

▲ "国信1号"养殖工船|图片来自网络

02   封闭式养殖工船:流动的海上牧场


养殖工船主要有通海型和封闭式两种类型。封闭式养殖工船是以船舶为载体,在养殖舱进行养殖,单舱养殖水体可达数万立方米。养殖工船上配有动力系统,具有灵活的机动性,可选择最佳适鱼温度和水质好的海域进行游弋式养殖,同时还可躲避恶劣的海况。封闭式养殖工船采用的是循环水养殖,通过控制循环水换水量维持养殖舱内的养殖水体各个指标达标。封闭式养殖系统具有养殖环境可控、集约化程度高、能抵御敌害生物侵害和养殖排污物可收集等特点,是绿色高效的养殖方式。

image.png


▲ 封闭式养殖工船养殖舱


03   养殖舱的智慧大脑:实时监测水质

养殖试验船上配备一套监测系统,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情况、鱼类行为、船体姿态以及养殖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显示、报警和记录等。其中,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多参数传感器对养殖舱中的水温、pH、溶解氧、盐度进行采集,并将数据实时发送至监控主机。

image.png


▲ 养殖工船养殖舱外观

image.png

▲  养殖舱监测系统结构简图和实物图

04   至关重要的环境因子:溶解氧


溶解氧是养殖工船水环境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直接关系到鱼的存活和生长,溶解氧含量不足会使鱼产生应激反应、食欲下降、饲料转化减少、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是急性死亡。然而,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受天气、水质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时滞大、非线性、不稳定等特点。因此,加强对溶解氧预测研究,提高溶解氧的预测精度,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巨大损失。

image.png


▲  养殖舱水质参数监测界面

05   预测模型:溶氧浓度早知道

  • 常见的溶解氧预测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是深度学习模型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序列特征提取能力。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因能解决长期依赖性问题而被广泛应用于时间序列数据预测中。门控循环单元 (Gated recurrent unit, GRU)是LSTM的改进模型,模型更简单、参数更少、训练速度更快,尤其在原始数据较少的情况下,GRU的预测效果要明显优于LSTM。然而,GRU网络不能充分挖掘数据的特征,当预测长度较长时预测精度会降低。由CNN和LSTM或者GRU组合而成的混合模型已被许多学者所研究,并且在故障识别、环境监测、风力发电和语音识别等领域被广泛使用,但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依旧较少。


  • 极具优越性的CNN-GRU溶解氧预测混合模型


本研究通过在养殖工船上进行卵形鲳鲹 (Trachinotus ovatus) 养殖试验,以养殖过程中采集的数据为样本,充分利用CNN提取序列特征的能力和GRU对时间序列预测的优越性,提出了一种CNN-GRU溶解氧预测混合模型,对养殖舱的水体溶解氧进行预测。并采用多个评价指标,将CNN-GRU模型与CNN、LSTM、GRU等3 种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混合模型的优越性。


image.png

▲ CNN-GRU网络结构图

试验数据通过养殖工船的水质监测系统进行采集,水质监测系统的采样间隔为15 min,试验周期为18 d,共获得了1 728组实验数据。在线采集的数据有:溶解氧含量、温度、pH值、盐度、循环水流量。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选择了与溶解氧相关性较大的4个变量(溶解氧含量、温度、pH和流量)作为模型输入。


将采集到并经过预处理后的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两部分,选用前17 d共1632组数据作为训练集,第18天共96组数据作为测试集。分别使用CNN、LSTM、GRU和CNN-GRU4种预测模型对溶解氧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图所示。从4个预测图可以观察到,CNN的预测效果最差,预测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波动;LSTM和GRU的预测效果较好,预测曲线与实际值较相近,CNN-GRU的预测效果最好,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很小。

image.png

 ▲ 4种模型预测结果

为了比较4种模型在预测养殖舱溶解氧含量方面的性能,分别使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决定系数R23种性能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4个模型的RMSE、MAE和R2如下表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C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差,CNN-GRU模型预测效果最好

image.png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的CNN-GRU模型对溶解氧的预测具有最高的精度,各个评价指标都优于单一模型,这对养殖工船养殖水体溶解氧的预警和调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关文章

苏辉锋, 丁乐声, 王绪旺, 陈木生, 陈潇*. 基于CNN-GRU混合模型的养殖工船水体溶解氧预测研究[J]. 南方水产科学, 2023,19(4): 174-180.

点击“https://www.schinafish.cn/article/doi/10.12131/20220298”了解详情。


撰文 | 苏辉锋
编辑 | 江 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35942-1399461.html

上一篇:[转载]海洋里的绿色抗冻剂 | 为磁场冷冻加码
下一篇:[转载]来真格的!3个多月即发表|《南方水产科学》“智慧渔业” 专题征稿启事
收藏 IP: 183.63.17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1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