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yb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inaybz

博文

对十三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评阅感悟 精选

已有 4836 次阅读 2023-8-7 13:02 |个人分类:一流课程建设|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校本次有13位教师申报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师积极性都较高,整体改革基础都较好,教学积淀都较多,但是评审中也发现如下几个突出问题,希望引起课程团队注意。

1.为什么要申报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必要性没有讲清楚。国家第三批一流课程申报分成五大类,课程团队既然选择了混合式课程类,首先就要讲清楚课程是如何符合该大类申报要求的,目前几乎所有教师都没有关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之所以我敢这么肯定地说,是因为假如让这些教师去申报其他类,材料和内容很可能也是这么写,根本没考虑“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个基本问题,导致内容组织和申报书撰写没有突出该类课程的要求和特点,与评审指标的对应关系较差,这在评审时是会吃亏的。

2.很多评审指标硬性要求没有反映出来,对标意识缺乏。例如,对评审否决性指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申报材料只有一个申报书,申报材料不齐备,线上资源不提供用户名、密码,校外打不开链接等情况不在少数。再例如,课程与推荐申报类型是否相符(查看是否属于本人或他人的慕课、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课程教学安排不符合“安排20%-50%的线上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是评委特别关注的评审指标,几乎所有教师都没有明确说明是怎么符合的,特别是线上学时安排不多的课程,例如有一门课程总学时59,线上学时12,我的第一感觉是线上学时比例有点悬,计算一下比例为20.34%,才知道满足最低要求,但是让评委自己去测算,给评委的感觉不可能好。

3.缺少凸显评审指标的有效改革案例,亮点意识缺乏。评审指标针对该类课程的一些明确的、量化的、特殊的评价要求,其实就是在引导凝练课程特色的方向,例如,一级指标一:课程目标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这个指标其实是想让你讲清楚两个目标,一是课程目标是什么,课程学完后学生有什么收获,课程有什么价值;二是课堂目标是什么,每堂课、每次课学完后有什么价值,目标是为有效评价和持续改进而设置的,通过这两个目标的具体内容就能看出你的课程是否满足三个二级指标观测点,例如你的目标都是传授知识,怎么能说是以学生为中心呢?你的目标都不能准确评价,怎么去持续改进呢?你的目标都没有课程思政想达成的内容,怎么能说你落实了课程思政理念呢?目前大多数课程基本没有提供这两个目标,少数提供了的,写法和描述也不符合要求。再例如,一级指标四:教与学发生改变。这个指标中“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这个基本要求是一定要回答的,回答的重点就是线上自主学习是如何安排的?线上线下的混合是如何开展的?是课外+课内的形式,还是课内分段实施,亦或问题导向的多课时之间有效混合形式?这既是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特色,也是最能体现课程改革特色的地方。这些问题都不回答,怎么让别人认可你?

4.从内容到形式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利他思维缺乏。申报书要有图有真相,要基于别人便于理解你课程改革的思维来组织材料,通过恰当的图表、有效的数据、科学的分析、典型的案例等来展示自己课程的改革特色。目前的申报材料还是基于文字描述的多,基于被动回答问题的多,基于笼统概述的多,撰写的材料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的课程,罗列的说法可以用于所有的课堂,这怎么能在评审中得到专家认同呢?我们常说表达要详略得当,要有自己课程、自己团队的特色,要站在别人便于理解的角度阐述,要站在引领示范的角度总结,例如,不少教师都谈到了加强师生互动,那么为什么要互动?如何互动?互动效果怎么样?学生不愿意互动时你是怎么解决的?互动中遇到的典型问题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悟和解决办法?这些才是课程申报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才是大家希望能从你的课程学到的东西。再例如,不少教师有很多教学比赛获奖材料,能否谈一下你为什么参加教学比赛?教学比赛对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比赛你解决了什么问题?比赛中的思想和做法是如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否按照以赛促教的课程建设思路,把课程改革的难点、重点、亮点按照比赛的时间节点结合起来,让人相信你是积极进行课程改革而非被动课程改革,让人相信你的改革是真实有效的,而非为了申报而东拼西凑材料。

总之,申报一流课程与申报其他项目一样,首先要有底线思维,要回答好是如何符合申报要求的。其次是要有对标思维,要按照评审标准凝练好申报材料。第三是要有亮点思维,自己的特色做法、特色案例、典型感悟和经验要写出来。第四是要有利他思维,站在对方的视角审视材料和组织材料,让评委理解你、认同你,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表达清楚改革特色和改革亮点,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34668-1398157.html

上一篇:课程思政示范案例评阅感悟
收藏 IP: 210.45.247.*| 热度|

11 王安良 李斐 周忠浩 吴斌 杨正瓴 张俊鹏 石磊 彭真明 崔锦华 杜学领 左宋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