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ying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iying03

博文

[转载]每日科研进展l2023.08.09l基于喂食dsRNA纳米复合物的递送系统:控制城市害虫德国小蠊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已有 738 次阅读 2023-8-9 09:4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640.png

202384日,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Pest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Oral-based nanoparticle-wrapped dsRNA delivery system: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controlling an urban pest, Blattella germanica”研究论文,开发了一种基于喂食dsRNA纳米复合物用于防控城市卫生害虫德国小蠊的新方法。

RNA干扰( RNAi )技术通过靶向与昆虫产卵、交配、表皮合成等生命相关的重要基因,在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害虫防治提供了一种极有潜力的途径。RNAi技术对靶基因的有效沉默取决于进入特定细胞的dsRNA / siRNA分子的数量,因此RNAi的关键是确保这些分子被递送到目标生物的靶细胞中。昆虫dsRNA喂食法的优点是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操作简单,省力省时。然而,这需要大量的dsRNA,使用传统的转录试剂盒合成dsRNA会大大增加成本。此外,昆虫肠道和血液中的dsRNA酶等核酸酶也能快速降解dsRNA。因此,寻找一种经济的合成dsRNA的方法和合适的保护剂来保护dsRNA不被降解,在基于经口的dsRNA喂食递送中变得非常关键。利用大肠杆菌表达dsRNA是一种可以合成大量dsRNA的简单表达系统,可以大大降低成本,pET-2p是一种经典的可以表达目的基因dsRNA的载体,与RNaseⅢ缺陷型细菌HT115菌株结合生产dsRNA。此外,纳米材料载体在不影响其沉默害虫靶标基因的能力的情况下,通过阻止dsRNA的降解和提高dsRNA分子向靶细胞的递送,在提高RNAi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星型纳米材料SPc可以结合带负电荷的dsRNA / siRNA分子,保护其免受昆虫血淋巴的酶降解,并促进其穿过细胞膜,是一种高效、廉价的dsRNA载体。这对于推动基于RNAi的害虫治理实践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几丁质合成酶是昆虫发育过程中重要的酶,参与昆虫表皮的关键组分几丁质的合成,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害虫防治的潜在靶标。德国小蠊是一种臭名昭著的城市公共卫生害虫,其携带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在其分泌物中发现的过敏原,导致人类疾病的传播,并引发人类严重的过敏反应,目前德国小蠊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杀虫剂,然而化学杀虫剂会对环境和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此外,德国小蠊对多类化学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可持续的控制德国小蠊的新型绿色防控手段。该研究以德国小蠊为研究对象,探究了2个新鉴定的几丁质合成酶基因BgCHS1BgCHS2的功能,并评估了基于纳米材料SPc包裹dsRNA复合物的经口RNAi递送系统的效果。

通过进化树分析发现昆虫CHS1CHS2分支明显分开为两组(图1A)。BgCHS1BgCHS2分别单独聚在昆虫CHS1CHS2分支。分别与另一种蟑螂美洲大蠊PaCHS1PaCHS1a聚在一起,与直翅目昆虫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CHS聚在一起,这表明他们在进化过程中有着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组织表达分析发现BgCHS1BgCHS2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图1B)。BgCHS1在表皮中表达量最高。在表皮中的表达量分别是嗉囊、前肠、中肠、后肠和马氏管中的157.53275.41260.38236.5314.24倍。而BgCHS2在中肠和前肠中表达量较高,至少是其它检测组织的3倍。

640 (1).png

1A进化树;B组织表达谱

通过注射dsRNA进行RNA干扰后,dsBgCHS1dsBgCHS2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26.54 %27.30 %,统计发现其蜕皮过程也被阻断。此外,dsBgCHS1dsBgCHS2的发育明显落后于dsGFP,解剖发现,dsBgCHS1dsBgCHS2的肠道也比dsGFP对照变得更小、更薄、更透明,dsBgCHS1组和dsBgCHS2的存活率也显著低于dsGFP组的存活率。值得注意的是,在dsBgCHS1处理组中,部分蟑螂表皮裂开甚至出现部分表皮脱落,腹部部分表皮甚至缺失,而在dsBgCHS2组中,蟑螂体型较小但没有出现明显的表皮缺失(图2)。

640 (2).png

图2:A注射RNAi结果分析;B表型图

对于经口递送dsRNARNAi实验,dsBgCHS1/ SPcdsBgCHS2 / SPc处理组在全虫、肠道和表皮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都显著降低,dsBgCHS1dsBgCHS2的发育明显落后于dsGFP,解剖发现,dsBgCHS1dsBgCHS2的肠道也比dsGFP对照变得更小、更薄、食物更少和更透明,体重也有所变轻,dsBgCHS1组和dsBgCHS2的存活率也显著低于dsGFP对照组的存活率(图3)。

640 (3).png

图3:A喂食RNAi结果分析;B表型图

通过透射电镜发现,取食dsBgCHS1/ SPcdsGFP / SPcH2O / SPc的蟑螂围食膜(PM)较完整,覆盖肠上皮细胞。而dsBgCHS2 / SPc组蟑螂的PM几乎缺失,导致肠道上皮细胞不受PM的保护而在中肠中扩散。此外,dsBgCHS1 / SPc处理的小蠊,其表皮结构变得杂乱无章且部分缺失,表明BgCHS1的下调抑制了表皮几丁质层的形成。相比之下,dsBgCHS2 / SPcdsGFP / SPcH2O / SPc处理组的昆虫表皮结构排列整齐(图4)。

640 (4).png
图4:组织扫描电镜结果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级硕士研究生龙贵军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贺鹏教授通讯作者,贺鸣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此外,埃及农业研究中心Youssef Dewer研究员,贵州大学研究生刘烜政、郭欢、张梦琪、马云峰、龚浪浪、莫邬佳、丁柃文、王琴也参与了该项研究工作。

640 (5).png

图5:dsRNA纳米复合物防控德国小蠊的作用模式图

原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340-023-01677-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21522-1398363.html

上一篇:[转载]每日科研进展l2023.08.08l马铃薯甲虫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亚基Ldα3、Ldα8和Ldβ1与新烟碱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下一篇:[转载]每日科研进展l2023.08.10l蚜虫唾液中SmCSP4通过与TaWKRY76 互作刺激小麦由水杨酸介导的防御反应
收藏 IP: 221.239.2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0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