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懂得越多越疑惑,在专业常识方面
武汉理工大学:刘永红
尽管这篇短博文的标题很难在大多数科研人中激发兴趣,反倒我格外想把它的意图尽可能好地表述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不重视专业常识,有可能导致“致命性”后果,如,原本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却因常识小错被拒,有可能对基本常识理解错误而闹出笑话,被人说一点不专业,甚至被人鄙视。但我希望,这种情况在我国科研人眼中不会出现。
事实与原则三则
I. 先入为主
“高斯的曲面论与广义相对论间最重要的接触点就在于度规性质,这些性质是建立两种理论的概念的主要基础。”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意义》一书中讲到的,是它们内在的核心。经典广义相对论利用了惯性和万有引力的性质归于统一,因此具有远超经典力学概念的优越性。然而,有物理学家认为“广义相对论”的提法是“名不副实”的,如,前苏联科学院院士福克(Fock, 1898-1974)指出,广义相对论反映的实际上是引力理论。于是,有学者就开始纠结什么是真正的广义相对论的问题,并且有人总想取而代之,到头来寻不见知而愠,不见是而闷。说明“先入为主”,在专业常识方面也不例外。
II. 命名,权威说了算
按理说,哥德巴赫猜想应该称为“笛卡儿猜想”,因为这一猜想比哥德巴赫大约更早100年,已先由笛卡儿提出过了,但为什么这个美名却给了哥德巴赫呢?请看大名鼎鼎的数学家爱多士(参见科学网上我写的关于爱多士的博文“唯有他,把世界各地的冷板凳都坐了” 2023.3.8)是如何说的,“但我认为哥德巴赫猜想的名字仍应保留”,“首先,哥德巴赫写给欧拉的信使这一猜想获得了普及。同时,哥德巴赫是那样贫穷,而笛卡儿又是那么富有,这很像是要从婴儿手里抢走一块糖果。”要懂得,命名之事由权威人士来定夺,这是科学共同体的一个“潜规则”。
III. 想当然的定义,并不是公开问题等
我记得,有一次给SCI期刊评审论文,作者给出的定义怪长的,是想当然的循环定义,在我看来是十分错误的。实际上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可以说,数学定义的学问深不可测。
我有一次评审数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我看到前言中讲,他和导师一起研究了一个数学问题,还发表几篇论文,并且说他们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公开问题”。事实上,他们自己想出的问题,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问题,哪里是什么数学“公开问题”,半点不挨边,谬以千里乎。
我在评审论文时就遇见过,把发表的几篇论文打包在一起,当成硕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学位论文,看似“高级”,实为错误做法,缺乏论文写作常识,这样肯定不过关,打板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