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分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ecXu 为创造价值而奋斗

博文

简述汉字简化运动的历史,兼谈壮语是汉字罗马化的牺牲品

已有 7711 次阅读 2013-2-23 13:4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繁体字, 汉字罗马化, 壮语

    蒋劲松老师在科学网上批评当年汉字简化运动中的,与除四旧的意识形态相一致,企图割裂中华文化纽带的历史政治意图:漢字簡化運動的問題是什麽? 陈丹阳提出要摆脱笼统性的批评,而要有更细节性的讨论简化运动的产生过程:就汉字简化运动与蒋劲松老师商榷。孟津老师则接过话头讨论——汉字规范化的必要性
    这样的讨论真是让我觉得欣喜,让人感觉这才像“科学”网的样子,大家虽然观点和态度不尽相同,却能够以专业,平心静气的讨论的方式来探讨问题。希望这样的讨论在科学网越来越多。丹阳提要有具体的简化运动的细节讨论,我是同意的。孟津老师展现的汉字功底让人赞叹,不过汉字规范化或者标准化和汉字简化本身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大陆以外的华语地区使用的繁体字本身就是标准化的汉字书写体系。
    而从我能看到的资料上来说,蒋老师要批判的政治意图是证据确凿的。中文维基百科的汉字简化的词条上有详细的记录。我这里稍微转贴当中汉字简化运动当中几个重要的历史时间点:
------
    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

    1950年蘇聯史達林指示將協助中國廢除漢字:「全世界都是要通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而實現共產主義的,全人類的語言文都是要通過統一的民族語走向區域語,而實現共同的世界語。」毛澤東對此附和:「中國文字改革的方向要走向世界各國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並采纳吴玉章提议,着手进行廢除汉字的工作

......
    1952年下半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汉字整理组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一次稿,收比较通行的简体字700个。毛泽东阅该稿后指出:拟出的700个简体字还不夠简。做简体字要多利用草体,找出简化规律,作出基本形体,有规律地进行简化。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俄籍顧問謝爾應琴柯(Selchiuchinko)在「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會議上指示:「嚴格的拼音原則是採用中國共產黨員在蘇聯創制的那套拼音文字是最合理的」[6]。
......
    1954年11月3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对《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五次稿再作必要的修改。汉字整理组在第五次稿的基础上编成《汉字简化方案草案》(798个简体字、拟废除的400个异体字、251个手写体汉字简化偏旁)。文改会估計漢字難以在短時間改為拼音文字,中間會有新舊文字的過渡時期,因此在策略上需破壞漢字形體,削弱漢字效用,以簡體字創造漢字內部利於拼音化的條件[7]。
......
    1957年,中共展開「反右鬥爭」,很多知識分子因爲曾對漢字簡化及漢字拼音化方案提出異議而遭到迫害[8],中國大陸上對漢字簡化的質疑自此被窒息
.....
    1977年12月20日,公佈《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称为“二简字”。
    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宣布废除“二简字”。
-----------
    以上是汉字简化运动当中的真实记录,汉字最终摆脱被罗马化的命运,但过程足以让人触目惊心。
    汉字改造运动中受冲击最惨重的,是壮语。
    “一千多年前,壮族人民就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发音、语义,创造了方块壮字(土俗字),民间使用的土俗字据《古壮字字典》(苏永勤等编)统计大约为4800个...”信息来源(维基百科):壮文
     维基百科中的方块壮字的词条又谈到:“最初创造的时代不明确,但7世紀已经存在,现在看得到的最早记录是唐代683年的石碑《六合堅固大宅頌》,及始建于公元697年的智城碑,迄今已有1300年以上历史。”这里我贴一个用方块壮语写的世界人权宣言的一部分:
          
    虽然我们并不能都认全这些字,但是还是非常有亲切感。这样的文字也相当能反映壮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文明交融的历史。而这样的文字和文化纽带,在1957年以后以为中国政府推行的壮语罗马化运动给硬生生地割裂了。现在的壮语已经面目全非。比如以下的例子(来源http://zh.wikibooks.org/zh/%E5%A3%AE%E8%AF%AD):
    汉语:这是什么?
    现代拼音壮语:
Gij neix gijmaz?
    这里再给出现代的壮语版本人民网官方网站作为对比:http://sawcuengh.people.com.cn/
    美国壮语学家,Margaret Milliken (中文名
白丽珠),在刊发于《民族研究》(南宁)1999年02期,第79~86页的论文《三种壮文的比较研究》中也写道(原文全文网络转载可见http://www.rauz.net.cn/bbs/dv_rss_xhtml_22_39292_10.html):
        “
五十年代,国家为壮族创造了拼音壮文,并在八十年代初进行了修改,使整套文字全部拉丁字母化。一九八二年,拼音壮文方案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四十多年来,拼音壮文在广西各地被时断时续用于举办成人扫盲班和小学教学。”
    然而在谈及壮族对文字的文化心理的部分,作者也写道:
    “
古代壮文和简化壮文都继承了广西用方块文字书写的悠久历史传统。覃乃昌先生指出,广西用汉字教学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据史料记载,约在公元625年,武鸣 就设立了学堂,到明清时期, 这种古典学堂发展到五所。1567年,武鸣已有19个社校和4个私塾学校。到现代,学生人数自然大量增多。
  现在,汉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字,所以,方块文字的运用得到文化环境的支持。同时,在长期的接触过程中,壮族形成的文化心理是以壮族文 化为核心,通过文化的相互影响寻求自我发展。(注:覃乃昌著:〈试论拼音壮文推行困难的基本原因〉,《广西民族研究》1995年第2期,107页、108 页、109页。)因此,汉族文化不受排斥,而是被壮族兼容并蓄,学为己用。方块文字被看作是中国文字而倍受壮族青睐。

        比较两种方块文字,古代壮文保留的民族特色更为浓厚。由于壮语本身结构特征的要求,简化壮文也有独特的字体,但整套文字比古代壮文更接近汉字,因而,从这 套文字的学习过渡到汉文学习的价值更大,因为已经学会书写简化壮文的人也将懂得怎样书写汉语中也使用的意义相同的文字。对于这些字体,他们只需学习其汉语 读音和应用语法即可,就象日本人和朝鲜人学习汉语一样,碰到听不懂其意义的新词,叫老师写出来,问题就迎刃而解。阅读和书写文字的技能,以及字形与字义的 联想,都可以完全移用到汉文学习之中。
  与此相反,看到拼音壮文,由于它的外形跟当地使用的文字毫无相似之处,人们误以为是英文或外文。而且, 尽管拼音壮文简单易学,但是学会壮文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许多情况下,壮族人也想学会汉语,以便能够通过高考升学并找到更好的工作。如果把汉语学习当作 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一,那么,学了拼音壮文的壮族孩子还要花额外时间学习汉语。阅读汉语所需的技能跟拼音壮文阅读技能差别极大,以至于掌握了的东西不能作为 学生学习别的东西的开端。为了学习汉语,他们只能另起炉灶,从笔顺笔划和偏旁部首开始,死记硬背汉字的字形字义。

    读罢,令人叹息不已!这是人为造成的文化的割裂!我不知道如果自己是壮族人,了解到自己的本族语言有这样一个历史脉络,看到现今的壮语文字,会有什么样的情绪?
    我只能感叹,好在汉语没有经历这样惨痛的命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3-664406.html

上一篇: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老鼠模型被指意义有限
下一篇:BBC关注中国“剩女”问题引社会热评
收藏 IP: 213.103.216.*| 热度|

8 陈安 吕洪波 陈桂华 陈丹阳 陈学雷 蔣勁松 王亚娟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