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免疫缺陷(IEIs),也称为原发性免疫缺陷,其特征是免疫系统缺陷导致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或免疫反应失调。大多数的IEIs是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目前超过430个致病基因已被报道。纯合、复合杂合、半合子突变(功能丧失)或亚等位基因突变(功能减弱)会引起典型的隐性IEIs,而杂合突变通过功能增强、显性负效应或单倍剂量不足导致显性IEIs。IKAROS,锌指(IKZF)蛋白家族是一组在造血过程中(尤其在淋系造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这个家族的特征是在蛋白结构中间有与DNA结合的锌指(ZFs)结构域,在C末端有两个ZFs,与其他IKZF分子形成同源和异源二聚体。
2021年7月,东京医科牙科大学的研究者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 variant in human AIOLOS impairs adaptive immunity by interfering with IKAROS”的论文,他们在一个缺乏B细胞和易感EB病毒的患者家系中发现了一个杂合的IKZF3错义突变,导致编码的AIOLOS蛋白第159位的甘氨酸变为精氨酸(在DNA结合域内,图1),进一步研究表明突变的AIOLOS不能识别典型的AIOLOS靶DNA序列,但获得了与新的AIOLOS DNA序列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且突变体通过显性负效应影响野生型 AIOLOS与DNA的结合能力。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相应的点突变小鼠,发现纯合和杂合突变小鼠也表现出B、T细胞发育缺陷的表型,此外EMSA、ChIP-Seq、Co-IP等实验证明突变后AIOLOS -IKAROS异源二聚体没有结合典型的AIOLOS - IKAROS DNA序列,而是和其他的DNA序列结合。AIOLOS突变后保留了结合IKAROS的能力,但干扰了IKAROS的正常功能。随后,研究人员删除了突变体AIOLOS中的异源二聚体结构域,发现B细胞和T细胞缺陷的表型被回补(图2),表明异常的异源二聚体具有致病性,为潜在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线索。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新的致病机制,称为“异源二聚体干扰”。
图1 在一个B细胞缺陷的患者家系中发现IKZF3杂合突变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IKZF家族蛋白间存在异源二聚体干扰,其他转录因子,如Myc, NF-κB和STAT以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发挥作用,类似的转录因子异源二聚体干扰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病机制,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以往的杂合突变致病机制大多数强调显性负效应或单倍剂量不足,低估了异源二聚体的功能。异源二聚体干扰致病机制的发现有利于解释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2 将突变的AIOLOS异源二聚体结构域删除能够回补免疫缺陷表型
参考文献: Yamashita M, Kuehn HS, Okuyama K, et al. A variant in human AIOLOS impairs adaptive immunity by interfering with IKAROS. 2021 Jul;22(7):893-903.
欢迎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遗传咨询、基因检测和科研合作请联系QQ:710334290
撰文:周晓佩
编辑:刘振兴
审核:张贤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