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x2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x217

博文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关系 谓词和代入——哥德尔读后之二十

已有 2099 次阅读 2021-9-10 15:4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关系 谓词和代入——哥德尔读后之二十

 

这两天从外刊文字中了解到,人工智能AI很牛,不是一般地牛,很可能超越人的智能。但有一个事实,却不是能够轻易就被否定掉的。那就是,所谓现代机器人,包括可以自动驾驶的汽车,它们应该是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其实际智能可能还没有超过一个七个月的婴儿。这个智能测试直观简洁,似乎只涉及到一个基本的哲学观念:存在。

婴儿的照片

 七个月婴儿.jpg

自动驾驶汽车

 自动驾驶汽车感应.jpg

一个使用玩具的七个月婴儿,当把玩具放在他旁边的毯子之下时,婴儿可以从毯子下面找到玩具,他知道玩具虽然看不见,但玩具依然存在。但一个自动驾驶汽车则似乎没有这样的智能,它可以自动避开阻挡在前的东西,但如果一物被另一物完全挡住,自动汽车的感应功能感应不到,那么,它就完全不知道这个被挡物的存在。人类关于存在的感知,那是人工智能恐怕很长时间都是无法具备的。笛卡尔那句著名的格言:我思故我在,机器人因为几乎没有思,它关于存在的观念自然就是空白。

其实,不仅存在观念,我们人类有关知识的许多观念,那都是人的自然智能所特有的。人工智能要能感受到这类抽象观念,一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哥德尔在其原创性论文中的许多抽象观念,本篇论文将涉及到的关系、谓词还有性质、代入这类概念,大概永远也进不了AI人工智能的法眼。

 

一、标号(8.1)的关系概念,兼及谓词概念和性质概念

不可判定和证明有着天然的联系,但要理解这个不可判定,还有一些重要的元数学概念你无法规避。这些概念在开始证明命题6之前就有了一些交代,深入到命题6的证明环节,这些概念又走进哥德尔的视野。相关于“证明“的概念有了以上8个标号的铺垫之后,关系概念作为比证明更为抽象的客体,再一次出现了。

在标号(8)之下继而有标号(8.1),那是哥德尔又定义出来的一个概念,他称之为关系。哥德尔的关系概念没有涉及可证,它仅和”证明公式”相关联,请看以下的(8.1)。

 

Q(x,y)Ø(proofFormulac(x,subst(y,19,number(y)))      (8.1)

 

这个定义标号为(8.1),哥德尔意图说明x与y之间的关系。在说明关系的时候,证明公式参合进来了,哥德尔数也加入进来。为什么哥德尔在这里,要把很容易与函数混淆的关系概念放在命题6的证明过程中呢?在标号(8.1)解读之前,先回看哥德尔在前对关系的表述,大概会找到些感觉。

 

(一)关系的一般描述

不可判定虽然和证明有着天然的联系,但要理解这个不可判定,还有一些重要的元数学概念你无法规避。那些相关‘’证明‘’的概念有了以上的铺垫之后,又来了一个抽象观念,那就是关系概念,它作为证明的一个必涉观念,再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标号(8.1)定义的关系Q

塔尔斯基在谈到关系概念时说:关系的理论是逻辑中一个专门的而且非常重要的部分,关系理论研究带有完全任意性质的关系。(参见塔尔斯基《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第84页)。塔尔斯基这个评述似乎告诉我们,对关系概念的理解是在完全任意性质的视野下进行的。就此而言,关系是比函数更为宽泛和抽象的概念,关系应该是函数的型,而函数则可能是关系的例。所以塔尔斯基在随后讨论函数时,说函数是另一类特别重要的关系。

标号(8.1),似乎是在定义一种塔尔斯基意义上的一般二元关系relation,也就是关系Q(x,y)。在解读这个(8.1)之前,回顾一下哥德尔在其论文中对于关系的几处描述,还是有点意思的。

 

(二)一元关系和多元关系

第一处:一元关系R(n)

哥德尔说:

仅带有一个自由变元的PM公式,并且属于自然数类型中的类的类,我们将其称之为类符号class-sign。同时,这样的公式所对应的类符号,我们将其看作是在一个序列中可按顺序编号的,由此,我们可以用R(n)指称该序列中的第n个字符。我们注意到,这个类符号和序偶关系R,在PM中就是可以定义的。……,三词项关系x=y(z),在PM中也是可以定义的。

以上的黑体字来自哥德尔的论述,用R(n)指称该序列中的第n个字符,这个R(n)为什么是一种序偶关系呢?这里可以对这个序偶关系做一点想象。一个有限序列S,它从左到右排开,表达一个类符号,也称之为PM的一个仅带一个自由变元的公式。设这个S的长度为v,这个v长度实际上就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构成的类,由此,v作为长度在逻辑上就等于是一个自由变元。在v中的任意一个个体,它没有客体来构成多元关系,它只是具有某个性质或者属性的有限个体中的一个。这样的关系,自然就是一元函数的关系。所以,哥德尔在这里提及的序偶关系,可以理解为给v长度的序列,按照顺序对应于v中某个自然数的关系。由此,这个v长度的S,其第n个位置的那个个体,是用另一个符号取代自由变元而获得的结果。当用另一个符号替换自由变元形成新公式时,这个新公式就称作命题公式。哥德尔标号(1)中的公式R(q),就是这么样得到的。R作为一元关系,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个体客体q的某个性质,这在后面还会有讨论。

 

第二处:多元关系作为基本符号是多余的

在对第一类型符号的论述中,哥德尔如同上述第一处的关系论述一样,提醒读者注意:他这里的函数和关系是不做区分的等义概念。

表述二词项和多词项的函数(关系)作为基本符号是多余的,哥德尔在函数之后用了一个括弧注释,括弧内就是词项:关系(relation)。显然,这里的函数和关系就是不加区分的等义词,函数就是关系。为什么多余呢?哥德尔直接使用关系词项来予以解释。

因为关系可以定义为序偶类,序偶类又可以作为类的类,例如,被(a,(a,b))表述的序偶(a,b),其中(x,y)意味着这个类仅有的元素是x和y,(x)则表示这个类,仅有一个元素x。(参见张寅生《证明方法与理论》第287-288页)

哥德尔对于关系的这种表述,关系显然超越函数的范围,在很多时候,函数就是关系中的一种。除了在第一类型符号论述中提到关系,接下来,哥德尔又有第三处谈到关系的文字。

 

第三处:以变元数量来确定关系类别

在第二章的基本符号描述部分,哥德尔说:一个仅带有n个自由变元的公式(没有其他自由变元)为n元关系符号,若n=1,这个符号也称为类符号。

这里的关系,显然指称若干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由自由变元来代表的类与类之间的关系。n个类之间关系的研究,如塔尔斯基所言,形成数理逻辑高度发展的关系理论。而其中的一元关系,它只有一个变元,颇类似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直言命题,某个类成为命题的主词,关系则成为命题的谓词。哥德尔为原始递归函数所做的定义,就是一个主谓句。这就把我们导向了哥德尔第四处讨论关系的地方,讨论的是原始递归关系。

 

(三)关系、谓词和性质

第四处:

哥德尔说:

自然数之间的关系R(x1…..xn)称作递归的,如果存在递归函数Φ(x1…..xn)使得对于所有的(x1…..xn),有如下等价式:

 

R(x1…..xn) ≡ (Φ(x1…..xn)=0)

 

这个表述告诉我们,何为递归关系呢?递归关系中的这个关系,是作为一个一般性的关系来使用的。这里的关系,更为严格的称呼应该称为谓词,我们前面提到的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谓词。关系范畴就包括了谓词这个词项的基本意义,因此可以替代式的使用。当一个函数关系的表达式R(x1…..xn) ,只以0或者1作为其值域,这样的关系表达式就是谓词。哥德尔定义的是原始递归关系,也就是原始递归谓词。这个定义表明,当R(x1…..xn)为1时,用通俗的表述,也就是为真时,原始递归函数(Φ(x1…..xn)=0),或者说它为假,则R(x1…..xn)为原始递归关系,更严格的表述就是原始递归谓词。

而当这个谓词的变元只有一个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一元关系,也称作一元谓词。这时候的谓词,实际上表达了主项的性质。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定义理论公式:属+种差,其中的属和种,其实就相当于哥德尔论文中的类,种差中的那个差则相当于性质。哥德尔的46个定义之中,属于一元谓词,即表达主词性质的定义有很多,譬如定义44和定义46就是含有一个变量的表达式,自然也是表达主词性质的表达式。

对于关系、谓词和性质的简单评述,有助于标号(8.1)的解读

 

二、变元类型 代入和标号(8.1)解读

标号(8.1)是这样的定义式:

 

Q(x,y)Ø(proofFormulac(x,subst(y,19,number(y)))

 

依据哥德尔给出的原始递归关系,即原始递归谓词的定义,(8.1)左式是一个二变元的原始递归谓词。有变元x和y,而x和y之间是这样的关系:x不是(subst(y,19,number(y)))的证明公式。

这个以subst开头,含有变元y的表达式,其中有哥德尔数19。哥德尔为基本符号规定的哥德尔数已经有1-13的自然数,这些自然数对应第一类符号,称为哥德尔P系统中的基本符号(basic-sign)。那么,如果有更多的基本符号需要自然数对应的话,该如何对应哥德尔数呢?这一点,哥德尔已经预先想到了。在做了7个常元符号的数字对应配置之后,哥德尔接着说:

进一步,类型n的变元被给定形式为pn的自然数(其中,p是一个大于13的素数)

 

这就涉及到符号中的变元类型的界定了,也就是说,我们从常元哥德尔数的配置,到达了对于各种类型变元哥德尔数的配置。这个配置首先确定变元类型,于是我们就有了变元类型的定义,这个定义的起点从第一类型开始。什么是第一类型变元呢?当变元作为一个类,其个体是自然数,包括数字0的时候,它被称之为数字符号的类型(number-sign),这类变元类型也就是第一类型变元。由此外推,如果n>1,变元类型就以n值所取而判定为第n个类型的变元符号,表达第n个类型的符号,自然就是第n元类型符号。再表述得具体一点,第n个类型的个体,就只能是自然数的序列,或者序列的序列等等。

由此,初等公式概念在这里就出现了,当我们把不同类型符号跨级组合的时候,例如形式为a(b)的符号。其中b是第n类型符号,而a是第n+1类型符号。这两类符号组合成的符号序列,就是一个初等公式。这类初等公式,其实就是一个亚里士多德的主谓句形式,b具有a的性质,或者b属于a。

 

再来说明一下那个subst。这个subst是一个元数学符号,它表示把一个公式中的自由变元符号v代入为另一个与v同类型的符号,以标号(8.1)的右式为例:

Ø(proofFormulac(x,subst(y,19,number(y)))

 

这里的19就是大于13的第二个素数,另一个素数是17,哥德尔留作与待建标号(9)中的基本符号number(x)相对应,19则与(8.1)中的基本符号number(y)相对应。这种数字指派称为哥德尔配数,简称哥德尔数。它被人们看做是哥德尔在其论文中给出的又一重大知识贡献,如同笛卡尔在几何图形和数字之间找到的对应一样伟大而奇特。这个话题,先暂且到此,留待下篇专论一下这个哥德尔数。

由此,x与y之间的关系Q,即Q(x,y)可以理解为这样的一个否定式,解读这个否定式之前,先分别说明一下各个基本符号。

特别要深入说明一下这里的subst,中文翻译为代入。注意,这里是代入substitution,不是替换replacement。

所谓在一项或者一个公式A中处处把变元x代入项t,这是指在A中,把x的每个自由出现都同时地换为t的出现。若用拼接记法来表述。设n为x在A中自由出现的次数(n≥0),则A可以写为A0xA1x…An-1xAn。其中的(A0,A1,…,An-1,An)是不含x自由变元的部分,可能为空,而写出的全部x的n次出现都是自由的。这样,在A中把x代入t的结果,其中的x都变成了t,也就是A0tA1t…An-1tAn。(参见克林《元数学导论》第79页)

克林对于代入的这个解释,正好就是对于哥德尔论述的解释,哥德尔对于他的代入是这样论述的:subst是一个元数学的运算符号,由此,一个标号(8.1)右式部分的代入式,(subst(y,19,number(y))),其中的y代表一个公式,19代表一个变元,number(y)是如同19那样类型的数字符号。把代入运算置前,那就表示:在y中出现的自由变元19,如果没有自由变元,即变元为空,则y依然是y。如果y中有n个自由变元,则代入运算就把原先的公式y中的n个自由变元19,转换成了n个number(y)之后而形成的公式。

这就如同克林所言,x都变成了t。放在标号(8.1)的部分右式中,其中的number(y),如同哥德尔定义17所示,是对于作为数字y的数字符号。变元用数字19,也是遵照哥德尔已经给出的约定,如果是系统P中第一类型的基本符号或者第n类型的符号序列等等,这些类型的变元就一一对应了pn数字。这里的p表示素数,上标n表示属于什么类型的数字。显然,n=1,则p就是那个素数自身。若n>1,则是该素数的n次方数。变元x在y之前,它自然是大于13的第一个素数17,随后有y,y对应的素数也就成为19。

于是,这个代入后形成的字符串,就可以理解为:变元y的哥德尔数对应到y自身的数位。直觉上看,那就如同哥德尔原著2000译本的注释所述,它成了公式y(y)。这个y(y)不正类似于PM版的(R(n),n))么?它在PM中不可证,类似地,在哥德尔的系统P中,同样是不可证。

由此,Q(x,y)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或者谓词呢?它表明:x与y之间是这样一种原始递归关系或者原始递归谓词,x不是公式y在y中变元中代入数位数字所形成的公式的证明。如果简单地表述,那就是:x不能够证明y(y)。这个结果,简直就是哥德尔第一章中,得出PM中不能够证明(R(n),n))的进化版。当然,必须是在那个证明公式即proofFormula的下标c的条件之下。

 

三、标号(9)与标号(10)的解读需要理解哥德尔数

还剩两个有关证明的标号,标号(9)和标号(10),这是两个关联度很高的标号。互为否定的两个蕴涵式前件,分别蕴涵着两个看似互相矛盾的后件。一个否定式前件表明两个变元代入后的结果”可证”,另一个肯定式前件则是这个结果的否定式也”可证“”。这一对互为交叉的否定肯定蕴涵式,是不是有点悖论式味道?

跟随哥德尔的论述。

依据标号(5)与(6)的定义,proofFormulac(x,y)是递归的,而那个(8.1)中的代换式(x,subst(y,19,number(y)),可依据哥德尔定义17和31,它也是递归的。所以,Q(x,y)也是递归的。由此,继而依据哥德尔命题4和标号(8),就有一个关系符号q,它带有自由变元对应的哥德尔数17与19,使得以下标号(9)和标号(10)成立。

 

于是,我们看到,出现了两个哥德尔数,x配以13之后的第一个素数17,y配以13之后的第二个素数19。

先看标号(9):

(Ø(proofFormulac(x,subst(y,19,number(y)))

(provablec(subst(q,(17,19,number(x),number(y)))   标号(9)

 

这个公式为标号(9),它告诉读者,在Q(x,y)关系下,原始递归谓词”x不是相关条件下的证明公式”,这样的谓词该蕴涵着什么呢?

再看标号(10)

标号(10)的表达式:

 

((proofFormulac(x,subst(y,19,number(y)))

(provablec(not(subst(q,(17,19,number(x),number(y))))   标号(10)

 

这个公式为标号(10),标号(9)为否定式的前件,标号(10)则为肯定式的前件,依据标号(8.1),标号(9)前件可以表达为Q(x,y),标号(10)前件则可以表达为ØQ(x,y)。它们在一起表明:证明公式proofFormula和可证概念provable之间的两种蕴涵关系。

但是,这两个标号的解读都涉及到两个哥德尔数。我们在标号(8.1)的解读中已经暂时避开了哥德尔数的说明,似乎再也不能避开了。那么,在解读标号(9)和(10)之前,我们还是重温一下哥德尔创建的那个哥德尔数吧。

这自然需要留待下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8957-1303674.html

上一篇:GUI的演化和python编程
下一篇:元宇宙时代 理查德数和哥德尔数——哥德尔读后之二十一
收藏 IP: 120.230.7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6 1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